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2023-02-25 00:30:03狄亚君
学周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立德实验教学生物

狄亚君

(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甘肃白银 730900)

基于学科特点,实验教学成为生物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能够丰富生物课堂教学活动,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高效学习状态。然而,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亟须教师采取措施优化实验教学,发挥生物实验的教学价值,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实验活动之中。

一、生物实验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概述

(一)生物实验教学概述

生物学科具有突出的实验性,大多数理论知识都来自生物实验,这使实验教学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高中阶段,随着生物知识的深化,生物实验的教学价值更为突出。生物实验的定义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以生物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分析、问题探究和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实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不仅包括课堂和实验室内的实践活动,也包括生活中的各类探究实践。

(二)立德树人理念概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供重要方向。立德树人将道德品质摆在人才培养标准的第一位,强调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在生物学科中,立德树人理念主要体现为生命观念、学科思维、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将上述四个要素作为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导向,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其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现德智双修。

(三)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价值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发展是以学习活动为基础的,学生只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才能理解知识、锻炼能力并提升道德水平。与之相应的,实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突出实验教学的过程性,符合建构主义的观点。因此,实验教学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了机会。

在实验教学期间,学生需要结合问题明确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结合实验目标、实验方案进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掌握知识,体会到实验教学的乐趣,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产生学习效能感,会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学习能动性,保持积极状态参与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让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此外,在实验教学期间,学生需要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开展实验,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担当、善于合作、勇于尝试的优秀道德品质,在生物实验教学期间体现立德树人理念。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分析

(一)生物实验教学课时安排较少

通过对教材的统计分析,人教版三本教材共计19 个章节,涉及27 项生物实验,但从生物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大多以多媒体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示教材内的实验内容,或者让学生观看教师的实验操作,较少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因此,现阶段的实验教学课时安排较少,学生较少参与实验活动,未能在实验期间展开探讨,或者与同伴相互交流,并未有效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也就无法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实验机会。

许多生物教师表示生物科目的教学压力较大,教学节奏紧凑,有限的课时难以开展实验教学。同时,相较于物理、化学等科目,生物科目的实验周期长,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教师更倾向于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展示实验内容,而且更加侧重于讲解、传授理论知识。

(二)实验干预过多,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并未扭转其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期间牢牢把控着实验的主动权,严格限制学生的实验操作,导致学生在实验期间丧失主动性。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只是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示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或者让学生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没有思考、没有质疑,而质疑精神、创新精神是生物学科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干预过多限制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1]。

在实验操作期间,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或者对实验问题产生疑问,这是激发学生探究欲的重要机会,若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没有帮助学生分析障碍原因,就剥夺了学生质疑、思考和探究的权利。

(三)实验探究互动较少,学生缺乏合作

在实验教学期间,教师组织学生以个体的形式展开实验探究,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无法相互分享、相互借鉴,在遇到障碍后,若不向教师和同伴请教,会导致探究效率降低。同时,师生之间的探究互动不足,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生物基础和实验进度,无法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学生之间缺乏互助学习。实验教学与问题情境、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融合程度不足,实验氛围较为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进入思考状态,也很少进行合作探究,自然无法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没有将立德树人理念融进实验教学。

(四)实验资源开发不足,实验内容有待优化

在生物实验中,教师设计的实验活动局限于课本,没有利用课外资源设计实验教学,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没有带领学生领略生命的魅力,导致实验教学未能体现立德树人理念。教师设计的实验教学内容有待优化。一方面,教师给出的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思考性,学生只需要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展开操作便能得到答案,并未思考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实验方法,或者采取其他的实验操作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忽视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无法完成高难度的实验内容,打击了学生的实验信心,导致学生怯于参与实验学习。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对策分析

(一)优化生物教学安排,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实验

针对课时安排紧张的问题,教师应当做好生物学科教学安排,结合生物教材内的实验内容合理设置实验频次。“分子与细胞”内共涉及13 项实验,实验难度有高有低,教师可以选择三项中高难度的实验设计教学活动,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及“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三项实验难度相对较高,且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展开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验,体会实验过程。与之相应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开展低难度实验,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实验内容[2]。

在课下自主实验期间,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需要自主研究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方案、展开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情况,而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这一系列操作需要学生独自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而且学生需要大胆尝试、认真操作,实现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由此可见,课下自主实验既缓解了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又成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方式。

在鼓励学生展开课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课本理论知识进行比对,如果发现两者存在出入,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资料、询问教师、咨询同学等方式分析原因,积极反思实验过程,纠正实验期间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求证、谦虚请教和善于反思纠错的优秀品质。

(二)优化实验理念,把控教学干预力度

教师应当以学习主体理论指导生物实验教学,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与核心,认识到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于促进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应当在实验教学期间关注学生状态,辅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突出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观看者成为操作者,能够进行具体操作。

当学生遇到实验障碍时,教师切忌直接给出下一步的实验操作,切忌给出实验答案,而应帮助学生分析障碍原因,找到原因并对症下药,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顺利完成实验,这也能为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此外,在实验期间,部分学生害怕自己犯错而不敢操作,教师应当保持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正视实验中的错误,鼓励学生敢于试错、善于纠错,在一次次的试错和纠错中掌握知识。

在实验期间,教师引导学生从教材的实验步骤发散出去,思考是否存在其他的实验方式,或者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在实验期间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尝试教材以外的实验思路、实验方式,让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打破现有束缚,能够勇于创新。

(三)推进实验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融合

教师应当将问题教学、情境教学或合作探究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实验活动,推进这些现代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的充分融合,丰富实验形式,活跃实验气氛,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设置成实验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带动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丰富有趣的问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更有助于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将单个问题串联起来,形成问题链,通过问题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以系统的角度学习生物知识,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系统存在的短板[3]。

在合作探究与实验教学融合应用期间,教师按照性格特点、动手能力和生物基础将学生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都有学习基础扎实、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实验学习期间起到带头作用。同时,合作探究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期间陷入“死胡同”,或者在某个实验步骤上“钻牛角尖”。在合作实验期间,不同学生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两名学生准备实验设备,一名学生观察实验情况,一名学生负责记录,另外两名学生负责分析总结。在合作期间,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实验,有序分工,共同协作,在生物实验期间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增强对团队、集体的认同感,有助于学生形成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推进实验教学和情境教学融合,针对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没有必要花费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就可以借助教学视频播放实验过程,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也能直观地理解生物知识和实验内容,节省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应当对教材内的生物实验进行分析,将生物实验进行分类,明确哪些实验需要进行课堂操作,哪些实验可以课下操作,哪些实验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展示,既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又能避免出现大小实验都操作的形式主义。

(四)优化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应当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坚持以教材资源为基础,推进校本资源、生活资源共同融于实验教学。

教师开发生活资源,借助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建立生活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开展生活化实验。同时,教师将生活中一些环境污染、绿色生态的内容引入生活实验,帮助学生养成敬畏生命的生命观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4]。

教师以教材资源为基础,结合学校所处地域开发校本资源。例如,在“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这一调查研究中,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生态条件、作物类型、气候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农业,实现生物理论和农业生产的结合。

教师需要优化实验内容,鼓励学生以不同方式、不同思路开展实验,积极探索其他的实验途径、实验方法。教师给出实验主题以后,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操作,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突出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和思考性。同时,教师设计的实验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能力,确保学生可以凭借努力取得预期的实验效果,让学生在实验结束后产生学习效能感,树立实验信心。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初始环节抛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对下面的实验操作充满期待,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实验活动,更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但当前的实验教学存在课时不足、实验干预不当、实验实施不当及教学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安排,带领学生开展中高难度的实验,鼓励学生自主开展低难度实验,转变实验教育理念,降低干预力度,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融合,开发生活资源和校本资源,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

猜你喜欢
立德实验教学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