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医学院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路径探讨

2023-02-25 00:30:03潘菲菲王春桃周滋霞
学周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医学院三全育人职业道德

潘菲菲,刘 洋,王春桃,周滋霞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护理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

“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就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理念。高职教育要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完成全方位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促进高职医学院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可担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高职医学院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多进入医疗系统,承担着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其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关乎患者生命健康,十分重要,高职医学院作为医学专业型人才的重要输出源,更需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因此,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医学院应将“三全育人”理念与教育教学融合,构建职业道德培养体系,从而全方位、多角度、高深度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助力向社会输出兼具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型医疗职业人才。

一、高职医学院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全员育人尚未实现

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和思政素养对学生职业道德有着重要影响,高职医学院可能存在的育人主体是多元的,不止专任教师,行政岗位工作者也是重要的育人主体,比如学生辅导员等,也应担当起德育重任[1]。但绝大多数高职学校的专任教师是硕士研究生,行政岗位工作人员主要是本科,博士研究生占比重很小,师资力量薄弱,且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不够,过分重视学生专业课成绩,轻视职业道德培养。由于思政教育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医学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也有不同认识,致使教师在授课中不知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部分专任教师仍停留于照本宣科式知识传授的授课模式,没有注意医学临床实际和医疗道德教育之间的衔接,无法激发学生职业情怀,不利于培育职业道德。因此,无论从教育者配置、理念,还是从能力等视角出发,目前高职医学院与全员育人间仍有差距。

(二)课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缺乏,未实现全过程育人

除了课程中对职业道德的教育,课外的部分也是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课下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的开展、认知实习的开展等[2]。有的高职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课外实践活动的安排偏少等,忽略了对校园网络论坛环境进行治理,导致不良风气在校园内扩散。在医学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践过程中,有的学校盲目求快,忽略了与学术诚信有关的职业道德观指导,导致一些学生存在急功近利、消极懈怠等不良风气,也缺乏从学业到就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校园文化存在感不强,师生社会责任薄弱,职业认同感差,没有有效地让职业道德教育浸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这是目前高职医学院存在的一大问题,没能落实思政教育,全过程育人不能达标。

(三)课程体系中职业道德教育涉及较少,全方位育人尚不足

当前高职医学院课程的思政建设还处在探索期,没有立足于科学定位进行特色发展,没有把医学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没有形成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医学是为了人类健康开展的重要事业,一般认为,医学职业的学生一定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因而大多数医学教师在构建课程体系及授课的过程中,都仅阐述医学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方面教育十分欠缺[3]。但实际上,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入学第一课开始,这门学科就昭示着职业精神与道德才是核心与灵魂。医学知识与技能教育,是医疗职业道德形成的媒介,缺少了职业道德教育,就缺失了灵魂。目前,很多医学教师都反映专业课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到位,受教育观念等因素制约,有的专业教师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思政教师的责任,都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有严重不利影响,只在思政课上进行的道德教育,是不足以达成全方位育人的。

(四)医学院学生对职业道德认知与关注不足

据调查,很多高职医学院的学生在选择医学专业职业时,仅仅是出于就业容易的考虑,认为医院的收入是较稳定的,才选择了医疗专业[4]。就高职医学院教育方面而言,学生偏好毕业后有机会到城市大中型医院就业,不想在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就业。许多医学专业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致使学习过程过分强调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职业情怀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些学生走上临床工作以后,可能会缺少对病人的人文关怀,造成医患关系矛盾、医疗质量不足等问题。

(五)缺乏评价与考核机制,职业道德教育效果难以保障

由于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完成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也缺乏对教师进行思政教学实际状况的有效督导,造成医学职业道德教学改革流于表面[5]。当前对高职医学院职业道德教学的评价,无论是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或指标,尽管进行了调整,但它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并没有太大差异,学校只知道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掌握情况和学生在专业知识授课方面给教师的意见,不知道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更不能动态跟踪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参与状况,开展及时的监管与反馈。这种静态性、单一性的“师本”式评价模式更不利于实现职业道德教育。

二、“三全育人”对高职医学院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

在“三全育人”的教育大环境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给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指出了方向,“三全育人”的教育思想,既要求医学生具有治病救人的专业技术,还必须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政教育是必由之路,由于医疗工作承担着救治伤病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职责。为解决目前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贯彻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并将“三全育人”的理念完全融入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的建设中[6]。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专业教育,改革医学思政教育,对于修养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减少医学生放弃从业、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高职进行“三全育人”的实践活动,既有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更是高职实施高等教育的目标与使命。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更好地在高职医学院中融入“三全育人”理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医学院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可实现路径

(一)建设专兼协作的师资团队,致力形成全员育人氛围

新时期高职医学院的“三全育人”,需要育人主体在高职医学院教育体系中形成一股有效协同性力量。现实中高职医学院思想教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角色对高职医学院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然会给学生带来思想认知方面的影响。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担负着学生学习、辅导等任务,在高职医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据主阵地;专业学科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思想政治的教育要素,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辅导员作为高职医学院学生日常工作的角色,贴近生活的教导常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负责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教职工,则可在本职工作中找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主动与其他教师合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课上课下并重,学业就业齐抓,实现全过程育人

高职校园应创造具有职业道德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如情景式职业体验、寻访职业道德模范等。招生就业,社团、团委和其他部门则要注重“实践育人”,同课程教育相配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不断丰富育人方式。社会实践是一种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方法,是促进高职思政理论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可以增强职业道德,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高职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高职对毕业生的管理也面临诸多挑战。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步入社会之初,学生仍应处于“全过程育人”的教育中。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相结合,就必须注重对高职医学生的继续教育。比如可采取返校活动和校友交流等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塑造职业道德。也可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了解医疗单位对于人才职业道德的需求和培养方式,以便有的放矢地为职业道德培养服务。

(三)完善道德教育教学课程设计,真正落实全方位育人

专业课程作为高校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地位不言而喻。一方面,高校、院系应有的放矢,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医学专业课教师职业道德教学专题系统培训,有助于教师建构课程职业道德概念框架,指导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把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医学专业课堂[7]。同时,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和思政课教师沟通,避免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冗余,真正实现高质量德育。要把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高职院校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形成有体系的一整套顶层设计,从顶层设计上全面、系统、具体地加以引导。

(四)创造职业道德培养文化环境,增强学生关注度

为促进职高医学院职业道德教育达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之目的,就要有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创建自己的校园特色文化等,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并且潜移默化地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可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军训及迎新活动中,弘扬和宣传与医疗人员职业道德有关的风气,增强宣传作用。此外,还要创建职高医学院网络育人的环境,努力打造一批对青年职高学生有影响的新媒体平台,推出一批新媒体原创产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参与职业道德建设中。

(五)构建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实现多方协同评价

评价与考核是对职业道德教育成果的检验,合理的考评体系能有效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贯彻落实。首先,要将职业道德纳入人才评价体系中,一个合格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有合格的职业道德。从评价者角度出发,应构建以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和学生为主体,患者及其他人员多维度参与的模式。评价方式可以采用量表评价、教师评语、学生互评、病患评价和专家评价等。此外,对评价标准及内容也要持续改进,对评价者也需要进行定时定点的考核,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客观。要依据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成果及时进行记录和褒奖,评优评先,激发学生动力,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确有成效。

“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为高职医学院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提供了新视域、新思路。目前,高职医学院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存在着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课外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缺乏、课程体系中职业道德教育涉及较少、学生关注度不足、缺乏考评机制等问题。“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与落实对解决这些问题意义深远,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医学院要建设专兼协作的师资团队,课上课下并重、学业就业齐抓,并完善道德教育教学课程设计,致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道德教育体系,同时要创造职业道德培养的文化环境,增加关注度,并辅以合适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职业道德培养的合力。

猜你喜欢
医学院三全育人职业道德
新乡医学院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8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0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21:24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 00:31:25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09: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