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OTE”模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

2023-02-23 09:40钱枭
求知导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大概念问题链

摘 要:跨学科学习是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方向,主张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利用不同的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论述基于“C-POTE”模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结合具有逻辑性的问题链深化对学科上位概念的理解,由此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学会迁移,并为教师在跨学科主题设计、活动实施上实现预估评价与科学打磨。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C-POTE”模型;大概念;问题链

作者简介:钱枭(1994—),男,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跨学科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运用不同的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能力不仅包含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更强调在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调整问题解决策略的迁移能力。本文参照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詹泽慧的团队提出的以大概念为基础的跨学科主题学习“C-POTE”模型,即“概念群→问题链→目标层→任务簇→证据集”,以“令人沉醉的中国美食”主题为例,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分析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策略。

一、“C-POTE”模型与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概述

“C-POTE”模型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詹泽慧的团队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导向下,结合学习进阶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核心思想所建构的,以大概念为基础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型。C、P、O、T、E分别对应概念群、问题链、目标层、任务簇、证据集。根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和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驱动任務,共同指向核心素养的达成[1]。

概念群是整合多学科的关键纽带。跨学科学习主张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运用不同的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跨学科学习的主题活动设计需要先从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出发,寻找各学科基本概念的交叉点,形成上位的跨学科概念,再根据跨学科概念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师要立足本学科核心概念,寻找不同学科概念之间的交叉点,结合真实情境,设计跨学科主题,让学生明白该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链则是基于概念群以及真实问题情境,根据教师给出的劣构问题序列,在问题情境中检测学生的程序性知识。教师要保证问题情境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培养在不同问题情境中调整策略的迁移能力,实现从解决具体问题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进阶。

目标层的确立主要有两个依据:其一,以成果为导向,逆向设计目标层。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确立首先要考虑可能的可视性成果。因为学习成果往往体现着学生对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真实问题的解决。其二,以问题链为导向,进阶设计目标层。问题链是对概念群的解构,而学科概念、核心素养等都是上位概念,需要教师在细化概念群的基础上,设计“学科知识技能—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三个层次的进阶式目标层[2]。

任务簇则是教师在跨学科学习中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支架,主要有情境型支架、资源型支架、策略型支架、评价型支架和交流型支架。证据集则贯穿于整个跨学科学习过程,是对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检测与评价。

基于“C-POTE”模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立足本学科的核心概念,能明确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的教师行为与学生任务,让跨学科主题设计具有可参照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二、“C-POTE”模型下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思路

本文以盛泽实验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令人陶醉的中国美食”为例,对基于“C-POTE”模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设计进行简要论述。

(一)依托主学科,遴选大概念

跨学科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也不是多学科均衡用力,而是突出主学科。以语文学科为例,其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科课程与学生生活连接的纽带[3]。教师可在以语文为主学科的基础上,利用韦恩图寻找不同学科中能与语文相耦合的学科核心概念。比如,文化自信属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属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有交集的基础上,教师可提炼出跨学科核心概念,并确定跨学科学习的子主题。

“令人沉醉的中国美食”主题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板块中的第4课时《中国美食》。美食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涉及多门学科。语文实践因具有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特质,伴随着对人性、精神、道德等的价值关切[4],因而存在与其他学科相交叉的学科概念。比如,热爱中国美食文化,属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也属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还属于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态度责任。这三个学科有着学科核心概念的交集。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语文为主学科,整合道德与法治、科学、英语、艺术(美术与音乐)的学科核心概念,生成二级跨学科概念——传统美食是人类智慧的传承。学习成果可通过艺术、语言等方式多样化呈现,再基于此生成三级跨学科概念——美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

(二)依据问题情境,建构驱动问题链

跨学科学习是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概念的思考与探索,因此,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问题情境既需要指向学科概念,也要对学生具有“黏性”。关于学科核心概念的问题往往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教师依据问题情境,建构驱动问题链。比如,在“令人沉醉的中国美食”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学校食堂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每周菜谱,要求介绍每道菜的食材、做法,做到营养均衡、荤素搭配。这样的驱动问题很有意思,既注意到了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问题情境,也指向了科学的学科知识,且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如计算成本(数学)、撰写招标文案(语言文字运用)等,可融合多学科知识。

完成驱动性问题情境设计后,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科知识技能建构驱动性问题链,如“如何确定人均营养摄入标准”“不同的烹饪方式对食材营养的影响”“设计怎样的形式可以让自己的菜谱脱颖而出”等。

(三)可视化成果前置,逆向设计目标层

“令人沉醉的中国美食”跨学科主题活动目标可定为:了解美食的不同烹饪方式,知道传统美食蕴含的情感与文化;了解美食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学会合理搭配饮食;对传统美食产生兴趣,能够准确介绍传统美食;等等。

跨学科学习最终呈现的是可视化的成果。夏雪梅在《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中列举了两类项目化学习成果:制作表现类成果和解释说明类成果。“令人沉醉的中国美食”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制作表现类成果主要以食谱、舞台剧、倡议书等形式呈现;解释说明类成果则以家乡美食宣传、营养宣讲等形式呈现。以最终成果为导向,目标层则采取逆向设计的思维,如表1所示。

(四)提供任务脚手架,以高阶认知带动低阶认知

跨学科学习活动注重学生亲身实践,这种实践具有情境依赖和身份代入的特征。跨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解决问题,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实现心智的灵活转换。心智的灵活转换有两层含义:第一,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问题;第二,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换言之,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既能习得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也能习得根据不同问题情境进行调整的认知策略。夏雪梅博士提出,认知策略有低阶与高阶之分,在跨学科学习中,完全可以由高阶认知策略带动低阶认知策略。本文以“决策矩阵”为例,阐述如何在跨学科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任务脚手架,如表2所示。

在确定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我为中国美食代言”栏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考虑哪些标准可以用来衡量方案的优劣,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可能的呈现方式——微信推送、视频号、海报等。考虑到不同的呈现方式有着不同的难度,比如视频号呈现方式较为有趣,但拍摄、后期制作的难度大;海报呈现方式图文并茂,但成本较高,且推广度较低。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权衡赋值,最后得出总的分数,得分最高的就是最终的方案。

(五)收集证据,全程评价

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是多元且丰富的,本文结合“令人沉醉的中国美食”,列举两种跨学科学习的评价方式。一是对可视化成果进行评价。该活动可能呈现的成果有食谱、舞台剧、倡议书、家乡美食宣传、营养宣讲等。不同的成果可采用不同的评价量表来检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如下考虑:(1)其成果是否反馈了对概念群的深度理解?(2)其成果是否能在类似的问题情境中迁移?(3)其成果是否回答了问题链?二是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设计阶段性自评量表,如表3所示。

三、对“C-POTE”模型下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的科学打磨

(一)学科概念的真伪界定

概念群是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简单、细碎的学科知识不适合跨学科学习。比如,“高晓声笔下的代表人物”“鲁迅《阿Q正传》的意义”这样的陈述性知识答案很明显,不存在抽象和概括的空间。将上述两个知识抽象概括,则可以得到“文学形象”概念。学生一旦深入理解了概念,那么在后续类似的情境中就能进行知识迁移,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不同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

学科核心概念的建构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自下而上地建构,即从知识点、教材等开始往上寻找合适的上位概念;二是自上而下地建构,即从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出发,向下提取学科概念。那如何界定学科概念的真伪呢?李松林教授提出学科概念有三种形式:第一,常理型学科概念,如科学學科中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具有生活性、共识性;第二,学理型学科概念,如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具有权威性;第三,哲理型学科概念,如“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是世界观、价值观的表达。

“令人沉醉的中国美食”跨学科主题活动中提取的学科概念属于学理型学科概念,因而具有真实性。

(二)问题链的逻辑赋值

问题链的生成依托于学科核心概念,学科核心概念又需要借助问题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换言之,在问题链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大概念的同时,学生还能通过解决问题链而完成整个跨学科学习,问题链的逻辑进阶性成为跨学科学习高效性的保障。那如何检测问题链的逻辑进阶性呢?本文引入问题权衡赋值表,为问题链的逻辑进阶性赋值,如表4所示。

结语

以大概念为基础的“C-POTE”模型明确了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的五个基本要素,为教师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提供了参照,有利于教师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本文以盛泽实验小学跨学科学习“令人沉醉的中国美食”为例,阐述如何运用“C-POTE”模型对概念群和问题链的设计进行科学打磨,保证跨学科学习的科学性、高效性。但是,运用该模型还处于初级实践探索阶段。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在理论认识上还存在不足,在实践探索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关于如何更好地运用“C-POTE”模型,以及该模型是否适用于所有跨学科学习,目前还在研究。

[参考文献]

詹泽慧,季瑜,赖雨彤.新课标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开展:基本思路与操作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1):49-58.

王强,李松林.大概念教学设计的三个框架[J].教育科学研究,2022(9):55-60.

王晓奕.遵循学习的意义:基于“适性”的跨学科语文实践探索[J].语文建设,2023(4):33-37.

崔允漷.学科实践: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新方向[J].人民教育,2022(9):30-32.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大概念问题链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
促进跨学科学习与创新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