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社协同视域下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3-02-23 08:53俞芳芳
求知导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真实情境劳动教育

摘 要:大力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政社协同视域下,立足儿童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劳动教育,学校应依托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家庭等构成的外部资源,探索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通过挖掘外部资源,创设真实的劳动教育情境,提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并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群,为学生搭建政社校协同共育平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关键词:政社协同;外部资源;真实情境;劳动教育

作者简介:俞芳芳(1981—),女,江苏省太仓市港城小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社会即学校,整个社会也是教育之场所。2020年7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基于此,学校要立足校情,充分挖掘外部资源,因地制宜,为学生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挖掘社会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凝聚政社力量作为协同合力,实现学校教育单一平台向政社校协同育人平台转变。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太仓市港城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将此劳动教育共育平台称为“玩创园”。

一、政社协同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回应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我校站在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开展以“玩学创”为特色的劳动教育。“玩学创”特色劳动教育旨在面向学生的未来,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建构育人模式,推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丰富内涵建设,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二)符合小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过程的情境创设指导要“注重真实性,立足学生真实生活经历或体验,面向现实生活”,“注重从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选择适合的时间和空间”[1]。协同理论认为,当外来能量或物质聚集态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子系统之间会产生协同作用,并发挥“1+1>2”的协同效应[2]。政社协同视域下,学校依托家庭、政府、社会等外部资源,为学生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劳动教育,具有广泛而又深远的意义。这一目标要求学校充分挖掘外部资源,加强政社校联动,为学生创设劳动教育的新时空,做到将劳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

(三)有利于解决当前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部分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不强,缺乏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只是被动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比如学校里的值日生工作,有学生甚至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其二,学生劳动的时空受限制。时间上,学生参与劳动时间不充足;空间上,学生一般都在家里或者学校劳动,很少走进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开展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其三,学生劳动的范围狭窄,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参加的劳动主要是学校内的打扫卫生、整理课桌等简单劳动,劳动的范围窄,部分学校的劳动课程也不成体系,缺乏整体性。其四,本土劳动教育资源挖掘不足。主动为劳动教育挖掘课程资源、实践基地的学校较少,不利于学生走进真实的劳动场景,开展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等。政社校协同育人视域下的劳动教育,对解决以上问题具有现实价值。

二、政社协同视域下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策略

(一)统一劳动育人目标,厘清政社校多方权责

1.育人目标的统一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其本质是对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构建,即推进现有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关于用环境与资源撬动课程改革,我校充分挖掘校內外劳动教育资源,以“校内外共建”的模式建设“玩创园”,真正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育人、实践育人(如图1)。

2.厘清政社校多方权责

政社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首先要厘清多方权责,做到形成合力的同时又各有履职的边界。学校是主导,家庭是基础,政社起到支持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学校在推进政社协同合力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寻求社会、家庭的协同配合,起到主导作用。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政社协同育人过程中起到基础作用的同时要做到价值认同。政府和社区等单位则要提供劳动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开展各类劳动教育,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

(二)构建政社协同机制,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

1.完善劳动教育师资建设机制

劳动教育的效果提升,必须以劳动教育师资的培养为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实施劳动课程,学校要强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一是劳动教育教师的评聘。首先学校要聘任责任心强,对劳动教育认可度高的教师担任劳动教师;其次,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评体系,不仅要认可劳动教师的课时量,而且要对在劳动教育中兢兢业业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薪资待遇上予以一定的奖励。二是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学科发展、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与保障,学校要通过各种方法,依托专家资源、网络平台等,多途径开展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2.完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机制

(1)开发“玩学创”劳动课程群

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建设应聚焦学生未来生活、核心素养培养。我校通过“玩创园”建设、实施“玩学创劳动”课程,帮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使他们成为热爱生活、心地善良的人,培育学生成为善于创新创意表达,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共享的人。“玩学创劳动教育”课程群站在儿童的立场进行设计,尊重儿童的兴趣,基于儿童已有的劳动经验,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着眼于培养儿童“带得走”的能力,为儿童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我校依托“玩创园”的建设,开发了由农场课程、智创课程、生活课程组成的劳动教育课程群。

(2)“玩创园”劳动教育课程群的具體内容

农场课程:以劳育美,以劳健体,指向学生审美力培养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魄的劳动教育。“未来农场”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以科学、美术、劳动、研究性学习等国家课程实施为主体,采用主题引领、学科融合、课时统整的方式推进落实。

智创课程:以劳增智,指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劳动教育。我校开设“机器人课程”“德宝课程”“数学实验课程”“STEAM节活动课程”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经历创意设计、动手制作、亲身体验、成果展示等项目流程,这是一种适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行为表现,是一种新型劳动技术教育的样态,也是学校适应信息时代劳动变化趋势的重要体现。

生活课程:以劳树德,指向学生劳动习惯培养的劳动教育。家庭是生动的劳动教育课堂,而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的劳动教育导师。家庭劳动实践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学生以个体为单位,每天在家里完成相关任务。在家长的督促与帮助下、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设计开展贴合儿童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劳动兴趣的劳动清单,让学生以“玩”的方式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开展指向好习惯培养的“小鬼当家”活动。

3.构建劳动教育合力实施机制

(1)依托外部资源,建立真实的劳动教育学习新场景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3]。学校作为育人主体,要依托外部资源,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比如,我校因地制宜,借助地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不断拓宽与企业、社区及其他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的共建渠道,建立校企、校社等共建单位,通过场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的挖掘,为学校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实践场所,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共育平台,为学生走进真实的劳动实践场景提供资源支撑。

(2)合力育人,探索政社校互动合作新模式

课程只有找到有效的落地方式,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学生才能在课程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抽象的概念大多带有隐喻性,而身体经验的感知是高级思维和抽象概念形成的前提条件[4]。学习需要积累经验,“经”是经历,“验”是实践。因此,我校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玩创园”,在真实的情境下开展真实的劳动学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品质”[1]。我校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观摩与体验生产劳动。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劳动的艰辛,还能感受劳动的光荣。

以我校与德宝玩具公司的共建项目为例,此项目源于政府对学校的支持,通过镇政府牵线,学校与企业成为校社共建单位。一方面,德宝玩具公司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的场所,学生可以走进企业,走上玩具生产流水线,在岗位上体验一个玩具的诞生过程,并能通过劳动实践,开展“玩具是怎样诞生的”PBL项目学习;另一方面,德宝玩具公司来到学校,建立“模拟场景”式的课程基地,把德宝玩具的“生产线”搬到校内,让公司技术骨干到校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课程。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基于企业和学校合作的实效性、贡献度,为德宝玩具公司颁发了“教育挚友”的荣誉。

(3)政社协同,打造劳动教育新时空

从“玩创园”课程架构来看,劳动教育在时空上是面向学校、面向班级、面向家庭、面向社会的,同时劳动教育又是从儿童阶段开始的终身教育。我校打通校内、校外时空,在校内开展“班级岗位职责制”项目,使人人都有服务他人的岗位;在校外,引导学生积极挑战“小鬼当家”劳动清单,在家里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服务自我、服务家人。

我校组织学生开展“欢乐社区行”志愿者服务,走进自己生活的社区或学校共建社区,以节日或特色活动为契机,开展劳动实践,培养学生成为服务他人的社会小主人。如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可在教师及家长的带领下,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本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DIY垃圾分类垃圾桶,绘制垃圾小卡片,面向社区居民组织开展“玩学创”垃圾分类挑战游戏。又如,我校建有小农场,在全体师生的辛勤耕耘下,种有各式各样的花卉,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种植劳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开展“家庭种植”体验活动的兴趣,同时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实践提供了条件。

4.构建劳动教育管理评价机制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评”一体化,劳动教育的评价是劳动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要重视评价的重要意义,建立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管理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整体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其中,强化对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的评价,同时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内容全面化。

三、政社协同视域下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反思与建议

我校在政社协同视域下推进小学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可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校内外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而且可以在节假日进行种植、家务等劳动。但若缺乏监督与测评,学生的劳动容易出现“打卡”等流于形式的情况,这就要求劳动教育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学校要依托各类外部资源,优化劳动教育资源配置,赢得家长的支持、社会的协助,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进而高质量地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马晓丽,白芸.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本内涵、关键要点与过程机制[J].福建教育,2021(24):6-9.

李运林.协同教育研究引领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J].电化教育研究,2018(3):5-11.

赵森,吴燕.小学劳动教育的具身性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1(8):10-12.

猜你喜欢
真实情境劳动教育
用情境式抛锚优化信息技术课堂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案例介绍及评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