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雯,陈锦英,王晓秋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 广东东莞523000)
静脉输液治疗简称静疗,其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给药方式之一,输液途径主要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针、输液港等,且具有给药速度快、患者依从性较好等特点[1]。PICC作为静疗方案之一,多用于需长期静脉补液或外周血管穿刺困难患者,且在肿瘤患者中应用较广,其可避免静疗过程中反复穿刺,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完整性[2]。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出现因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护理人员对静疗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欠缺等,导致置管不良事件,同时增加患者输液风险,进而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引发医患纠纷[3]。有研究发现,实施静疗小组能有效发挥专科护士优势,提高护理人员专项能力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而品管圈活动作为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之一,临床应用广泛[4]。基于此,本研究将静疗小组与品管圈活动相结合,观察其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放疗科三区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84例行PICC置管的宫颈癌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为首诊及后续治疗均在我院肿瘤患者;②患者思维意识清楚,无认知、理解、语言及智力障碍,可完成并配合完成量表及护理工作;③患者需要行相关化疗、需要并选择行PICC置管方式,并签署相关化疗及置管知情同意书;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该项研究。排除标准:①非原发性恶性肿瘤者;②不愿配合相关治疗及沟通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其他慢性病者等;④有精神疾病史、阿尔兹海默症等,无法配合正常护理及治疗工作者;⑤合并PICC置管禁忌证,病历资料不完整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年龄28~77(50.17±10.37)岁;住院时间11~57(31.98±11.63)d;临床类型:宫颈鳞癌37例,宫颈腺癌5例;化疗次数:首次12例,2次11例,3次及以上19例。对照组年龄29~76(49.17±10.55)岁;住院时间12~56(32.58±12.19)d;临床类型:宫颈鳞癌38例,宫颈腺癌4例;化疗次数:首次10例,2次14例,3次及以上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病情介绍、病情观察、管道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建立静疗小组,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方案如下。①品管圈小组成立。选择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再由我科16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全体成员均接受品管圈专业培训,明确品管圈活动理念、方法及程序。②品管圈主题。通过头脑风暴、全员讨论及既往静疗不良事件进行初步总结,并拟定确实可行的专项主题,再根据主题重要性、迫切性及圈能力逐一排序实施,最终将中心主题定为PICC置管及后续护理。③肿瘤患者化疗现状及原因分析。圈内成员进行小组会议,总结化疗患者常用药物、药物不良反应、静疗期间药物外渗原因、PICC置管风险等,并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护理人员人均操作水平不一、护理工作繁忙、输液工具选择不当、未及时更新考核及培训内容等。④制订策略并组织实施。选择我科临床工作经验≥5年,具有丰富穿刺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者作为静疗小组负责人,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设定培训、监督及考核机制。通过多媒体播放、专家讲坛、书面宣传等向品管圈小组成员进行PICC置管理论培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实践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导管选择、穿刺血管选择、穿刺体位选择等,并向护理人员讲解、示范PICC置管维护、拔管、并发症处理流程。⑤实施效果确认:培训结束后1周进行护理相关知识考核,了解每名护士知识及职业技能掌握情况,并定期开展PICC护理机能比拼及分组监督,使护理人员在相互学习中熟练掌握核心护理机能,对考核不合格或存在明显失误护士进行单独辅导,待各项评估均合格后方可上岗进行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人员核心能力:使用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5]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共计58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各维度计分情况:批判性思维/科研(CR,20分)、临床护理(CC,18分)、领导能力(LD,20分)、人际关系(IR,16分)、法律/伦理实践(LE,16分)、专业发展(PD,12分)、教育/咨询(TC,14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越强。②静疗PICC置管情况:包括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平均操作时间。③静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药物外渗/渗出、静脉炎、导管感染、导管阻塞、血栓形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护理满意度:由专人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量表[6],量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仪表、应急与解决问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通知医生情况等20项,评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75~100分为非常满意,50~74分为满意,<5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护理人员CIRN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CIRN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静疗PICC置管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静疗PICC置管情况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随着近年医学不断进步,患者对医疗服务行业要求与日俱增,PICC作为静疗常见方案之一,能有效延长留置管时间、降低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减少因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专科给药治疗[7]。现阶段,PICC置管技术在我国存在专科技术发展不平衡、人力资源利用不合理等现象,同时新技术的出现缺乏对应管理措施,导致其发展速度有限[8]。因此,为针对性提高护理人员技术能力,静疗小组应运而生,该小组成员间分工明确,通过相互学习及知识普及,不断提高个人技术的同时优化、规范操作流程,相互监督提高静疗治疗安全性[9]。
品管圈活动作为企业管理模式之一,通过由点及面的管理措施,可发挥人员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并使全员参与实施及监督,进而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相关研究证实,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较好,通过管理措施使护理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将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参与,提升护理机能同时增强护理人员自信心,有效提升护理质量[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CIRN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肿瘤患者化疗护理期间,将静疗小组与品管圈活动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与王圆媛[11]研究结果相同。品管圈护理能使护理人员自发参与学习,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调动其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进而增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专科技能。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平均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李玉梅等[12]研究结果类似,品管圈可全方位培养静疗小组成员专业技能,同时完善考核与监督制度,并单独指导学习能力较弱患者,提高静疗小组全员能力,改善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