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湛河区实验小学 吕志锋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在从最初的不知所措走向积极探索,从措施单一走向多元发展。我校大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点面结合,科学推进学校“三单”教学设计工作,落实“双减”背景下的减负提质工作。
为解决学生学业水平差距过大、同一年级间班级差距过大、新入职教师短时间内课堂把控能力弱、部分家长没有时间精力辅导孩子等实际问题,我校基于“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将课堂精致化”的总体目标,经过年级团队、学科团队、教研团队多次专题会议和教研活动探讨,最终决定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双管齐下。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多次教研,最终形成“三单”——课前预习单、课堂任务单、课后奖励单的设计雏形。
结合我校班级多、学生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先确定了每个年级一到两个试点班级开展研究活动。
“课前预习单”根据各年级、各学科的特点,将预习任务具体化、规范化。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单”自主研究,教师快速搜集预习中出现的难点,生成问题,形成课堂任务。“课堂任务单”上的任务,要求全体学生“动”起来,通过小组共学、互帮互助寻找解决方法来完成,并在学习活动中写下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收获。教师们立足课堂用“教材讲”,转遍课堂“寻”学生之难,并为学生“破”不解之谜、“解”疑难之惑,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奖励单”分层设计,通过“自主学习—方法指导—巩固训练”的环形程序,让学生学会以多元化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随着“三单”的使用,学校逐渐发生了“三变”:
一“变”,在于教师对“勤”有了新认知。在以往,教师是勤备课,设计好课堂每个细节;勤上课,早进教室,晚出教室,甚至拖堂占用其他教师的时间;勤抓生,抓着个别学生盯他们写词语、改错题、背古诗、抄定义。这样勤了教师,却懒了学生,效果并不好。现在,“勤”变了方向:课堂上学会嘴懒腿勤,勤下讲台,勤入小组,勤查反馈,从而带动学生勤于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当堂巩固;课堂下学会勤于思索如何变“讲”为“引”,变“量多”为“精练”,变“整齐划一”为“分层设计”,使学生的学更显科学性。
二“变”,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以往,学生在教师的喋喋不休下被动学,新知识掌握不牢,课外要花大量时间读背练,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而“课堂任务单”的使用,使学生通过“计时背默”“计时讨论”“计时答题”等精准的时间管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所有学生在思考中一起动笔、动脑、书写、提高,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普遍提高。
三“变”,在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双减”政策落地后,有家长额外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已经使学生很抵触,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教师还根深蒂固地认为知识必须靠作业来强化,于是大量布置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关系。“三单”教学模式则将学习任务分解,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适应,有收获。作业和教学相互检测、相互反馈、相互促进,教师不再“盯”作业,学生不再“怕”作业,大大提高了师生的和谐度。
一个学期后,试点班级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生字词及书面表达语的能力显著提高,理解能力大大提升。新学期,自主申请使用“三单”的试点班级数量激增。这也从侧面说明“三单”教学真正能让课堂成为“以生为本”、充满智慧和活力的课堂。
“三单”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忙碌起来,课堂更有活力;教师真正地关注学生,为学生创设情境、管理时间、奖评激励,成为合格的引导者;课堂更加家常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秀生更有学习劲头,“学困生”提高了学习成绩,收到了高效学习、明显减轻课业负担的效果。
在“三单”教学的实施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普通一师、普通一生的发展。一所学校必然会存在一批学科素养、业务能力出众的名优教师,但更多的是一线普通教师,上的是一节节没有事先精心打磨、反复操练、层层锤炼的普通课。只有通过他们每一天每一节扎扎实实的普通课,才能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三单”教学让普通课有迹可循、有路可走,普通教师通过“预习单”“任务单”“奖励单”的分时段使用,通过课堂上的 “勤走动”“勤观察”“勤反馈”,课堂下的 “勤思考”“勤搜集”“勤集中”而使学习变得高效又保质。同理,一所学校的教育主体是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他们的父母寄希望于专业的教师专业地教育孩子,而不是依赖家长陪伴、教育孩子。“三单”教学适合普通孩子,他们在“预习单”中培养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在“任务单”中增强了学习信心,在“奖励单”中获得了学习成就。
于是,这些普通一师不再视职业为工作,而是把工作当热爱。普通一生不再视学习为负担,而是把学习当动力,在课堂上高效学习,在课下就有了阅读、唱歌、锻炼的时间;在课堂上学会精细管理时间,有助于他们规划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业上获得成就,使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探寻更精彩的未知。
任何一件事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单”的设计由于是集体教研后,由个人分别制作出来的,每个人对教材的把握不同,设计就不同,每位教师也产生了不同的疑难困惑,有些问题亟待探索解决。下一步,我们将在不断的实践反馈中,花时间大量地分析、整合、优化“三单”,使它更加系统化、可操作化,形成共性的学习单,并让所有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接受和学会使用,让“三单”与我们的教学设计无缝衔接。
前路有光,初心莫忘。我们每位教师都将敬守教育本真,立师德、提能力、转作风,脚踏实地,守正创新,砥志研思,厚学致新,正视教育困惑,务必有实,实必有功,俯身精耕细作,负重勇毅笃行,在“双减”之路上不断成长,成就自己,造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