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雨材 张欣桐 王雪婷
摘要:高校是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强化各方面协作,强化政策,加强工作合力,建立红色文化制度,加强红色文化的立体化、规范化、有效化传播,加强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与实践。红色精神文化与红色制度文化资源与高校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红色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珍贵的资源,而大学校园文化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在教育、体育娱乐、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功能,构建红色品牌文化、红色行为文化、和谐红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该文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探究校园红色文化传承实现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3(c)-0148-04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red culture.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red education resources, innovate publicity methods, strengthen collaboration among various aspects, strengthen policies, strengthen joint efforts, establish a red culture system, strengthe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andardized, and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of "red culture" for students. The resources of red spiritual culture and red system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ampus cul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Red culture is a valuable resource source for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pread red culture.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functions of red culture in education,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and promoting th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uild a red brand culture, a red behavior culture, and a harmonious red culture, enrich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ath to inheritance and realization of campus red culture by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Red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Realization path
红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构成,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创造的先进文化,是党的先进性、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1]。红色文化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红色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学校极其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它承载着新时代的教育、红色文化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应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高校“立德育人”的基本任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人为本”这一基本问题上具有一致性,决定了高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方式进行各类教育活动,既能提高大学生的直观性、生动性、感染力、参与性和长期性,又能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2]。
1 红色文化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及它在中国的本土化,都依赖于它的理论依据与思想内核。中国人民的福祉、民族的振兴,是红色文化的鲜明追求,是团结各族群众强有力的精神纽带,是红色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沃土。红色文化的目的是实现人民的自由与福祉,而非个体的权利与享乐。这一点在历代领导人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鲜明的爱国主义是红色文化的灵魂标记。爱国是民族团结和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3]。红色文化烙印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折射出民族精神的重大特点,是民族凝聚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中体现,是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红色文化以高尚的品德为根本。在历史的变迁中,红色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但是其中所沉淀下来的道德情感与精神品格,却始终闪耀着不朽的光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依据,以人民为中心,以爱国主义、以德为本为精神动力,才能使其成为人类的内在精神需求[4]。
2 红色文化的形式
在新时代的建设与发展中,红色文化在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第一,是对红色文化的物质表达。任何以物质载体形式表达的红色文化,都是这一范畴。而革命历史遗址则包括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故居、战役博物馆、革命文献、诗歌出版物等。第二,是对红色文化的精神表达。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形式,红色文化在精神层面上更多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上。第三,以制度的形式表现红色文化。第四,红色行为文化是指在革命、建设、发展过程中,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的一定社会价值。它可以表现为个别人物,如英雄、模范等行为方式和行为后果,也可以是特定组织、团体和其他团体的行动[5]。他们的所作所为常常体现了某种价值,成为大众学习的典范。
3 红色文化的功能
红色文化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也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实践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此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作用不仅是延续了“转化”的作用,“转型”也必须在传承的进程中得以完成。而“转变”则是要让人民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质上相适应,红色文化有“育人”的作用。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对吸引、鼓舞、教育人民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对人民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在一般的文化很难实现的。同时,红色文化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成长与发展,换句话说,红色文化所具有的教育作用,不只是当下的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把人变成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中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立德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立德育人必须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红色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为国家、民族复兴而奋斗,当前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其还不能完全理解[6]。
4 高校红色文化活动传播体系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红色文化活动要有更深层次的内涵。“红色文化”的各种形态,既有自强不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也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扬。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中国部分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播还停留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学生也把红色文化看作是一种政治和革命的宣传,或者是对真相的解密。这就说明,在传播过程中,有些内容与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核背道而驰,使红色文化的内在深度大大降低。这就使得红色文化的内涵难以系统、准确地传达给大学生。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要多样化。在实践中,一些高校的红色文化传播渠道相对单一、陈旧,主要是讲授、宣传等理论教育,而在传播方式、沟通方式、情感体验、互动交流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形成思想上的升华。近几年,虽然各大高校纷纷利用新的媒介平台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但是内容和形式没有得到应有的拓展和创新,大都以基础的微平台为基础,而其提供大量的信息,也缺乏交互。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要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规律。交流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它的传播往往发生在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良好的交往必须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尽管在特定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必须组织、处理、引发传播活动,并对受众进行相应的反应,但是,受众并非被动的,因此,其信息需求与译码行为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文化认同的心理规律理解不够透彻,习惯性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这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5 基于红色文化视角提升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路径
5.1 遵循红色文化规律,将红色文化引入课堂教学
在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必须遵循其自身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体会。使大学生从根本上做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支持者、接班人和改革者。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中,红色文化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的[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对此,可把红色文化资源引进大学教学,把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案例、红色内容等纳入课堂教學;同时,要在课外进行红色文化的教学,比如大学戏剧、晚会、学生谈话等也可以被纳入红色文化教学。把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既能发挥教师的协同教育作用,又能发挥教育主体自身的教育职能[8]。
5.2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推动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
红色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是以校园文化的形式呈现的[9]。所以,高校不是让红色文化代替校园的文化,而是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同时又吸取它的文化本质,这样才能让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引导作用。在个体层面上,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类型与题材,促进其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在集体层次上,高校要进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各类社团都是其物质化的体现,而各类文化和体育活动则是其具体体现。校园文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学校园中的文化,它占据着大部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组织学生到红色资源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可以促进发展党员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等。
5.3 以实践教学提升文化认同感,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
传统的文化教育方式更多的是对相关知识和历史事件的灌输,红色文化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尽管红色文化内容丰富、系统完整,但高校教学对其了解远不及其他文化。所以,根据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化特征,积极地进行红色文化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如通过组织主题小组活动、红歌比赛、主题阅读活动、走访抗战老兵、红色遗址、红色讲座等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多角度接触红色文化,以及深刻体会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更纯粹、更直观地了解和认可红色文化的本质,增强红色文化自信。
5.4 采用“互联网+”传播、学习红色文化
互联网具有便捷性、时效性、普遍性等特点,但管理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所以,以“互联网+红色文化”进行传播,必须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规划与管理[10]。高校需要在正確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地进行互联网管理,确保其及时有效地开展红色文化教学活动,以达到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推动大学生学习、宣传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等目的。
5.5健全保障体系,保护活动志愿者
首先,项目经费的充裕与否直接影响到义工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校可以利用政府资助、公益募捐、企业资助等各种途径,保证义工经费的充足。并合理利用好项目资金,将财政支出摆在“前沿”,保证志愿者的交通、餐饮、住宿等费用。其次,志愿者的生命安全也要得到保护。据调查显示,“有15%的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活动时遭遇了财产和个人安全的侵害,而71%的志愿者说,他们今后从事志愿活动可能会遭到侵害。”[11]为此,各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保障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安全。最后,要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增强大学生的自豪感。比如,可以组织一些年轻的义工参加团体建设,也可以用义工的积分来换取当地的观光票等来激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
5.6 创造性的课堂教学
把红色文化资源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在教材中寻找“契合点”,提炼“教育点”,寻找“切入点”,把二者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使其教育作用最大化。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和基本原理》课程中[12],遵义会议通过实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蕴含的科学内涵,从而使教学更具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所以,高校应采取公开课程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3]。根据学生不同的文化基础,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知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区别[14]。对文科生,把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15]。在教学方式上,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科技,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红色故事”为例证,内容单一,难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要强化教学改革,可以把现实、时代与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新媒体技术,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手段,使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从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时效性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阎峰,龚强,陆小凡.系统构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22(5):34-36.
[2] 徐天硕.校园文化活动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2):22-23.
[3] 衣玉梅.红色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 34(4):119-122.
[4] 唐踔,刘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2):62-64.
[5] 刘亚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2(8):134-136,144.
[6] 邓丽芳.区域红色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探索[J].新闻知识,2015(7):36-38.
[7] 张蓉.“五红育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路[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5):536-544.
[8] 刘宁.让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思想[J].人民论坛,2018(32):138-139.
[9] 董金玉.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103.
[10]谭伟.互联网时代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优化研究——评《“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10):134.
[11]吴思豪,金慧燕.高校志愿服务常态化路径研究——以宁波南高教园区高校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6):68-69.
[12]孙雷,高晨光.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研究综述[J].理论视野,2021(11):99-104.
[13]钟利民,刘丽.红色文化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老区建设,2009(2):4-6.
[14]李慧琳.理解、认同与传承 :发掘“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三个环节[J].思想教育研究,2019(2):106-109.
[15]黄云妍.高校“红色文化”“三进”的内生结构探析[J].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18,2(2):1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