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潇 牟中琼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人民城市”理念指出要切实提高人民在城市建设中的幸福感知,同时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住历史与乡愁,坚定文化自信。文学对城市的文化记忆与审美想象可以转化为空间设计需要的叙事语素。叙事空间建构通过物质要素将抽象的人文叙事要素还原到时空体中,以便人们直观、系统地感知事件在时空中的面貌。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的叙事设计传达街区所蕴含的人文及情感记忆,形成街区独有的文化场域,从而建构既有外在艺术表现力又有内在情感吸引力的街区空间。该文以济南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讨叙事进行空间微改造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散文;城市书写;空间叙事;空间塑造;人民城市;济南
中图分类号:I207.6;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3(c)-0138-05
Urban Writing in Prose and Space Shap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Furong Street
—Baihuazhou Historical Block in Ji'nan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People's City" in the Report to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people's happiness in urban construction, while preserv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memory of the city, so that people can remember the history and strengthen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 The cultural memory and aesthetic imagination of the city in literatur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narrative morpheme needed for space design. Narrative space construction restores abstract humanistic narrative elements to the space and time through material elements, so that people can intuit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perceive the appearance of events in the space and time. Through the narrative desig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space, the humanity and emotional memory contained in the block are conveyed, and the unique cultural field of the block is formed, so as to construct the block space with both external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internal emotional attraction. Taking Furong Street- Baihuazhou Historic Block in Jin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le ways of spatial micro-transformation by narrative.
Key words: Prose; Urban writing; Spatial narration; Space shaping; People's City; Ji'nan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1]与此一脉相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人民城市”理念,即在新时期城镇化发展中,以人民为核心,遵循共享原则,切实提高人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水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增强城市现代化与智慧化水平,让人民享受经济发展与现代科技的成果,又能保留城市特有的地理风貌、历史记忆与建筑风格,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发展中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山东省所实施的《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与此理念有着内在的相承性,意在打造“好客山东”升级版,开创文化旅游强省建设新局面。在此宏观背景下,山东核心城市形象塑造与文旅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济南作为山东省会,是齐鲁文化的代表性城市,其城市空间塑造是推动山东省新时期城镇建设及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历史悠久、文化沉潜的老街区是彰显城市内蕴和精神的缩影,只有对老街区进行合理规划和改造才能优化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人在城市空间中的感受,增强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认同,从而加深对城市的情感,这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赓续,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创造源泉。一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形成绵延的文化血脉。以人文内涵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为目标的城市微改造,既是延展城市记忆、提升生活品质的城市更新方式,又是保护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主体文化创造,構成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时代接续的空间表达与人文历史的融通,促使城市文化资本转化为城市主体的精神资产和价值创造源泉,形成推动城市时代发展的文化软实力[2] 。本文拟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导,从散文中的城市形象、空间叙事与情感视角切入城市空间研究,为城市空间品质提升提供一种新思路和视野。
1 散文中的济南书写与审美想象
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宋朝便被称为“文学之国”“富饶之地”,此地还出现史称“济南二安”的著名词人李清照与辛弃疾;明朝时期成为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清朝建府,民国以来更是经济军事文化重镇,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淳朴的民风吸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盘桓逗留、抛洒文采情思。济南在众多作家笔下留下诗意倩影,生成了关于城市的空间记忆与审美想象。济南融“山、泉、湖、河、城”一体, 素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名。说起散文中的济南,就不能不想到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然而,济南不只存在于老舍笔下,梁容若、卞之琳、王统照、李广田、艾芜、蹇先艾、郁达夫、萧乾、瞿秋白、丁玲、石评梅、谢冰莹、芮麟、唐鲁孙、季羡林、臧克家、吴伯萧、陶纯等名家均不吝才情,既描绘自然美景、历史典故,又论及风土人情、当地美食,所挥笔墨或淡雅疏朗或浓墨重彩,写不尽济南的风情韵致。20世纪初期时代动荡,作家们笔下的济南往往夹叙夹议,在描述自然风景中融合对世事的评论,虽赞叹济南风景之美,却又感怀世事动荡、民生凋敝、国家沉沦,这为读者还原了旧时代的济南形象。
例如,老舍曾著散文《吊济南》,由题目就可看出作者悲叹的心境,他犀利地指出:“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泉,泉水成溪,穿城绕郭。可惜这样的天然美景,和那座城市结合到一处,不但没得到人工的帮助而相得益彰,反而因市设地敷衍而淹没了丽质。”体现了他对当时济南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不满与忧虑,也传达了他对济南的一片赤子之情。 梁容若对济南自然风景的美有着超越世俗的眼光,他认为大明湖的美在于“安静朴素”,在于实用之美,这些观点与儒家思想有一脉相通之处,可以说“梁容若把他对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赞美,对齐鲁文化、山东人的喜爱和尊重,投射在济南的城市名片——大明湖上”[3]。济南美食与淳朴民风同样令人倾倒。文艺理论家芮麟在《济南秋色似江南》一文中不仅描述了大明湖鲜美的水藕和活鱼,还有对济南人豪放与淳朴的欣赏与赞美;作家王统照在《悼徐志摩》中回想当年一起在大明湖赏夏夜、品鲤鱼的美好时刻;诗人臧克家同样对济南的黄河鲤鱼赞不绝口,而这样的美食与之相称的是令诗人赏心悦目的方方稻田和泼剌鱼跃的自然美景;美食家唐鲁孙的散文《济南的泉水和鱼》更是记述了在泉水中掀开石板捉青草鱼的趣事,以及品尝纯净甘甜泉水的生活趣味。季羡林从6岁到19岁在济南求学,如他所言,“济南的每一寸土地都会有我的足迹”。济南的山水风情与历史人文滋养了他,为他走向国学大师奠定了基础。当代济南本土作家常芳虽以小说见长,但其表达细腻绵密、从容优美,充满了散文诗的意境。她在《桃花流水》中以诗性笔触描述了一个文学意义的济南,生动展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人文情怀和精神特质,也向世人展示了老济南文化的深厚历史蕴藉、生动多彩和老济南人的厚道、淳朴、乐观。常芳小说中经常出现千佛山、百花洲、英雄山、趵突泉、大明湖、鹊山、华山等自然意象,尤其是“百花洲”,其作为济南核心的地理坐标,在常芳笔下成为济南的象征,“淡定悠远,韵味悠长,返璞归真,给文学济南的构建增添了色彩”[4] 。此外,建筑、美食、民俗等人文景观更是构建济南人文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百花洲边上的基督教堂、将军庙的天主教堂、文庙、凤凰山花鸟市场、曲水亭棋社、贵心斋的果子、百花洲里莲藕做出的酥锅等,都是无法磨灭的老济南记忆,处处彰显济南的民俗风情与历史底蕴。
文学中的地域风情之所以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质地,就是因为它不仅负载丰富的文化蕴含,还饱浸作者的审美情感,激荡着时代跫音[5]。城市与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品格,如同卡尔维诺所讲,“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收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6]。散文对济南的记忆与审美想象也在不断丰富着她的品格与形象,而这些审美想象与记忆又可反过来施诸现实的城市空间塑造。
2 空间叙事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塑造
2.1 城市空间塑造的目标
“人民城市”的理念强调的是人在城市空间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正经历着由“速度优先”转变为“品质优先”的过程。当前城市空间研究呈现出更加注重“精度”(细节)与“温度”(人性场所)的新趋势,研究关注的侧重点也由空间景观效果的营造和基本使用功能的满足转向关注人在空间中的情感体验等更加人本的角度[7]。作为具有优良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省会济南应利用自身优势打造更具人文温度和深度的城市空间,让人乐居其中、乐游其中,方显“人民城市”的本色。现象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认为人与外部空间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注重人与环境间的感性互动。但全球一体化与城市化进程使城市设计盲目追求视觉刺激而忽略了人对所处空间的情感体验,并造成城市空间个性化的丧失。千篇一律的建筑格局、海纳百川的各地特色小吃、人头攒动的网红门店冲淡了街区原有的历史气韵,造成地域特色淡化、个体认同感不强等后果。建设有人文关怀并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才能促使人对城的情感认同及人与城的和谐相融。
2019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護规划的批复》(下文简称《批复》)中,同意确定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山东大学西校区(原齐鲁大学)3处为历史文化街区。《批复》强调“要整体保护济南‘山、泉、湖、河、城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历史城区的空间特征及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同时,“正确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文脉与空间环境、自然景观的依存关系,体现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依法合理适度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8]
芙蓉街-百花洲是济南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人文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以“人和古城相容共生,古城和人相合共荣”为建造理念,将艺术、城市、文化与人的日常生活相融合[9]。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内涵还有待整体挖掘。虽然街区内有各种民俗和饮食文化,但并未系统展现齐鲁文化气韵,缺乏和谐整一感。赵小茜学者指出:“百花洲片区的文化内涵包罗万象、脉络错综复杂,在文化内涵挖掘过程中应首先锚定一条核心脉络,将其作为主场景精神加以渐次补充完善,结合其他支线脉络营造主题突出且内涵丰富的场所精神,凝聚起对于不同人群的文化共情力和吸引力,实现更大范围的文化消费和参与行为。”[10] 因此,可以考虑从叙事角度对街区空间进行适度改造。
2.2 城市空间塑造的策略
叙事,就是指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意义有着联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11]。文学与城市共有的文本性决定了城市空间规划也可以尝试文学叙事手法,即利用各种叙事语素把空间规划为一种具有内在逻辑并具有阅读趣味的场所。所谓空间的叙事,“就是用一种讲故事的叙事方式表达有意味的空间图景,构建一种充满事件与生活情节的空间情境,使人们获得认知与体验”[12]。把人关于城市的文化记忆与审美想象可以转化为空间设计需要的叙事语素。叙事空间建构通过街区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空间结构等物质要素,将抽象的人文叙事要素还原到时空体中,以便人们直观、系统地感知事件在时空中的面貌。通过对街区空间的叙事设计传达街区所蕴含的人文及情感记忆,形成街区独有的文化场域,从而建构既有外在艺术表现力又有内在情感吸引力的街区空间。
针对当下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缺乏文化核心脉络的问题,可以尝试将空间叙事应用于城市空间设计及局部改造。在安排叙事路径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空間特点采用不同风格的叙事设计,使受众在空间的行进过程中有不同的审美感受。百花洲片区内既有自然美景又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蕴含,混合“诗词”“散文”“小说”型等空间叙事风格,能使整个街区风格更加多姿多彩,并富有人文情怀。诗词的特点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往往通过某种意象的隐喻和象征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从而达到审美的效果。例如,曲水亭街区可以采用诗词型的空间叙事手法,在河上或河边进行物质叙事要素的设置,利用隐喻象征的手法将人们带回到古代文人“曲水流觞”的美好意境中,这也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所描绘的“曲水流觞”相呼应,如此将齐鲁文化放置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去,产生更深远的回响。此外,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可以在河边举办“曲水流觞”的聚会,遵循古人节日之礼,进行祓除畔浴的修禊活动,让人们了解古代文化的同时,感受春天美好,并为新的一年许下美好愿望。
与诗词相比,散文一方面既强调真情实感,立意深远、“独抒灵性”,结构却更加自由洒脱、不拘一格,内容上更是融描写、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散文型的空间叙事设计可以突出百花洲街区空间“清水出芙蓉”的自然气质,也可传递丰富的人文蕴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济南任职时修建了百花台、百花堤、百花桥等景观工程,并题诗《百花台》:“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以武陵游。”将百花洲看做世外桃源一般的美景。明朝诗人李攀龙在百花洲建白雪楼,召集一帮文友吟诗作赋,创作出的《沧溟集》世代流传。而各种明清老建筑也为街区增加了浓郁的历史氛围感。散文型的空间设计在于尊重原有自然及人文元素,展现空间原生态的美,使城市人获得淳朴、自然的美的熏陶。散文的特点就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可从不同视点描述同一个主题,空间规划也可遵从这个原则。百花洲的多个散放景点,自然与人文并列、交织,共同营造了自然、优雅、静美而又充满历史沉淀的优美空间。所以应尽可能弱化街区商业氛围,保留原汁原味的老济南味道,让人与景自然融合,感受刘鹗笔下“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府泉城市井风情。
如果说诗词与散文型空间强调写意,那么小说型空间设计则是在讲述故事。小说型空间将各种叙事要素编排为一种有逻辑的空间,让人们在空间中游览时能感受到强烈的秩序感,就好比阅读一部情节连贯并引人入胜的小说。要实现这一设想,可以首先挖掘芙蓉街-百花洲街区的历史文脉,并结合物理空间(包括街区中山石草树等自然要素,以及街道民居等建筑实体)进行叙事要素的梳理,确立空间主题。其次,将空间叙事要素按照叙事逻辑思维进行故事情节编排,确立“起”“承”“转”“合”的叙事路径和叙事节奏,进而达到叙述主题的目的。“起”的目的是吸引受众,开篇立意;“承”是空间展开,氛围营造;“转”则深化主题,达到高潮;“合”则让受众有意犹未尽之感,最后精神得以升华。空间感受者在空间中行进即是在不断阅读,当书页合上时,书中的故事和精神已深入其脑海中。这次旅程不仅让“读者”充满阅读的乐趣,还使其精神得以升华, 如陆绍明指出的:当人在空间中有了令人愉快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空间,创造了一种美的空间关系,产生了一种艺术感染力[13]。因此,人对济南意象有了更加深入立体的感受,从而加深了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情感。
3 结语
空间叙事手法对于城市空间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一个有着丰富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沉淀的城市来说,要整体细致地挖掘各种叙事要素,并对叙事要素进行统筹安排,注意场景节点、空间序列、区域布局和环境的整合。通过空间场景的排列使空间体验者感受到如同阅读文字一样体验城市空间跌宕起伏的叙事过程,在与城市内涵的互动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与城市融为和谐的一体。总之,老街区是承载了城市历史和人文蕴含的有形空间,以空间叙事手法对老街区进行适度改造,将历史人文元素融入街区空间的改造,既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又改善了人对城市的体验,加深了人对城市的感情,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发扬,是“人民城市”理念的彰显,这与讲好中华故事一脉相承。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EB/OL].(2019-11-03)[2023-01-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11/03/c_1125187413.htm.
[2] 朱庐宁,曹劲松.微改造中文化艺术的叙事创新[J].南京社会,2022(2):157-164.
[3] 刘传霞.中国现代散文中的济南城市构型[J].济南大学学报,2010(3):13-18.
[4] 李廷婷.多重视域下的文学济南——常芳小说论[J].时代文学,2013(3):219-224.
[5] 吕晓潇.“想象的共同体”:现当代散文中的青岛印象[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92-96, 108.
[6]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M].张宓,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7] 刘荣伶.大城小事·睹微知著——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20.
[8]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EB/OL].(2019-11-15)[2023-01-28]. 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9/11/15/art_2259_60814.html.
[9] 农庄旅游网.山东济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让城市更美好[EB/OL].(2020-11-04)[2023-01-28].https://www.sohu.com/a/429383075_120513952.
[10]赵小茜.文旅融合视角下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探析——以济南明府城百花洲片区为例[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22.
[11]程锡麟.叙事理论概述[J].外语研究,2002(3):10-15.
[12]李沁茹.城市公共空间记忆生成的叙事性构建[D].无锡:江南大学,2009.
[13]陆绍明.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