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新型传播途径和文化呈现方式研究

2023-02-21 19:24额尼日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新时代研究

额尼日乐

摘要:民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包括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行为道德准则、艺术等。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民族内部和外部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播态势也在不断变化,但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所涉及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都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呈现方式展开计划分析,能够发现在民族文化传播中存在缺乏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清晰认识,其他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等问题。为此,探索新时代民族文化新型传播路径和文化呈现方式,在具体发展中实现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同时在实践中增强文化的效应是值得被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文化;新型传播途径;文化呈现方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03;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5(a)-0176-0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Ways of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Present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Era

Abstract: National culture is a product of human social practice, including specific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 experiences, moral standards of behavior, art, etc.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exchanges within the 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dissemination trend of ethnic culture is also constantly changing. However, no matter to what extent it develops, ethnic culture, as a cultural type, involves essential means and media of communication. By conducting a planned analysis of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s and cultural presentation methods of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ethnic culture, such as a lack of awareness and confidence in ethnic culture, a lack of clear understanding of ethnic culture, and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f other cultures. Therefore, exploring new ways of dissemination and cultural presentation of ethnic culture in the new era, achieving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the entire ethnic culture in specif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ure in practice is a problem worth studying.

Key words: New era; National culture; New ways of transmission; Culture presentation mode; Research

文化是在實践中创造出来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这个民族所有成员都认可的、特有的产物,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标志[1]。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是中国各个民族间内部交流和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文化传播是其具体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播态势也在不断变化。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交流的阻碍,加上各类平台媒介的衍生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交融互惠更加频繁。同时在实践中也显现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重要性的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厘清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够为解决民族文化传播中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在新时代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播,促进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交融互惠,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加强民族文化认同。

1  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1.1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2]“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3]。可见文化交流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一个民族的产生与发展,民族文化得以形成发展并在实践中,在时间推移中逐步深入民族成员的内心,影响民族成员的外在表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标志[4]。在民族文化传播中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互鉴融通,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各民族互动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吸纳,共同发展[5]。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将更进一步促进各民族间的了解,促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交流借鉴中加深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1.2 推动经济发展

阿诺多与霍克海默于1947年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这一概念,用来说明文化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文化产业”这个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始运用,但目前为止学界还没有关于“文化产业”统一的概念界定。目前,国内学者们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是“文化产业”具备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与转化是文化产业展现出经济属性的基础;文化的呈现、转化和传承是具体途径。对这两个方面来说,文化的传播都必不可少,文化传播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民族地区文化的广泛传播能够宣传地方特色,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增加人民收入。其次,民族文化的传播过程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输出,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获得新的发展,推动民族地区产业进一步发展。最后,在文化传播中提供的文化产品能够满足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帮助提升人民的精神素质,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

1.3 丰富与演绎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活性的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播对整体的文化传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具体互动过程中也能够有效丰富传统文化。各类途径的文化传播将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优化创新。随着各类媒体平台的发展,现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展示出了新的活力。例如,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以及其他相类似的文化类节目中,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的气节、气韵都能够与整体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而多种多样的文化传播形式,通过多样化的表达、风格、礼仪、行为模式能够有效演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帮助实现文化元素、文化形态、文化自身的重新解读,也能够发挥出民族文化的话语权。

1.4 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对于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非常关键。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传播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其中民族文化的传播能够展现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包容性,同时能够正面回应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不实言论,让世界人民更加准确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中华文化因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新时代,探索民族文化更有效的传播方式能够进一步地挖掘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优秀部分,同时为人类文明增添新的内容。

2 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

在现阶段民族文化传播中,必须认识到存在的缺乏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问题。首先,民族文化是民族有特色、有活力的部分,带有鲜明的民族属性和独特性,未必能够为大众所接受。例如,在饮食文化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传统。不同民族人民由于喜好不同未必能够接受其他民族的食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饮食文化的传播。其次,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其整个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和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属于经济欠发达区域。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如果不能够被大众所欣赏就很难创造经济价值。由于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缺乏文化传承与传播,此问题减弱了其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最后,在民族文化传播中存在文化持有者处于失语状态的问题,也就是文化持有者对于向谁传播、传播什么、怎样传播等问题没有话语权。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文化持有者缺乏民族文化自觉,也就导致了对民族文化传播缺乏自为。

2.2 对民族文化缺乏清晰的认识

对民族文化足够、清晰的认识是有效传播民族文化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民族的文化被商品化,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民族文化原有内涵产生了冲击,甚至消解。新媒体的互动性、娱乐性深深吸引着年轻一代,甚至影响了一些年轻人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定位和判断。年轻一代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和积极性缺乏,随着少数民族老一辈人的去世,很多民族文化的精神精髓没能完整传承,很多民族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出现了趋同或者解构现象,传统的民族文化成了简单的文化符号[6]。一种民族文化丧失了其特性,没有自身的文化精髓,那么这种文化也就丧失了在人类社会的价值,必然面临消亡的命运。除此之外,部分地区文化管理领域的领导干部自身对这一领域完全陌生,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缺乏清晰和足够的认识,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传播的政策制度也不够完善。还有一些民族文化传播者本身对于民族文化内涵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的了解,展现内容只流于空洞的表面,缺乏对于民族文化精髓的挖掘与呈现。在传播过程中对于民族文化存在错误解读,例如,将不同民族的文化张冠李戴。更有甚者,为了商业利益,利用大众猎奇心理,为博人眼球,以猎奇的方式解读一个民族的文化,甚至伪造民族文化,伪民俗,误导大众认知。

2.3 其他各方面的挑战

除以上两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外,民族文化的传播还受到了其他方面因素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新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越来越多样的西方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对民族的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尤其是一些崇尚西方文化的人不能理性对待民族文化,甚至一些人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观点偏颇,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遭遇很大的困难和压力。第二,从传播方式上来说,新媒体的发展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体的兴起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存储功能,扩大了民族文化传播的范围与速度[7]。但同时,在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为适应新传播媒介而转变原生展现形式,这也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呈现效果。

3  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播的思考

3.1增强民族文化传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与传播过程相伴相随。不仅要对民族地区文化有充分认识,还应当增强对民族文化传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第一,民族文化持有者应当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责任。第二,新时期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角度来说,应当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发展相结合,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能够向更加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角度去发展,使传统文化保留精髓的同时适应现代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例如,对于蒙古族传统技艺皮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皮雕作品的阶段,而是要让皮雕艺术与现代人们生活中的需求相结合,使皮雕不仅能满足艺术欣赏需求,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使皮雕艺术被大众所接受,适应社会发展。以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年轻一代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民族文化的精髓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第三,从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上来说,当前面对日益发展的新媒体技术,相关部门应当与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真正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群体合作,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并结合新媒体技术,探索民族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做好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让更多受众能够以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了解民族文化,增强社会大众和人民群众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第四,越来越多样的互联网技术,以及不断发展的信息传播技术,能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傳播提供更为便捷、快速的通道,激发人民群众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播热情,让更多人成为文化传播者。同时也要做好利用新媒体传播时的审查监督,让真正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播。此外,还应当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对民族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当根据国家政策积极通过网络平台做好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工作人员还应当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将一些区域建设成为文化旅游景点,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开发,让外界通过旅游的方式,在欣赏美景、品尝美食、参与文化活动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从而推动地方产业的繁荣发展。

3.2 挖掘和精准把控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不断变化的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传播容易出现传播碎片化现象,导致整个信息的传播难以实现融会贯通,影响大众对于民族文化的整体认知与认同。因此,要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同时也要避免新媒体传播的弊端,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使民族文化能够被大众认识和接受,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民族文化整体性被消解是适应市场需求与受众细化的结果,与信息搜集和传播的全面性要求并不矛盾。因此,应当积极挖掘和深入把控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结合民族文化的特性进行有效的、有广度的、有深度的、广泛的收集,全面整体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准确把握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在求同存异中为本民族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建设打好基础,使中华文化焕发出多姿多彩的魅力。

3.3 做好元素、形态、文化的解构与重组

首先,推动民族文化传播要进行元素重组,激发文化活力,用一种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对民族文化样本进行优化和创新。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要提高传播的精准度及传播内容的精细度,同时还应当满足大众的期待,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与大众良好共享,增强与大众的共情、共鸣。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重组民族文化元素,在激发文化活力的同时实现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在当代文化创造中,要在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创作主题的有效创新,使其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紧跟时代发展,增强文化创作效果,彰显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张扬活力。例如,《经典永流传》《中国戏歌》等节目受到人民大众喜爱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目不仅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创新了民族文化的呈现形式,将唯美的古诗词与说唱和现代化的摇滚结合在一起,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戏剧以符合时代特征的形式展现,可以说做到了用一种崭新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播,更容易被人民大众所接受,拓宽了传统文化的受众。

其次,要追求个性表达,彰显文化魅力。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表达的过程中,应当要实现个性化的表达及文化魅力的显现。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记忆展示及民族文化中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也能够实现不断再创造,能够有针对性地推动精神文明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这样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新的传播平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阶段的传统文化实现紧密结合,而且,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传统民族文化展开个性化的呈现。例如,一些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参与电视节目,在电视节目中进行良性互动,使更多的普通人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还有一些人通过政府组织或者自发地借助一些短视频平台推广传统文化,这些方式都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展现内容的精准度、深度进行准确把关。

3.4  促进民族文化持有者、媒体和受众三方共同参与

民族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传播的质量受文化持有者、媒体和受众三者共同的影响。因此,要保证文化持有者的话语权,超越媒体和受众二元关系,同时也要摒弃“传播者中心论”。要构造三者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的三位一体的协同进化关系,即文化传播者、媒体和受众通过对话协商、共同协作完成民族文化的传播。这种方式,一是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持有者、媒体、受众三方共同选择传播内容、传播方式,打开民族文化传播的多种路径。二是有利于建立反馈机制,确保对民族文化传播做出的调整是有效的。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充分激发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其次,要严格把控民族文化的内涵解读。

3.5 加快民族文化传播领域的媒介融合

民族文化的传播要始终紧跟传播媒介,调整传播策略。新型媒介的产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其拓展了民族文化传播的渠道与空间,丰富和完善了民族文化传播的方式;另一方面,新型媒介传播的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对于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新型媒介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播不能忽略新媒介,同时必须保证民族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完整性、新颖性。因此,要做到媒介融合,使传统传播媒介和新型传播媒介优势互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信息,将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集中到一个数字平台上,使得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的信息终端功能一体化,传播相同内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通过不同媒介接收,保证民族文化传播的准确性,拓展民族文化传播的空间。要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拓展传播边界。新型的传播方式能够有效为民族文化传播实现技术赋能,也能够有效拓展传播边界。借助多样的直播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及短视频平台能有效打破传统民族文化传播的边界,也能够扩大整个受众的范围,而VR、AR、5G等不同技术可为整个民族文化传播赋能,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也能够增强受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实现更有时代感召力的传播效果。例如,《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打破传统观赏方式,积极借助VR技术,使展品更加真实立体,加深观众印象,增强传播的效率,带动整个传播技术不断发展。做好创新手段和文化间的融合,实现更为完善的创新。针对民族文化传播,借助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可以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化传播,也能够将一些受众吸引其中,不断将受众的共同记忆有效拉伸。

4 结语

新时代,针对民族文化的传播面临的困境,要运用多种方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注重对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用一种更为艺术化的方式对民族文化样本进行优化和创新;通过建立民族文化持有者、媒体和受众的协同关系,使民族文化传播有人做,能做好,被接受;拓展民族文化传播的方式,注重传播媒介的融合,实现民族文化的紧密结合和优化调动;做好传播内容的创新,不断促成民族文化的高效传播;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更为完善的、充足的资金支持;拓展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渠道,提升民族文化的传播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锐,朱鹏程.当前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面临的问题与建设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6):48-53.

[2] 尹清龙,李凯.乡村振兴视阈下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纾解[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5):125-131.

[3] 满珂,蒋亭亭.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发展探析——以西北地区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6):50-59.

[4] 杨伟达.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思考[J].參花(下),2020(12):31-32.

[5] 宋婧,陆云.传说与记忆:白族本主文本叙述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0(2):131-140.

[6] 刘畅,李影影.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2):242-243.

[7] 张德胜,柏茹慧.全媒体视域下民族文化的传播[J].贵州民族研究,2015(4):37-41.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新时代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