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主题班会课中的应用探究

2023-02-21 05:24
中小学德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班会课班会戏剧

牛 爽

近年来,教育戏剧越来越受到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德育活动和心理教育中,效果显著。李婴宁将教育戏剧解释为“具体而言,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手段于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方法。即在教育过程中,把戏剧元素和方法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在教学科目和教育目标中,让学生在情景设置、角色扮演、即兴表演、主题深化、意义探讨等环节中,通过共同创造的戏剧活动和戏剧实做达到学习目标和教育目的”[1]。

班会课承担着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育人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对教育个性化需求的增强,主题班会课越来越主张在活动中育人,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教育戏剧凭借自身诸多优势,可促成主题班会课实现上述育人功能。

一、教育戏剧在主题班会课中的应用价值

(一)感知促进认知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从身体的感知出发的,任何学习都需要依靠学习者的身体感知或情感体验。在教育戏剧的观看和演绎过程中,学生需进入情境,代入角色,体会不同立场,在反思中明辨道理,这种多感官的参与能激发身体感知与头脑认知的联动。

在班会课中,虽然并非全体同学都参与戏剧演绎,但并不影响他们获得体验和感受。教育戏剧理论的代表人物史莱德将学生戏剧表演分为两类:人物扮演(acting play)和投射型扮演(projected play)。参与演绎的同学完成人物扮演,获得切身体验乃至真实感受。没有参与演绎的同学可以完成投射型扮演,将自己的心智投射于情境中角色的身上,并结合自身情况,赋予角色复杂的性格、情绪等。不管是否参与演绎,学生都能在一个开放愉悦的氛围中,萌生鲜活的感知,形成全新的认知。

(二)体验激发情感

教育戏剧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物理环境,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情感环境,并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感与体验感。

例如,在卫生主题班会课“向阳宝宝诊疗记”中,向阳班被拟人化,用“向阳宝宝”的口吻讲述了她的诸多“病状”:地上粘着的口香糖是“牛皮癣”,垃圾桶里的垃圾是“口腔异味”,摆放不整齐的桌椅是“筋骨错位”……学生在倾听与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了平时没有引起重视的班级卫生问题,体会到了“向阳宝宝”的无奈,从而激发了“爱护班级,从我做起”的意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代入不同科室诊疗组的医生角色,分组为向阳宝宝的不同病症进行“诊疗”。相较于简单的问题叙述,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教育戏剧所带来的感受更能触动学生内心,引发学生对他人的同理心,发展学生关怀他人和承担责任的道德情感,建立起自我和他人的联结、自我和社会的联结以及自我和客观世界的联结。

(三)演练催生行为

根据品德内生外化理论,有成效的主题班会课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除了塑造学生认知,其核心目的最终还需落在学生的行为塑造和习惯培养上。

教育戏剧通过让学生现场演练,为他们的“做中学”提供了载体。一方面,在戏剧演绎和观察过程中,学生先借由体验生发自己的观点态度、学会问题解决的策略,继而在对戏剧的改编和续演过程中,由事件旁观者转变为行动参与者,将所学投入到实践中。这催生了课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转变,真正将班会课堂所建构的知识落到生活实处。另一方面,参与教育戏剧本身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在戏剧演绎过程中,学生需调动自身潜在力量,发挥主观能动,发展多项能力,如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发挥多元技能,如领导、协商、思辨等,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协作形成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这些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行为习惯得到塑造。

二、教育戏剧在主题班会课中的应用路径

由于教师和学生并非戏剧表演专业人员,缺乏编剧和演绎的专业技巧,因此要将教育戏剧应用于班会课堂,主要依靠一定的教育戏剧策略,即“习式”。乔纳森·尼德兰兹和托尼·古德将戏剧教育“习式”定义为:“指示如何互动地运用时间、空间及人的存在,并透过想象力将之模塑成戏剧形式,创造出各种意义。”[2]

教育戏剧应用于班会课的常见“习式”有角色扮演、画面定格、思路追踪、良心胡同、专家外衣、坐针毡、论坛剧场等。这些“习式”既保留了教育戏剧的特点,又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效果。以“教师入戏”(teacher in role)为例,教师在班会开始即进入某种角色,迅速营造戏剧化情境,并以新的角色推动情节发展。在安全主题班会课上,针对父母骑电动车接送学生不戴安全帽这一现象,笔者扮演成一位调查“安全帽遗失事件”的侦探,借助侦探马甲、侦探帽和侦探专用录音笔来塑造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即刻进入情境,从对一个安全帽的调查,逐步深入,带领学了解交通安全规则对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强化规则意识,遵守安全规则的必要性。再以“坐针毡”(hot-seating)为例,演绎者代入故事中的某一特定角色,坐在一把特定的椅子上,回答大家的提问。在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上,笔者以绘本“卖爸爸”中的故事为背景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其中一位学生扮演想要“卖爸爸”的主人公,坐在中心椅上,回答大家的问题。通过询问,学生进入主人公内心世界,得知了主人公想要“卖爸爸”的真实原因。学生学会辩证客观地看待故事角色的行为,并通过挖掘主人公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转而对父母的行为和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也产生了深入思考。

这些“习式”即教育戏剧在班会课中运用的关键,它们使教师在主题班会课堂上对教育戏剧的组织和操作成为可能。教师在进行班会设计时就需要选定“习式”,且这些“习式”要契合班会主题,有利于班会环节的推进。在运用“习式”时,要先向学生讲明实施规则,才能帮助学生打开问题事件,深入情境,引发体验,达成班会的最终育人目的。

三、教育戏剧在主题班会课中的应用例析

在教育实践中,笔者探索了能将教育戏剧应用于主题班会课的一种可能形式:教师依托情境,以制造体验为关键,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借助教育戏剧“习式”,通过“戏剧准备——戏剧呈现——问题分析——合作演绎”四个步骤,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课。

(一)聚焦主题意义,完成戏剧准备

班会课前,要完成戏剧演绎的前置准备任务。首先,教师需根据班会主题,精心挑选适合的故事或者案例。所选议题要紧紧围绕主题,凸显教育意义,故事情节贴近学生生活且能反映关键问题。其次,依据主题班会目标,将选材改编为简易剧本,以表格形式呈现(见表1)。最后,带领学生完成教育戏剧课前排练。

表1 表格剧本

表格剧本能将复杂的戏剧表演流程简化,更加方便学生演绎。通过凸显戏剧中不同角色的台词、面部表情和体势语,学生可以迅速明确自己的具体分工和表演任务,降低了学生戏剧表演的难度。

以“预防校园欺凌,守护少年的你”主题班会为例,鉴于本话题很难从班级生活中取材,但又需要真实的生活案例做为戏剧演绎的基础,笔者精心挑选了学校校本生存课程教材中的一则案例《小志的秘密》,并截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情节改编为五分钟的表格剧本《公交车上的一幕》。剧本的改编,要对应班会课上即将呈现的核心问题。在校园欺凌主题班会的戏剧呈现环节,最核心的问题为:(1)什么是校园欺凌行为。(2)校园欺凌行为中有哪些不同角色。对应这两个核心问题,在设计表格剧本时,笔者将案例中的人物归类为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三种角色,并将欺凌行为的特点通过语言、表情和体势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在戏剧观察中一目了然。最后,按照表格剧本,组织五位学生(四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完成了教育戏剧的排练。值得一提的是,在排练过程中,学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可以在教师的统筹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台词和剧本进行适度改编。

(二)借助适当“习式”,呈现教育戏剧

戏剧呈现是运用教育戏剧的关键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需建构主题情境,依托情境呈现教育戏剧。教师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利用教室物理空间营造氛围,建构情境,借助简易道具如班级的桌子、椅子等,划定表演范围,搭建临时“舞台”,模拟不同生活场景。

戏剧呈现过程中,教师充当“导演”,引导学生演绎和感知,学生充当体验者、发现者和挖掘者。当然,建设情境以后,教师可以借助一定“习式”组织教育戏剧的演绎。

【案例1】“预防校园欺凌,守护少年的你”班会课戏剧呈现(片段)

在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中,笔者组织学生在教室中心的表演区域演绎提前排练好的教育戏剧“公交车上的一幕”。在学生观看教育戏剧的过程中,教师手持打板器,在需要进行画面定格的三个时刻打板定格,并提示相应学生演员完成不同角色的思路追踪。

教育戏剧“公交车上的一幕”分三段展开。第一段展示放学后小志乘坐公交车遇到“校霸”的场景。“三人帮”一登场,教师即刻敲击打板器,宣布此处为情境定格一,学生演员暂停表演,定格动作。紧接着,教师拍了一下“三人帮”的领头人,让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完成欺凌者的思路追踪。第二段展示“三人帮”嘲笑小志并拉扯小志书包的场景。当小志脸涨得通红时,教师敲击打板器,宣布此处为情境定格二,学生演员暂停表演,定格动作。教师拍了一下小志,让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完成被欺凌者的思路追踪。第三段展示目睹了这一切的同班同学小惠的表现。在小惠表现出如坐针毡时,教师敲击打板器,宣布此处为情境定格三,学生演员定格动作。教师拍了一下小惠,让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完成旁观者的思路追踪。三段演绎结束后,教师宣布暂停。教育戏剧到此戛然而止,剩下的情节需全班同学在后面环节中补充完整。

在以上班会片段中,在教师的“导演”下,全班学生共同代入到情境中,观察和感知。在这一片段的戏剧呈现中,主要应用到的习式是“定格”。“定格”指的是表演者在演绎过程中,在某一关键时刻暂停演绎,呈现静止状态,或在静止时通过一句或几句台词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可以看到,在本节班会课中,“定格”的使用效果是显著的。每当演绎“定格”时,情节也随之暂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戏剧角色的言语等进行观察记录,明确到底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学生也可以思考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预判。随后,情节继续,学生在进一步的演绎中验证或推翻自己的预判,继而达成自主发现问题的目的。此外,“定格”期间三个不同角色的独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当校园欺凌发生时,同一情境下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引发学生共情,强化学生道德情感。

应该说,不管使用什么“习式”,教育戏剧的运用都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加深了学生的感知体验,使学生参与度和自主性得到了提升。

(三)引领集体探索,完成问题分析

戏剧并不是班会的中心,学生才是。呈现教育戏剧也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服务班会主题,反映关键问题。学生看戏剧也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为了激发思考。

在戏剧演绎和观察中,教师可以借助角色地图、戏剧观察单等引导学生一边体验,一边自主发现问题角色。在集体探索过程中,教师担任学生思考的催化者。

【案例2】“亲子无间,沟通有道”主题班会课(片段)

在亲子沟通主题班会课中,笔者引领学生呈现了教育戏剧“推开房门之后……”。戏剧由三位学生出演,展示了小雨由于在写作业中途偷看手机而引发与父亲争吵,继而父亲将其手机摔到地上的场景。

在戏剧呈现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角色地图”,学生填写小雨的部分,家长填写小雨父母的部分。在观看戏剧的同时,学生与家长对角色的表现进行简要记录,包括角色的言语内容、面部表情、行为动作三个模块。通过细心观察,捕捉小雨与父母沟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例如,父母言语中充满指责;表情透露出厌恶;行为上,父亲不顾小雨阻拦摔了手机。小雨神情上表现出不耐烦,言语上不断打断父母说话等。

在上述班会案例中,学生与家长在戏剧观察中生成了切实感受,这种现场演绎所激发的感受和感悟是强大的,也是教师直接阐述所无法比拟的。此外,学生和家长借助角色地图完成了对角色的剖析,并总结出戏剧中所反映的亲子沟通问题有三点。问题一,言语上,评论居多,缺少客观描述。问题二,面部表情显露厌烦与嫌弃,缺少和善与耐心。问题三,行为上,小雨没有第一时间回应父母的问话,充耳不闻,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小雨父亲将小雨的手机摔在地上,对小雨也缺少尊重。整个剖析角色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观察与剖析中,学生和家长了解了不同立场中不同角色的观点和想法,并在小雨和小雨父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将情境与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结,引发他们对自己生活中亲子沟通问题的反思。

当然,角色地图的内容也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不同教育戏剧适当更改。譬如,在“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中,笔者就在角色地图中增加了“内心独白”一项,引导学生探索欺凌事件中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角色面临困境时生成更加多角度的想法。

(四)鼓励合作演绎,开展实践演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习式”中的步骤二、三所遵循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逻辑,由此出发,步骤四的目的自然为了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迁移到生活中去。如果说,在前面的步骤中学生完成了“内生”,即认知建构,那么第四步骤学生即需要完成“外化”,即行为表现,应用自己的所感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合作演绎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建多个小型学习共同体。首先,各成员跳出角色,对事件中的关键行为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想法。然后,成员共同协作,通过集体讨论,生成解决思路,通过共同学习,了解可能的解决办法。教师可借助科学理论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合作制定可实施的计划策略。最后,学习共同体成员根据所学,分角色对戏剧进行改编再演绎或续演。这一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体验和情感认同,帮助学生了解了所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实践指导者的角色。

例如,在上述“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中,笔者利用“公交车上的一幕”开放式的结尾,为学生创造了续演的机会。共同体成员独立思考,在充分讨论后,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由共同体成员代表分别扮演小志和小慧,在教室中间的“公交车”场景中将故事演绎完整。正如预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才智,演绎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应对方法。最后,笔者将学生合作生成的解决办法进行汇总,结合中国反校园欺凌网对于预防校园欺凌的具体措施,归纳出预防校园欺凌的四字策略“善、识、乐、勇”,为本节班会画上圆满句号。

综上可见,教育戏剧班会课范式效果良好。依据此范式,教师精心挑选戏剧素材,挖掘素材主题意义,设置生动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情境、关注问题,深入情境、思考问题,到最后超越情境、迁移生活,利用学生自身多元智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升认知水平、促进行为改变,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的阶梯式层级,为培养学生素养、提升学生能力提供了有效抓手。

猜你喜欢
班会课班会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