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创新

2023-02-20 10:28叶鹏松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云端范式建构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新时代育人价值导向,立足区域智慧教育创新实践,从建设智慧环境、应用数字化技术、建构教学范式、实施联动机制四个方面,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其中,“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与“教-学-评-研”云端一体化范式是学校深化数字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评-研”一体化;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24-0047-05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是一所诞生于“互联网+”风口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2015年,学校成立伊始,就确立了建一所预见未来的智慧学校的办学愿景。学校秉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办学理念,紧紧依托国家及省、市、区智慧教育创新实践,立足新时代育人价值导向,聚焦“云课堂”,开展了系列化校本探索。在专家指导和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学校提出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云端一体化课堂”[1]概念,并以此为引领,扎实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创新发展、优质发展和智慧发展。

一、明晰“云端一体化课堂”概念内涵,引领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人们对“云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持续深入,但如何在中小学常态课堂实现“教-学-评-研”全流程云端一体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缺乏,系统性的创新教学范式建构与技术资源体系化支撑还有待完善。我们认为,“云端一体化课堂”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课程教学、课程管理与评价流程由端到云,由云到端的一体化课堂。既包括师生之间的纵向一体化,也包括师师、生生,乃至家长端的横向一体化,体现了大课堂和大教学的观念。

“云端一体化课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云端一体化虚拟课堂,在线教学就属于这一类别,比较适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另一类是云端一体化实体课堂,虽然师生面对面,但是借助云端资源和技术,同样可以实现教學呈现、互动、诊断与评价等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与流程再造,是目前学校信息化课堂改革的主要形式。这两类课堂互有优势,互为支撑,可以有效互动,也可以深度融合。

“云端一体化课堂”并非技术单一驱动的变革,也不是千人一面的电视课堂,更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固化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学校立足系统思维,重点从五个维度对“云端一体化课堂”进行整体架构:一是全维度,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融合推进;二是全时空,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覆盖,形成教学闭环;三是全流程,“教-学-评-研”各个环节云端一体化,形成管理闭环;四是全要素,不仅包含传统的课程、教师、学生三要素,还引入有效陪护学生开展云端学习的家长,拓展为四要素;五是全系统,云端一体化课堂并不是简单地把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带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和环节的系统性、整体性、结构化变革,涉及理念、环境、组织、教学法、评价量表、认知流程、教师培训、大数据管理分析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二、构建“云端一体化课堂”实施路径,推进数字化转型

“云端一体化课堂”如何有效落地,并与常态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学校在数字化转型中着重思考的问题。学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实际运用和教学范式改革等措施,有效推进并带动区域内外教学模式创新。

(一)智慧环境支撑课堂数字化转型

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其他产业和行业一样离不开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以下简称“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资源的广泛应用,这些都需要新基建的有力支撑。学校自建校以来,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1164万元,用于软硬件的增添与更新、运维、保养,专款专用,不断夯实课堂数字化转型环境支撑。

为与各学科教师个性化云资源应用相融合,学校率先建构了高效且可满足各类教学场景需求的数字化资源支撑环境。目前南北校区共配置8间未来教室双板教学系统,并配备5G直播、录播系统和AI诊断反馈系统,可以全方位满足师生教与学的多元化需求。普通教室均配备86寸交互触控一体机,依托全覆盖实名认证的智能无线网络环境,可以承接移动互动教学的各种应用场景,有利于教师常态化的应用实践。为满足校本创新实践需求,学校装备了Zspace AR/VR系统、DIS数字化实验探究系统、人工智能实验系统、3D打印系统,以及基于5G物联网的生态大棚智慧管理系统;引进了海码课堂、NOBOOK仿真实验、矩道物理3D实验室等国内外优秀的云课程与资源平台,不断丰富学科实验教学与综合实践项目化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应用场景与学习体验。学校还主动对接国家、省、市智慧教育平台,先行先试,应用与开发并举。截至2023年7月,累计创建课程6万余节,建设资源10万余份,师生登录超145万人次,应用绩效居园区前列。

(二)技术应用赋能课堂数字化转型

应用是对教师最好的培训。学校高度重视应用驱动,技术赋能,扎实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方面,立足区域实践,率先常态化用好国家、省、市、区智慧教育云资源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园区易加系列平台等;另一方面,立足校本实际,认真遴选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育云技术平台,拓展个性化创新应用。

学校立足课堂主阵地,建构了以“云问卷、云教研、云教学、云评价、云直播、云阅卷、云合作、云课程”八朵主干教育云及相应的App应用为支撑的技术架构图谱(如图1),以系统性、开放性、融合性和创新性四大显著特质,为师生搭建了个性化的云超市,避免了单一云平台下“云课堂”被同质化的倾向,使教与学变得更为多元、灵动、自由。

学校引入易加学院、点通纸笔互动系统,实现课堂学习主客观题诊断的无感式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即时反馈学习成果,指导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促进规模化因材施教;引入NOBOOK等虚拟实验仿真平台,实现实验探究跨平台、跨终端、跨系统、跨时空交互分享,智能反馈,虚实融合;引入希沃知识胶囊IV交互视频功能,不仅能构建简易高效、智能反馈的人机互动前学后学课程,而且能实现双师课堂云端互动分享;引入希沃云课堂、立知校长、腾讯会议等云直播,构建深度互动的OMO混合教学,汇聚校本化优质云课程;引入易加分析/云痕大数据,实现了线下线上兼容的云出卷、云阅卷,全面优化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业质量监测和大数据分析评估,实现学业质量精准画像;引入易加综素、班级优化大师,实现伴随性数据收集,优化学生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和多元评价;引入为知云笔记平台,实现了听课、备课、研讨与协同分享“七认真”管理的全流程云端一体化……以技术应用赋能课堂数字化转型,不仅实现了“教-学-评-研”等流程的再造和优化,而且培育了数字化转型理念、思维与创新生态,实现了数据治教和数智治校。

(三)范式建构深化课堂数字化转型

1.建构“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规范课堂数字化转型

“云端一体化课堂”并不意味着可以天马行空地开展教学,而是同样应遵循一定的流程规范(如图2)。“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下,课堂时空交互进一步延展。前学课程导学、在线问卷诊断学、课堂互动精准学和课后个性研学四个流程,以“学”为中心,凸显融合创新的时代教学特征,不仅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认知情境化、知识结构化、学习交互化、最近发展区精准化的具体要求,也很好体现了引导、适切、自主、合作、探究、建构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同时,依托教育云平台,以智能化交互学习诊断反馈贯通课前、课中、课后,突出了大课堂、大融合和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等核心理念,引导教与学的结构性变革,也有利于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新型教与学,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生自我导向的个性化学习与深度学习,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让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

同时学校将“四度”(适切度、参与度、融合度、达成度)评价和“四化”(精准化、结构化、情景化、交互化)教学核心要求融入其中,具有较强的跨学科、跨学段、跨区域、跨平台的指导性与示范性。学校坚持骨干引领,范式支撑,全员联动,不仅高质量应对了多轮在线教学的挑战,而且为线下复学的有效衔接,以及常态教学的深度融合起到了很好的范式支撑作用。

2.建构“教-学-评-研”云端一体化范式,深化教学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课堂只是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一个中心环节。要实现教学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教-学-评-研”全流程协同发力。学校将区域易加学院平台和希沃信鸽平台相融合,有效达成了“教-学-评-研”的云端一体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执教者提前上传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并在线邀请校内校外老师集体备课和听评课,设定自主直播课堂开放时间,发布课堂教学信息;二是结合云平台集体备课的建议,完善課件与教学设计后,按时开启课堂线上直播,听课老师根据邀请信息,选择线下观摩或云端收看/回看教学视频,同步对课堂云视频进行切片式互动研讨,并结合线上评课表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三是执教者登录云平台查看自动生成的AI课堂数据报告,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全过程线上线下兼容,硬件设备仅需要手机/平板电脑、云台/三角支架和一对双通道蓝牙智能耳机,即可完成教研组过程性资源常态化走向云端,精品化资源生态化汇聚云端,跨校区教研泛在化互动云端,从而实现“教-学-评-研”常态化、数字化转型。

“教-学-评-研”云端一体化范式(如图3)与“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相比,重点体现教学整体性数字化转型。借助这一范式,可便捷高效地实现“教-学-评-研”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双闭环,全面带动教学数字化转型,形成大场域、大教学、大教研新生态,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智教、数据治学,全方位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师生的数字胜任力和新课改倡导的面向未来的学习核心竞争力。

(四)联动机制推广课堂数字化转型

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为引领,以园区教学融合培训基地为依托,学校立足“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和“教-学-评-研”云端一体化范式,建构“云端一体化课堂”分享机制,开设“云端一体化课堂”展示研讨课,引导“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影响力突破长三角,辐射全国。同时学校积极建构“云端一体化课堂”帮扶机制,分享课改创新成果,常态化开展与结对学校、苏北六所联盟校,以及周边多所民工子弟学校的远程互动教学与研讨。学校通过共享“互联网+”时代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带动了跨区域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与创新。

三、依托“云端一体化课堂”创新实践,助力学校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下,课堂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教研方式、管理评价方式在悄然变革,数字化背景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新型教与学范式在逐步确立。令人欣喜的是,在苏州市质量监测中,学生对学校教学方式评价认可指数排名全区第一,教师人才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园区同类学校第一,同时在市、区质量监测和调研反馈中,星洋学校教学质量节节攀升,跻身区域前列。这些变化表明“云端一体化课堂”创新实践是富有成效的,不仅真正赋能了教师数字化背景下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学生面向未来的学习竞争力,并赢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教与学正在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发生。

在“云端一体化课堂”以及“教-学-评-研”云端一体化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下,学校逐步建构起了“学—教—测—评—管—研—培—服务—家校共育”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和教智融合的创新生态,先后获评首批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教育部2019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和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有力推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星洋学校将以此为指引,坚持与时代同频,依托“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区域优势,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加快校本化数据基座建设与应用,打破数据壁垒,最大程度激活不同教育应用与平台间的数据融合互通,引导由经验驱动的教学决策向基于理论和数据智能双驱动的循证与决策转型,实现素养导向的“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重构与变革[2]。不断提升数据智理效能,积极构建面向未来教育的新发展格局,并努力为区域内外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可供借鉴的创新案例和智慧分享。

参考文献:

[1]叶鹏松.云端一体化课堂的建构与实践思考[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7):55.

[2]顾小清,胡碧皓.教育数字化转型及学校应变[J].人民教育,2023(2):50.

责任编辑:殷伟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教智融合背景下云端一体化课堂整体架构创新实践”(202132002002B)、2018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云课堂整体架构的创新实践”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10-17

作者简介:叶鹏松,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江苏试点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姑苏教育领军人才。

猜你喜欢
云端范式建构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云端之城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建构游戏玩不够
美人如画隔云端
行走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