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惠霞
如何改善小学数学教育现状,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是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一次挑战。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推进了基础教育领域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并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文章通过综合梳理文献,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意义,围绕人教版小学数学并结合案例展开探讨,介绍“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特指传授某种知识或技能;学,是接受教育、建构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评,指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进行评判以及分析后得到的结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促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提升,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契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探索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案,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依托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整合“教、学、评”目标,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明确教学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与探索活动。谭长存指出: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手段,才能改革固化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其学习潜能。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立足实际学情,创设含有生活问题的教学情境,依托情境整合“教、学、评”目标,运用驱动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能合理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长久保持学习热情,避免出现精神疲劳。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乘法口诀、平均分概念、划分案例,创设有益于学生的教育情境,整合“教、学、评”目标,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学习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除法问题。
在整合“教、学、评”目标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学习项目内容与评价方式,能串联“教、学、评”三环节,提升教学效率。张金丽强调:教学目标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关键的导向作用,是学生在具体学习中应达到的素养水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整合重难点知识与各种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调整教学计划,探索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对于教学研究与实践有积极意义。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测量”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整合长度单位知识,结合学生的喜好开展测量实践活动,立足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关系,带领学生学习不同的长度单位知识,帮助学生建构长度观念,使之明确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为“教、学、评”一致性提供保障。
长度单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整合基础数学知识,科学调整教学计划,串联“教、学、评”三个环节。
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可利用测量活动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的长度单位,如毫米、分米、千米。为了帮助学生建构长度观念和认识长度单位,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操作发现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正确的长度观念。教师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诊断性评价点评学生的学习,串联“教、学、评”三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实践,学生可以明确不同长度单位之间存在的换算关系,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实践探究中提升实践水平,从而深入理解有关长度单位的基础知识。
在整合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教、学、评”一致性提供保障。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悉不同的测量工具,介绍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经验探讨测量单位的表示方法。教师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案,要求学生经历分析、动手、反思的全过程,在实践中感受身边的数学,明白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为了串联“教、学、评”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价融入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结果进行全面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表现以及问题解决情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不理解的知识或未完成的实践任务,继续进行探索,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素养。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立足“教、学、评”一致性,创新评价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教、学、评”效果。刘庆国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提出“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课程目标符合总体教学评价工作要求,相关评价工作围绕目标展开,以实现课堂目标为最终目的。教学评价是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成果的反馈,学生能通过评价信息了解自身学习不足,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研究学情。创新评价机制,对“教、学、评”一致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有必要立足实际学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要创新评价手段与内容,致力于提高“教、学、评”一致性的应用效果。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诊断性评价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对小数乘法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经过观察乘积的变化规律,感受计算规律的正确性。教师也要运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点评学生的其他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规范书写的意识,帮助学生明确小数乘法的学习方向,使之通过总结计算法则、积累学习经验,提高学习质量。
传统的课堂评价内容以点评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学生难以从评价中获得有用信息。教师创新传统的课堂评价机制,运用总结性评价优化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手段,既能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又有助于提升“教、学、评”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小数乘法计算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想法和学习成果,运用诊断性评价点评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形成性评价点评学生的竖式书写情况,运用总结性评价点评学生对小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情况以及计算的正确率。同时,教师在评价中融入学习指导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自我反省,了解自己对小数乘法相关知识的学习误区,明确下一步学习方向。
教学评价频率并非越高越好,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控制好课堂评价频率。
教师在点评学生的小数乘法学习时,应当精简评价内容,同时控制好评价的次数。教师根据学生对小数乘法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用简短的诊断性评价语言进行点评。在学生完成计算规律和计算技巧总结后,教师可以用形成性评价点评学生的学习。为了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教师要在学生计算之后运用总结性评价语言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习要求,由此创新评价机制,合理控制课堂评价频率,提升“教、学、评”效果。
教学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工作,加强信息化教育模式研究,不断拓展教研渠道,可以丰富“教、学、评”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基于学生真实状态而不断变化的良好教学格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宽教学研究的渠道,呈现学生感兴趣的评价内容,能丰富评价手段,增强数学课堂的层次感。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现重难点知识,让学生明白学习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的意义,丰富“教、学、评”内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享受现代化学习成果。
课外资料可以充实数学课堂,开阔学生的学习认知视野,有助于丰富“教、学、评”内容。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建筑以及生活物品,从具体形状中分析几何知识,建构圆柱与圆锥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圆柱与圆锥相关的知识,构建三维平面图,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示分析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阐述呈现“正确”或“失误”的动画艺术字,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立体图形知识,由此拓宽教研渠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制作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制作游戏推进“教、学、评”一致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大有裨益,可以使之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深刻认识圆柱与圆锥。
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应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运用“互联网+”资源辅助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圆柱、圆锥工艺品,要求学生使用正确方法动手制作,感受圆柱与圆锥的美。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介绍立体图形的组成部分,提醒学生联系平面图形知识,分析求解立体图形面积、体积的问题,发挥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帮助学生完成制作游戏,使之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游戏成果进行点评,表扬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创意,由此丰富“教、学、评”内容,加深学生对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印象。
“教、学、评”的一致性,促进了教学目标升级,能助力小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师依托教学情境,科学整合多维度教学目标,紧密围绕学生认知发展趋势以及教学需要,控制数学教学节奏,稳步推进“教、学、评”一致性发展。同时,教师积极创新学习评价,衔接“教、学、评”三环节,可以增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积极拓展教研渠道,明确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结合课堂生成、教学节奏控制,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优化传统数学“知识本位”教学格局,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助力学生高质量发展,改善数学教育现状。
总之,“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得以升级,对应课堂实践活动均围绕目标展开,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结合对应的教学活动、学习项目、评价内容,确定课程活动方案,促进教学目标升级,为后续的实施过程提供明确的目标导向,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使评价内容有据可依。林德辉认为: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下,教师根据学情来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科学控制教学进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使之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对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更全面、清晰的认识,有助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追求“教、学、评”一致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可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效。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整合教学、学习、评价内容,让各类教学活动都有具体的目标和依据,确保整体性教学目标有效实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低效教学局面,由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使之明确未来的学习探究方向,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