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打造一体化治理模式

2023-02-19 11:36赵清华
新教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研转型数字化

赵清华

【摘 要】我校以“一体化”为关键词,挖掘出两条学校治理数字化的关键路径:管教研一体化建设,校内外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数字化治理能力。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 学校治理 一体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持续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推动教育组织变革教育教学系统,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的过程[1]。

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校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生态,打造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数字校园正是我校的长期实践。“一体化建设”是我校数字化治理的卓越经验与成功关键。

一、统筹建设:管教研一体化

首先,在管理方面,我校鉴于自身跨两个校区,一线教学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交流极有必要。因此,我校集成学校各个管理部门,建设了一套满足实际需求的综合性校级应用的无纸化网络办公平台,实现了校内行政办公、教务教学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应用,在校务、教学等方面基本形成规范、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形态,达到校内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消除“信息孤岛”。

其次,在教学方面,我校依托平台和现有设备,将备课、教学、评价三大环节纳入数字化教学模式构建中。在备课时,我们要求教师渗透现代教学技术,利用技术打造具身认知情境,设计沉浸式、高交互性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校鼓励教师努力依托现有网络设备,选择数字化资源,为学生学习赋能。在评价环节,我校也坚持把“提升每位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素养”作为学校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核心。

再次,在教研方面,我校积极组织学科教师开展线上教研,在个体充分进行网络观课、网络展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个体学习是一部分,重要的是要将个体学习的成果向群体汇报,促进共同成长。因此,我校每月会进行一次学科间教师集体研修,并将研修成果与校内教师优秀的课例、案例融合,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学科数字化资源体系,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资源需求,打造教师专属资源库,反哺教师成长。

总体而言,我校不仅在管理、教学、研修三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出了一定探索,更重要的是,我校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并未将管理、教学、研修三大领域孤立,而是有机地统筹整合,形成合力,为数字化转型添砖加瓦。

二、资源融通:校内外一体化

我校拥有着丰富的校内资源,并将数字化融于资源的加工、使用、评价等环节,形成资源内循环模式,使得转型之路生生不息。首先,在资源加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备课,为学生设计学习材料,等等;其次,在资源使用环节,我校现已实现所有教室都能开展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均为区域领先水平,能够为教师、学生提供数字化教学服务。再次,在学习之余,我校还利用数字化技术,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交流机会。最后,在资源评价环节,我校所打造的数字化网络环境可以将教师和学生的成果、经验、作品等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例如,我校在2022年6月曾举办了一次线上艺术展览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个性化的书画作品,并让技术人员通过网页、公众号推送向社会展示,既能够将学生作品长久储存,又避免了过去学生的作品小范围传播、评价的弊端,让社会大众都能见证学生的才华与成长,促进了资源新加工,形成内循环模式。

除此之外,我校也善于利用校外资源。我校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学习,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在开放课堂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形式上,我校寻求教育软件开发,主动协调软件开发部门,免费为学生提供学习APP,如语文学科借助“诗词嘉年华”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网络诗词大赛和网络答题;少先队课程利用“安全教育平台”APP、“红领巾爱学习”等小程序开展少先队系列活动,等等。这样,我校就通过数字化助力构建了资源的外循环模式。

综上所述,在我校的教学实践中,数字化是沟通校内外资源的桥梁——数字化不仅让校外资源走进来,也让校内资源走出去。我校积极探索“活动直播模式”,将优质的教学成果、经验通过数字化平台向外界传递。例如,我校借助“班班通”进行德育活动的网络直播,利用企业微信等平台直播学校的大型活动,如六一儿童节艺术展演、建队节活动。当然,对于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我校也通过直播或者录屏的形式在官网上发布,供各位教师学习借鉴。如此,通过数字化让校内资源走出去,让校外资源走进来,形成由数字化引领,吸纳校外资源,再生、推广校内资源的校内外资源双循环一体化模式。

三、反思与展望

我校始终坚持“一体化建设”的原则,探索出“管教研一体化”与“校内外一体化”两条关键路径,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取得良好效果。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为何“一体化建设”能成为我校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

第一,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必须处理好主体间数据孤立的问题。近年来,数字技术虽然在教育治理领域逐步渗透,但仍缺乏数据的深度整合和信息的有效集成[2],即系统间缺乏共建共享,“数据孤岛”“治理壁垒”等现象非常突出。究其原因,技术规范不一致、安全责任不明确、部门不协调等造成了数据的分割与垄断[3],拖慢了校园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解决方式便在“一体化建设”之中。只有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较好地推进数字化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服务。

第二,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要求一体化的实施模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报告《回到教育的未来:经合组织关于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中提到四种未来学校教育的图景,即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学校作为学习中心、无边界学习[4]。由此可知,数字化转型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一场数字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系统性变革”。顾名思义,系统性变革涉及了教育全过程、全要素,更是面向全社会各层面所展开的。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提示着我们要融合多维视域去看待数字化转型,去做到数字化转型。

第三,一体化独具优势,是学校作为信息内生系统与信息开放系统的体现。作为信息内生系统而言,学校在管理、教学、研修等领域不断产生大量信息。信息并非孤立地储存在每一个领域当中,如果我们将信息组合起来获取、使用,那么对于工作的促进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信息开放系统而言,学校需要与外界不断互动来获得内生发展的力量,为学校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

我校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中小学学校治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一些思路、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校的校情具有独特性,这提醒着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套用某一学校治理数字化的转型举措,但我校仍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之处:首先,学校应当凝聚共识,聚焦数字化转型,让教师在授课中使用数字化、学生在学习中接纳数字化、管理者在管理中灵活运用数字化,形成一股合力;其次,学校应根据校情,构建数字化一体化的建设模式,注意分析与梳理学校实际以及数字化开展的现状及模式,在此基础上灵活借鉴;最后,开展数字化转型效能的评价,动态调整数字化转型策略,因时因势而异。由此,打造同质異构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1]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4):41-49.

[2]周洪宇,李宇阳.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与教育治理现代化——兼论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治理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7):36-46.

[3]单志广,房毓菲,王娜.大数据治理:形势、对策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5.

[4]孙荣.回到教育未来: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向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2):58-64.

猜你喜欢
教研转型数字化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数字化制胜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