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星利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不强求文本的叙述性和文学性,在表达上具有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等特点。在当今碎片化阅读独领风骚的时代,有效地整合碎片化信息,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服务于学习、生活,成为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教师应结合课堂实践,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整合与开发,指导学生对图画、表格、图形以及身边的素材资源进行有效阅读与运用,以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整合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4-0042-03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概念,是一种实用性文本,常见的形式有数据图表、图画、说明书、思维导图、传单、票据、清单、地图、广告等。非连续性文本不强求文本的叙述性和文学性,在结构和叙述上不要求完整性、连续性,具有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等特点。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内涵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已正式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的课程目标中也提出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要求;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则明确了小学阶段各个学段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及学习要求:第一学段“在革命遗址、博物馆、公园、剧场、车站、书店、超市、银行等社会场所中,学习认识有关标牌、图示、说明书等”,第三学段“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
二、结合课堂实践,整合运用非连续性文本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统编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的选文以记叙文为主,还涉及说明文、议论文等。虽然涵盖面广,但是非连续性文本的课文很少。怎样在教材中寻找和开发非连续性文本的课程资源?该如何指导学生对此类文体进行有效阅读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我基于统编语文教材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运用教材中的图画
图画是非连续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画作为语言文字的补充,丰富了统编语文教材的内容。阅读图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等多种能力。教师可以把图画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图文对照、借图思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探寻语言的奥妙。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见图1)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1.漫画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让我们有所思考。在漫画里你看到了什么?漫画可笑之处在哪里?
2.借助漫画标题和文字提示,联系你的实际生活,思考漫画的含义及启示。选择一幅漫画,试着把内容填进表格。
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见图2)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 观察图片,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2. 你觉得他们学会这些后心情怎么样?
3. 猜想一下,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么克服的?
4. 他们可能会有哪些有趣的经历?他们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这些图片都是出现在习作教学中的。通过对画面中的环境和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观察,对人物内心进行猜想,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思路,产生了表达的欲望。
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枣核》一课时,我请学生观察插图(见图3),用两个四字词语谈谈看到图片的感受,说说三个人物的形象,并用自己的话试着讲讲图片上的故事。这样,通过观察图片,进行语言实践,感知人物形象,让学生把握、体会、领悟课文语言的精妙。
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我出示“资料袋” (见图4)的内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完成以下几道题目:
1. 图片可能是( )
A. 书中插图 B. 海报图片
2. 图中的人物都出自哪本书?
3. 你认识其中的哪几个人物?说出他们的名字,讲讲他们的故事。
学习“资料袋”中图片的内容,既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延伸,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量,激起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师还可因势利导,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整本书。
(二)开发表格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就是表格。在平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经常会用到表格,如对课文内容的梳理、重要信息的提取、表达内容的歸纳、中心思想的升华等。这其实就是对非连续文本的隐形阅读与运用。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利用表格(见表1),让学生以北京春节的时间为序,梳理出每个时间点老北京人的独特习俗,并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详略描写,体会写法。
又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猫》一课时,我将表格用于课前和课后,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课文内容。学生的每次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摸清学生学习的情况,能确定教学的起点。在学习前,我设计了学习单,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抓住关键句体会每个段落都写了什么(见表2)
把它们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猫》一文的“阅读链接”中安排了夏丏尊、周而复两位大家关于猫的选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表格(见表3),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不同作者写法与情感表达的异同。
表格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常用的工具,如比较《金字塔》中两篇选文的异同,对《故宫博物院》中四则材料进行分析,对《竹节人》中如何制作竹节人,对《跳水》孩子、猴子、水手、船长的心理分析……这些都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来开展阅读活动。
(三)挖掘图形资源
在教学中,将教材中的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链接,或者将教材中的连续性文本直接转化成非连续性文本,实现两种文本的有机联系,能够丰富和拓宽语文教学的文本内涵。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中有一段话: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根据课文中的描述,把与天安门广场有关的事物画下来。
用“ ”表示河,用“( )”表示一座白石桥。
用“——”表示城墙,用“△”表示天安门城楼。
用“□”表示中华门,用“○”表示电动旗杆。
这段话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布置。设计这道题目,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图形,以培养学生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画出位置,说明对本段内容的理解已经到位,教师无须再多费口舌去讲解。
(四)开发身边的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挖掘、运用生活中的一些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学习走向对生活的体验。教师可结合校园文化、社会生活等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例如,近期甲流盛行,我据此设计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活动。
由于近期甲流盛行,班级里陆陆续续有同学请假。君君今天也感冒咳嗽了。妈妈带他到医院,医生说他得了甲流,并给他开了一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说明书如图5。
1.此药品的名称是: ;
2.君君是长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体重36 kg,应该每次用药 ___mg,每天 次;
3.君君还有一个不到8个月的妹妹,也不小心被传染了甲流,她应该每次用药___mg,每天___次;
4.罹患流感且热毒袭肺的小儿还可以服用的药品是( )(多选)
A.小儿咳喘灵颗粒 B.羚羊角粉
C.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寻找有效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既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又能拓宽语文的界限,让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让大语文观走进学生和教师的视野。
在当今碎片化阅读独领风骚的时代,大量的文字、语言、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巢宗祺教授曾经指出:“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連续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有效地整合碎片化信息,让非连续性文本服务于学习、生活,成为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这值得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并开发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周宏.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J]. 文学教育(下),2016(11):114-115.
[3] 张所帅,黄志军.“PIRLS”阅读素养评价新动向[J].语文建设,2016(13):52-55.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