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继红
建设与园所文化相适宜的课程体系为提高园所教育质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课程体系的优劣取决于其规划是否科学、适宜,更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组织与实施能力的高低。由此,积极探索课程建设中的教师培养策略,提高教师课程组织与实施的能力,成为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中心幼儿园的工作重点之一。
培训与教研,解决课程实施难题
结合幼儿园新任教师多、年轻教师多的情况,针对其课程意识和目标意识薄弱、专业不突出等问题,我们组织了全方位的培训,帮助教师解决课程实施初期的难点与困惑。
首先,对教師进行各领域目标的培训。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我园组织教师充分分析研讨,为教师购置专业书籍,开展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在学习了《北京市快乐与发展教师用书》《幼儿园整合课程》等书后再次交流研讨。通过持续的培训,教师对各领域目标有了整体的把握。
其次,对教师进行课程理念的培训。我园提出了育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理念的关键是理解儿童、润心蕴情、全面美育。要求教师围绕儿童发展观、环境育人观、家园合作观等,理解课程理念的内涵,充分研讨教学实践如何应用,审视以美育人的课程理念,更深入透彻地理解园本课程的理念。
最后,组织教师开展园本教研。在课程实践环节中,我园教师存在如下问题:无法按照设计之初来完整展现主题活动,活动中师幼互动策略匮乏,对环境价值的理解不够深入,环境创设中幼儿参与度不高。由于这些问题无法通过一两次培训彻底解决,所以我园将教研支持作为解决策略,通过教研活动与教师一起探索主题活动的组织策略,探寻良好的师幼互动方法,探究区域环境、主题环境创设的有效方式。
指导与评价,探索主题活动内容
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主要模式,考验着教师的发散性思维、抽象概括思维,对教师生活经验的丰富性、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熟悉程度有较高的要求。为解决新任教师在主题活动探索与研究中的困惑,我园给予评价与指导。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教师队伍,在主题设计环节与教师共同分析本班幼儿的关注点,指导教师确定主题、选择适宜的活动、绘制网络图,探讨主题活动下的区域活动内容、家园合作内容,研究环境创设的内容与方法。教师在真实的经历中积累相关经验,缓解畏难情绪,保障探索初期路径正确、内容全面。
同时,为激发教师对主题活动实践的探索主动性,我园在主题活动实施后组织全园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主题中的文本材料、主题墙饰创设、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材料投放。评价方式包含班级教师介绍主题开展的过程,幼儿的行为表现,师幼互动的过程,经典案例以及墙饰呈现的来由、方式等。评价者为园本课程领导小组成员和各班班长。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分享、聆听有益的成功经验。
总结与交流,积累探索过程经验
为促使教师及时梳理总结园本课程探索中的经验,我园对班内主题资料的收集提出了明细要求。收集资料包括:主题由来、目标、网络图,区域活动计划及活动照片、视频、墙饰照片、区域材料,幼儿作品等。全方位的经验总结与分享交流相结合,保证了教师在主题活动探索中的经验得以分享借鉴,也使适宜的主题活动资料得以保留,为下一轮教师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文本,避免了教师间的重复探索。
总之,园本课程建设中的教师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以全面分析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依据课程理念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各领域目标的把握实施能力、组织不同类型活动的能力为前提,以实际性的园本培训为基础,以跟进式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教研支持为支撑,以教育评价为助手,以资料的收集、总结为成果。做到干部教师协同发展,园本课程的探索才会有持续不断的动力,教师课程组织与实施的能力才会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