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2023-02-18 14:25李丹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丹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成功于世,对外影响很大,其世界意义也是多方面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中国外交的旗帜、方向和目标。在这一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发展自己、独善其身的层面,其成就为世人乐道,其光芒向四方绽放。

一、和平发展道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与世界良性互动中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其发展推进的过程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发展的过程,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卓越品质,也是其给世界带来的宝贵价值,它突破了现代化只有利于自身经济增长的地域狭隘性和领域局限性,赋予了现代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的全局贡献与全新意义。

以何种方式推动现代化实现不只是一国自身的选择,也是事关世界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特点,探索自己发展的新模式,这不仅是关系这些国家(发展中国家)能否迅速改变自己的经济落后面貌、迅速跟上时代步伐的迫切问题,而且是关系着国际社会发展的方向与前景的全局性的问题”。自从西方现代化进程开启以来,资本主义列强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一路血雨腥风,殖民掠夺、战争侵略、霸权干涉成为西方现代化成功的“标配”。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400年间发动的230次殖民战争使其以武力打开了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抢占黑奴、掠夺原料、强迫劳动、倾销商品、野蛮剥削,这些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和贫困的暴力行径造就了英国式现代化的“辉煌”。马克思曾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等文章中对“受极卑鄙的利益的驱使”的英国侵略者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当代西方学者也反思说,“西方现代化是通过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一页完成的。人类历史中最大的种族灭绝,发生在欧洲对美洲的‘征服过程中。最新研究表明,在这一過程中,5000万—6000万人被杀害;在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中,约1200万非洲人被贩运;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大约90%的澳大利亚原住民死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党的宗旨使命、国家的性质目标决定着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中国共产党的自觉追求。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中国通过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走出了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科学发展旨在最大限度地探求自我发展的潜力,自主发展内含人口大国克己自律的美德,开放发展表明与世界良性互动的姿态,和平发展显示为世界安全稳定做贡献的决心,合作发展体现致力于增进共同利益的努力,共同发展表达的是美美与共、友好往来的愿望。其本质都是从和平出发,以和平手段、和平目标实现发展。因此,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和本质特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环境要求和外在条件,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解放的历史使命和追求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互为机遇的现代化,是造福中国、利好世界的发展正道,促和平、谋稳定、求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础要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以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靠本国人民苦干实干加巧干的中国式现代化,没有走“捷径”,更没有占“便宜”,中国的发展是没有损害别人利益的纯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贡献是不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净贡献。不仅如此,中国还以实际行动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惠及世界——“让我们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中国式现代化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使命担当,从未主动挑起过冲突或战争,从未侵略过别国一寸土地,从来不干涉别国内政,更从未掠夺过他国资源和财富。立足和平发展环境、采用和平发展手段、迈向和平发展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向世人证明和平发展是现代化的本质要义,中国走和平发展正道、靠人民勤劳苦干开创了成功崛起的先例,打破了国强必霸、弱肉强食的丛林逻辑,为其他国家找寻现代化正确道路树立了令人敬佩的、值得学习的范例。

二、超大规模人口脱贫共富树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卓越丰碑

现代化是摆脱贫困、实现发展、走向共富的过程,现代化的进步价值一是体现在减少贫困上,这是现代化的基本要义;一是体现在共同繁荣上,这是现代化的最终真义。中国式现代化是超大规模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代化,它取得的成就对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也将最终改变全球发展和世界现代化版图。

历史上,中国长期饱受贫困问题困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团结带领人民开启现代化建设进程,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得到初步满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减贫进程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提升到治国理政新高度,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据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14年的4.2%,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为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发展中国家减贫发展的丰富经验。中国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探索出“要想富先修路”的脱贫成功模式,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减贫基础工程,集中力量解决出行难、用电难、用水难、通信难等瓶颈问题,为贫困地区走向现代化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创新了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扶贫措施、帮扶主体、成效评估“六个精准”,为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识别贫困人口、找准贫困原因、采取针对措施提供了宝贵经验;开创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交通扶贫、巾帼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兜底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众多扶贫方式,完善了派驻村干部、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扶贫制度……。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为其他国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减贫发展道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破解现代国家治理难题、开辟人类社会发展更加光明的前景提供了中国方案”。西方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小的现代化,时空条件不可复制,也不具示范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要走减贫起步、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道路,中国为此树立了正确的、可行的、务实的方案。

摆脱贫困继而实现共同富裕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化之所以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人类的共同事业,缘自于“共同”二字,如果落后国家不寄希望于赶上先进国家,贫困人口不敢奢望过上富裕阶层的生活,现代化就不会吸引如此众多国家和仁人志士去奋斗和求索。收入趋于拉平、均富化、福利化、摆脱贫困落后面貌、过上美好富裕的生活、实现高水平大众消费、发展机会均等、改变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这些都是现代化诱人的标签。但从早期资本家宁愿倒掉牛奶也不愿施舍给穷人,到现在西方世界内部存在的不公对立,现代化的西方实践远非它们的现代化理论描述的这般美好。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走出一条脱贫共富之路,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过程,也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普遍提升、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发展指标向前迈进的过程。党和国家将“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与扶贫攻坚质量相挂钩,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与全面进步相衔接。“十三五”期间中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2%。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女性人均寿命突破80岁,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出4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国际社会携手共建共同发展、普遍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一方面,中国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人员培训、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的交流合作,履行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另一方面,中国呼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导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i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旨在“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传递的正能量,只让本国优先、只为富人之利的现代化不是现代化的本来样子,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走向富裕的现代化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三、融入全球化以并联模式树立现代化的高速高效版本

中国式现代化融现代化与全球化于一体。现代化是发展的纵向维度,即在时间上的推进;全球化是发展的横向维度,即在空间上的拓展。现代化进程本身就是从西欧一域走向全球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如果说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立足点,那么对外开放、面向世界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改革开放前中国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封闭的体制制约了发展动力和活力。对外开放把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连接起来,通过主动引进并有效吸收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短期内释放了巨大的“后发优势”。这个优势包括科技带来的生产力飞跃与开放带来的生产关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风云,把脉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准确判断“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决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促互进”,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同步推进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并联式”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農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全球化正在改写经典现代化理论,重塑传统现代化模式。随着信息、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按部就班走西方“串联式”现代化路子,无异于按图索骥,我国在工业化未完成情况下就赶上了信息化浪潮,这正是立足科技前沿实现赶超的机遇。如果不紧跟信息化步伐,我们的工业化可能就会被锁定在国际科技链条和世界经济体系的低端,嵌套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分工体系中不能自拔;同样,如果不及时进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不仅地广人多的农村无法参与共建共享,而且工业化、信息化的要素配置、协同发展都要大打折扣;如果不进行市场化和国际化,中国发展就会与世界脱轨、脱节。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并联式”现代化中,工业化是核心任务,信息化是技术先导,城镇化是标志体现,农业现代化是腹地载体,而全球化是推进器,其倒逼机制、催化作用、倍增效应将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身潜能发挥到了极致。凭着这样的天时地利,中国由国际分工体系中初级生产者跃升至全产业链生产大国,由世界贸易体系中后来者成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由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弱势国家发展为金融大国,由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大国升级为现代农业国并稳步向城市化国家转型,由科技落后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深海工程、高速铁路、大型飞机、智能制造诸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的现代化案例说明,发展中国家走西方“串联式”现代化道路,既无客观条件,也无现实必要,只有立足本土化、结合全球化,才可能找到方向、找准路子,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式现代化将全球化与现代化相融合,将“五化”同步推进、多任务叠加实施,既压缩了时间又拓展了空间,完美演绎了现代化的高速高效版本,为众多落后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照亮了前进之路,积累了可行经验。

四、互利共赢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利己达人的道义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是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与世界各国互利发展的过程,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是中国发展的环境,是中国合作的对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参照系,是中国统筹两个大局的出发点,也是中国兼济天下的落脚处。党的二十大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利己达人、兼济天下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所在和影响所至。从解决中国问题到解决世界问题,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精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中国与世界、为人类做更大贡献的精神传承,是新时代外交工作主线和旗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现在,我国同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进行的,它在创造中国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世界历史,中国走向现代化将对国际发展进程和世界现代化版图产生重要影响。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是必然趋势,全球是一家,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彼此促进。“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片面强调本国优先、只讲一国之利,无助于推动人类整体福祉的提升,这样的自利型现代化是短视的、不可持续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会、不应也不能无视其他国家的发展。因此,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是其由内而外自然而然释放影响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在开放中与世界共同发展、又在发展中不断回馈世界是其鲜明特征。中国一直秉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原则,致力于增强各国发展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国际发展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互利共赢、利己达人的道义担当。“一带一路”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达国家遭到重创、发展中国家深受影响情况下中国搭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其立意是非常清晰的,“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这是中国担当国际责任、以自身发展带动沿线发展、促进世界发展的实践案例,是中国式现代化成果外溢、能量传递的具体表现。十年来,“一带一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成果铺就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大道。互联互通工程奠定了沿线国家现代化的基石,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水电站、光伏电站等为当地提供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保障,助推发展中国家驶入现代化的快车道;中巴经济走廊、中白工业园、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等,大大提升了沿线国家的工业化能力,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中欧班列将欧亚连成一体,八十多条运输线路成为连接欧亚大陆运输大动脉的“钢铁驼队”和疫情期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生命通道”。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我们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得到沿线国家广泛认同”。共建“一带一路”通过投资、贸易、辐射、联动、援助、示范等系列举措源源不断将中国发展活力和动力传导到这些国家和地区,将中国的现代化成果转化为促进沿线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正能量,为实现沿线共同繁荣、缩小南北差距、推动全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生动呈现。

五、文明新形态昭示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近几百年来,西欧开启的现代文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被称为携手创造了现代世界的“双元革命”,分别奠定了现代世界的物质基础和政治理想,引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巨变。但时至今日,西方文明黯然失色,欧洲梦千疮百孔,美国正在沦为问题国家。中国在物器层面、制度层面、生态建设层面同步推进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成果造福世界,实现了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新,塑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以人为本的中国之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视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以人为本的“中国之治”组织规划了世界上超大规模的现代化运动,激发调动了亿万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和热情,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和现代教育体系。以医疗保障制度為例,目前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要求,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时稳妥处置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这一全国统一、覆盖城乡的全民医疗保障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得到了全面检阅,与美国疫情应对体系和能力形成了鲜明对照。美国的医疗技术全球第一,以ICU的病床数为代表的高端医疗资源的人均量是中国的10倍,但“其实美国的公共卫生能力非常差,甚至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卫生概念。基于新自由主义市场化的发展,使得它只有一个高度发达的、以市场化利益驱动的医疗系统”。中国强大的医疗卫生体系不仅有力保卫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世界各国防疫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和有效的经验借鉴,而且还以大国胸怀积极倡导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全球方案,提出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施策,统筹系统应对”“坚持同舟共济,倡导团结合作”“坚持公平合理,弥合‘免疫鸿沟”“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的应对之策,充分显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担当。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之志。中国式现代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比率先开启现代化进程的英国晚了两个世纪。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之时,伦敦酸雨事件早有警示,《增长的极限》已经问世,核冬天理论也已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方兴未艾,生态挑战日益尖锐,人类社会开始为自身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承担恶果。中国在总结西方现代化经验基础上,提出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绿色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新时代的中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仅国内生态环境状况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植树造林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左右,而且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呼吁国际社会共建绿色家园,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中国提出了完整方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出了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践行绿色发展的决心信心,以及对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大国担当。相对于那些从现代化一起步就大肆污染排放、至今仍在气候治理中讨价还价的西方大国,中国在生态文明上的作为是难能可贵的,是发展中大国给世界现代化所做的表率与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了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的齐头并进与协调发展,扭转了长期以来经济增长靠发达国家驱动、政治文明以西方制度为准、人与自然关系由资本主宰的局面,走出了一条自身发展和世界发展相一致、本国进步和人类进步相统一、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相和谐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创造了以人民为中心、以男女平等为国策、多民族平等发展的现代化模式,实现了物质与精神并重、见物又见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之路,有利于打破西方现代化的思想束缚、理论垄断、经验禁锢和实践障碍。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致力于加强政党交流合作,携手共行天下大道。“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这种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资本主义创造的工业文明,对受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文明困境提供了创造性解决方案;超越了前苏联模式留下的文明遗产,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守正创新,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对发展中国家走好走稳现代化之路也不无启发:如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对于贫困人口众多的南亚、非洲国家提升发展信心具有鼓励示范作用。

党的二十大明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远境界与高尚理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决不仅仅是独善其身,它蕴含的价值、实现的方式、追求的境界、致力的目标无不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立己达人、广济天下、和合共生的现代化,它的基因是中国的,但始终会面向世界,也必将造福世界。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