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

2023-02-16 06:25徐良成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帕酮复律室上性

王 虎 徐良成 张 艳▲

1.江苏省连云港市急救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多数是由于其他心脏病导致,若未及时复律,会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增加耗氧,出现心功能障碍、心绞痛[1]。传统的院前急救方式多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以快速有效地达到治疗效果。院前急救在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拯救并维持患者的生命。因此,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药物对于患者的院前急救尤为关键。当前,临床上采用药物、机械治疗该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2]。药物治疗简单、经济、副作用少,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药理学和疗效都有所差异。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有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但这两种药物的具体疗效有所不同[3]。本研究分析连云港市急救中心(我急救中心)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集的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资料,比较两种药物在院前急救的治疗效果,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尽可能提高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依据《2015年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发病距离首次治疗时间≤3 d;患者对药物无过敏反应;患者自愿且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急性心肌梗死者;临床资料不全,中途退出研究;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未服用其他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药物。

1.2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急救中心接受院前急救的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1~70岁,平均(50.50±19.50)岁,高血压20例,肥厚型心肌病22例,慢性疾病5例,其他3例。发病至急救车到达时间为5~42 min,平均(23.55±10.15)min。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2~70岁,平均(51.00±19.00)岁,高血压19例,肥厚型心肌病21例,慢性疾病5例,其他5例。发病至急救车到达时间为5~43 min,平均(24.15±9.55)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证明审批号:LY1903206MT25)。

1.3 方法

医院急救团队实施院前急救时,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吸氧,第一时间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并检测其血压、心率和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2022397,规格:0.2 g)治疗,将150 mg胺碘酮加入20 ml 0.9%NaCl溶液中静脉注射。首次注射须在10 min内全部注射完毕,观察患者心律转复情况,若20 min后仍未转复,再次进行注射治疗,方法同上。

在常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普罗帕酮(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2021004,规格:50 mg)治疗,将50 mg普罗帕酮加入20 ml 0.9%NaCl溶液中静脉注射。若患者症状没有显著减轻,每隔0.5 h重复操作,3~4次/d,每日最大剂量≤210 mg。

治疗期间监测患者心电图情况,转复后立即停药。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心动过速转归率。判定标准:急救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消退、心率逐渐转复,保持在80~100次/min为显效;症状减轻、心率转复律,维持较短为有效;症状、心电图均未改善为无效[5]。转归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血细胞指标:对于院前急救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在院前急救中会进行采血送检,比较用药前后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备用,血细胞比容测定:将患者静脉血5 ml,放入离心机离心10 min后,计算全血标本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纤维蛋白原测定:利用温氏管热沉降法,计算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高度/血浆高度)×100%。血浆比黏度:将患者静脉血5 ml,以肝素或EDTA盐抗凝,4 h内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取0.4 ml枸橼酸钠抗凝剂,加入玻璃瓶。加入2 ml静脉血后摇匀。用魏氏血沉管吸血到“0”刻度处,血沉管固定在架上,1 h后读取沉降深度,即红细胞沉降率。比较两组急救效果:急救后药物起效时间、复律时间;不良反应(胸闷、血压降低、心动过缓、心悸)。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转归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归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转归率比较[n(%)]

2.2 两组血细胞指标比较

急救前,两组血细胞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急救后,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急救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救后,两组血细胞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细胞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细胞指标比较(±s)

组别 n 血细胞比容(%) 血浆比黏度(mPa/s)急救前 急救后 t值 P值 急救前 急救后 t值 P值观察组 50 52.50±6.10 42.25±2.70 10.865 0.000 8.30±2.10 6.90±1.80 3.579 0.001对照组 50 52.80±5.30 42.13±2.10 13.234 0.000 8.90±1.90 5.90±0.50 10.797 0.000 t值 0.262 0.248 1.498 1.207 P值 0.793 0.804 0.137 0.230组别 n 纤维蛋白原(mg/dl) 红细胞沉降率(mm/h)急救前 急救后 t值 P值 急救前 急救后 t值 P值观察组 50 382.50±32.10 307.25±21.50 13.772 0.000 23.30±3.10 14.20±4.80 11.261 0.000对照组 50 382.80±34.30 306.20±21.00 13.468 0.000 23.90±2.90 14.90±4.50 11.888 0.000 t值 0.045 0.247 0.999 0.752 P值 0.964 0.805 0.320 0.454

2.3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复律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药物起效、复律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复律时间比较(min,±s)

表3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复律时间比较(min,±s)

组别 n 起效时间 复律时间观察组 50 10.05±1.50 13.50±5.20对照组 50 21.45±2.93 27.60±8.70 t值 24.489 9.836 P值 0.000 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心房心动过速,多数是由于反折激动造成的,部分原因是患者自律性增加[6]。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且伴随严重心脏病,若不能及时进行院前急救,患者会休克或猝死[7-8]。因此,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实施现场急救十分必要,关键在于终止心动过速。院前急救时,经过刺激迷走神经仍未转复者,应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当前,电复律治疗效果最理想[9-10]。药物因具有治疗简便、适于急诊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如何选择效果理想、安全性高的药物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当前,临床治疗该病药物较多,其中维拉帕米、胺碘酮、普罗帕酮等都是治疗该病的常见药物[11-12]。其中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两者药理学、疗效有所差异[13]。研究发现[14-1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院前急救情况下,胺碘酮、普罗帕酮疗效有所差异,为进一步探究两者对患者院前急救的具体影响,本研究收集了两组资料,给予不同给药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转归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细胞参数急救后比急救前低,急救后两组血细胞参数比较差异不明显,表明两者疗效相当,均可以促进心律转归,改善血细胞指标,但普罗帕酮起效更快。张湘燕等[16]指出,分别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治疗的复律成功率为84.0%vs.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普罗帕酮的复律时间较胺碘酮短。原因在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扩张动脉,提高血流量,减少耗氧量,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加强减弱折返激动,最终达到复律。普罗帕酮为广谱高效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能延长房室传导速度,作用于Na+通道,抑制Na+内流,消除折返激动,有效减少复律时间,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本研究观察组的药物起效、复律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郭宁[17]的研究指出,普罗帕酮转复时间为(19.80±2.40)min,胺碘酮为(8.70±1.90)min,普罗帕酮在转复时间及6个月复发率中有明显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高(P< 0.05),表明胺碘酮安全性更高。董楠等[18]的研究发现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胺碘酮。分析其原因在于,普罗帕酮对心肌存在负性作用,影响血流动力学。胺碘酮药效时间长,促进动脉扩张,减弱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而扩大,减少不良反应[19]。普罗帕酮也会造成心律失常,发生风险随着剂量增大而增加。总之,两种药物均可以治疗该病,各有优劣。本研究所选样本数量还较少,后续需要不断分析具体影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因素,并且需要扩大样本量,以获得更加可靠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普罗帕酮起效快,但其安全性较低;胺碘酮起效虽略慢,而其安全性更高,适用范围广。给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药物治疗时,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帕酮复律室上性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变异因素的临床分析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34例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中毒患者血液中普罗帕酮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