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军,顾常庆,杨宝琴,杨 平,马红炜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骨伤一科,宁夏 银川 75002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的一类骨关节疾病,病发后以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凸、间歇性跛行、麻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针灸、推拿、西药的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通过手术复位为有创操作,且部分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组织感染、粘连问题,而长期西药治疗作用有限,不良反应多[1]。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纳入“痹证”范畴,中医认为身体过劳可造成肾气亏虚,导致营卫能力下降,增加外邪侵袭风险,继而引发疼痛,促使周围肌肉组织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扭闪、挫伤等外在因素,最终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当以调和阴阳、舒筋活络、解痉止痛为主[2]。推拿疗法可舒筋通络,松解组织粘连,有效解除痉挛,恢复腰椎部正常功能,但所需治疗时间较长[3]。伴随现阶段人体解剖学的持续发展,对人体经筋实质的研究也在不断完善,经筋理论指导下的推拿疗法的应用关键在指导推拿部位的选择与手法,以痛为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结筋病灶点,进行按压,最终达到消除局部神经根炎症反应与水肿的目的[4]。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经筋理论指导下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7、13例;年龄34~70岁,平均(55.67±8.24)岁;突出部位 L3~4、L4~5、L5~S1分别为8、15、7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6、14例;年龄35~73 岁,平均(55.79±8.35)岁;突出部位 L3~4、L4~5、L5~S1分别为8、16、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实用中医诊疗手册》[5]中“痹证”的相关诊断标准者;腰部僵硬、刺痛,难以俯仰者;经磁共振成像或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腰痛伴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者;初次发病者等。排除标准:有骨质疏松症、腰椎骨折、腰背部皮肤破损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史者;伴有意识不清、精神系统、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需要手术治疗者等。此次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需纠正两组患者工作姿势,嘱患者卧硬板床,训练腰腹部肌肉力量。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推拿治疗,选取环跳、肾俞、委中、大肠俞、承扶、殷门、承山、昆仑等穴位,以扳、擦、按、㨰、揉、弹拨等方式进行推拿按摩,20 min/次,1次/2 d。观察组患者参照《灵枢经》[6]中有关的结筋病灶进行经筋辨证论治,首先轻柔推拿患者腰背部,放松腰背部组织、肌肉,然后探查患者腰、臀、腿部位的结筋病灶点,探查病灶主要为条索状、磨砂样,采用轻柔力度推拿结筋病灶点,推拿过程中询问患者自身感觉,并根据患者感觉进行调整,当患者疼痛有减轻,可增加按压力度;还可用肘尖点、拇指尖按压结筋病灶点,缓解患者疼痛,需关注的是,按压结筋病灶点需间歇性,每次间隔放松,以保证受压部位缺血软组织进行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损伤,20 min/次,1次/2 d。所有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4个疗程后参照《实用中医诊疗手册》[5]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患者腰部僵硬、刺痛,难以俯仰症状完全消失,腰部功能完全恢复,可正常进行日常工作与活动;显效:患者腰部僵硬、刺痛,难以俯仰症状完全消失,腰部功能基本恢复,可回归日常工作与活动;有效:患者腰部僵硬、刺痛,难以俯仰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有所恢复,可回归日常工作与活动;无效:患者腰部僵硬、刺痛,难以俯仰症状与治疗前比未消失,腰部功能与治疗前比未改善,无法回归至日常活动与工作。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腰椎功能评分。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7]对治疗前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涉及内容包含自觉症状(腰背痛、步态分值范围均为0~3分)、客观体征(直腿抬高、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分值范围均为0~2分)、日常生活能力(站立、坐位、提重物分值范围均为0~2分),分值与恢复情况呈负相关。③疼痛介质。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下静脉血(2 mL),进行离心(3 000 r/min,15 min)处理,离心结束后取血清,检测血清PEG2、5-HT水平,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腰椎功能、疼痛介质指标为计量资料,采用S-W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自觉症状、客观体征、日常生活能力)各项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 )
表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 )
注:与治疗前比,*P<0.05。
步态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91±0.65 2.41±0.23* 1.92±0.32 2.76±0.05*观察组 30 1.92±0.67 2.75±0.17* 1.82±0.01 2.82±0.13*t值 0.059 6.511 1.711 2.359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自觉症状腰背痛客观体征直腿抬高 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01±0.12 1.41±0.18* 1.01±0.12 1.51±0.22* 1.11±0.33 1.41±0.25*观察组 30 1.02±0.20 1.81±0.15* 1.05±0.11 1.79±0.13* 1.17±0.32 1.82±0.15*t值 0.235 9.350 1.346 6.002 0.715 7.70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日常生活能力站立 坐位 提重物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02±0.23 1.42±0.15* 1.22±0.37 1.72±0.11* 1.01±0.35 1.74±0.11*观察组 30 1.03±0.30 1.62±0.17* 1.21±0.34 1.85±0.10* 1.03±0.37 1.83±0.12*t值 0.145 4.832 0.109 4.790 0.215 3.0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3 两组患者疼痛介质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介质(血清PEG2、5-HT)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P<0.05。PEG2:前列腺素E2;5-HT:5-羟色胺。
组别 例数 PEG2(μg/L) 5-HT(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36.25±5.5624.65±3.22*0.97±0.16 0.47±0.12*观察组 30 36.31±5.4918.15±3.16*0.99±0.18 0.32±0.09*t值 0.042 7.891 0.455 5.477 P值 >0.05 <0.05 >0.05 <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导致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正常位置,压迫神经,致使患者出现下肢麻木、腰腿疼痛,以至于无法正常生活工作。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因肝肾不足、筋骨不健、肾府失养、复受强力、扭挫、举重,或外感风寒湿邪,导致腰部失于濡养,或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腰部脊旁部位疼痛,长此以往则会瘀滞凝结,病势缠绵[8]。常规推拿治疗虽然能够减轻患者疼痛,但不属于精准治疗,故所需较长时间的治疗周期,才能达到预期效果[9-10]。
中医通常重视整体观念,重在探究机体脏腑、经脉、经筋的关联性,机体之筋膜乃肝所主,而骨髓则由肾所司,当出现聚集压迫,经筋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当受到寒邪的侵袭,会引发患者疼痛,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经筋存在密切联系[11-12]。经筋结点作为“条索”“结节”状的病灶,卡压正常神经肌肉组织,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腰背僵痛,甚至出现下肢麻木,感觉功能障碍,而经筋理论指导,予以患者推拿治疗,能够从根上解决腰部迟滞、结缔、聚集等情况,疏通患者气血,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止痛化瘀,同时还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能够缓解局部炎症,减轻周围组织肿胀,促进椎间盘回纳[1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客观体征、日常生活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推拿治疗比,经筋理论指导下的推拿疗法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纤维环破裂,并联合软骨、髓核终板凸出脊柱外部,对周围组织或神经产生一定的压迫、刺激,继而诱发腰腿痛症状,PEG2属于疼痛产生的重要介质之一,可促进炎症部位的神经水肿、血管扩张;5-HT受体可参与情感、疼痛等多种感觉调节,在外周组织、神经中枢中大量分布[14]。结筋病灶点为经筋理论所特有,经手法探查能够发现其病灶点多发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应节段旁,于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患者自身下肢神经障碍区域与痛点实施推拿治疗,可有效解除腰部痉挛,调节疼痛介质水平,缓解疼痛,改善预后[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EG2、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推拿治疗比,经筋理论指导下的推拿疗法可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减轻疼痛。
综上,与常规推拿治疗比,经筋理论指导下的推拿疗法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减轻疼痛,同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与工作,可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依据,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