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科学安全引种的管理措施

2023-02-13 21:11柏雪飞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2期
关键词:野毒病原猪群

柏雪飞

(本溪县农业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草河口动监所 辽宁本溪 117100)

引种对于猪场的生物安全建设及正常运营至关重要,常见的疫病种类中,要么病原来自猪体内条件致病源感染,要么来自外源性的野毒侵入,而引种不慎是导致外源性野毒入侵猪场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存栏数量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猪场来讲,一旦发生烈性病原传入的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会非常大[1]。为了能帮助广大管理者更加科学地引种,本文就此为话题和大家作一下详谈。

1 常见引种误区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猪场的规模化程度已经很高,管理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但仍有部分猪场在引种管理上存在漏洞,为疫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尤其是新建猪场,常见包括分多批次引种,从多个猪场引种,从未稳定的猪场引种,以及场内生物安全未改造完之前就引种等情况。

1.1 分多批次引种

很多已经清空猪舍的场在引种时,为了降低疾病传播风险而采取分批次引种的方式。但实际上,临床实践证明,分批次引种反而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且分批的次数越多,风险反而会相应增大。由于多批次引种时,每批次猪群都要进行检验、隔离和净化,很多工作无法一次性做完,导致对猪场的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对检疫制度也形成了非常大的考验。多批次引种的弊端在于,一旦某批次引种不慎,就会对整个猪场的生物安全产生威胁。尽管生产中有些猪场通过采取不同批次猪进行生物隔离饲养的措施来降低风险,但由于人流、物流、车流等很难做到绝对的分离,一旦动态监管发生漏洞,很容易导致疫病防控失败。

1.2 多个猪场引种

多猪场引种可以增强猪场的抗经营风险能力,我国现有的规模化场中,大多数都是至少备案3 家猪场进行长期合作,这样若其中的某家养殖场出现了经营风险或疾病风险事件,其他场可以替代性供货,不至于影响子代猪的采购和猪场运营。但这种模式也增加了引种风险,对于同一个场来讲,若引入了不同猪场的仔猪,则由于这些父母代猪场的管理模式不同,疾病防控水平也存在差异,仔猪出生后体内携带的条件致病源也有别,导致后期饲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相互交叉感染。对于条件致病性病原来讲,其具有宿主长期适应性特征,当感染另外不同猪群后,可能转变为野毒致病菌,从而引发大群猪发病,这也是导致引种失败的常见因素。

1.3 未稳定猪场引种

未稳定的猪场包括疾病控制不稳定、经营状况不稳定、生产管理不稳定等多个方面。疾病控制不稳定是指猪群中还存在零星散发的病例,尤其是烈性疾病无法做到全群清零时,万不可引种。经营状况不稳定多为该猪场的供货能力不确定,无法保证批次猪群的数量和质量。生产管理不稳定多发生在新建猪场,由于管理制度需要完善,人员的流动通常也较大,使得猪的生产一直处于不稳定阶段,如果引种容易引发合同纠纷,最重要的是,生产不稳定时很多疾病的防控也难以完全做到位,是影响子代猪场生产的不稳定因素。为了降低风险,建议猪场优先选择和国内信誉较好的龙头种猪企业、信誉较高的本土企业或资质较好的外企进行合作。

1.4 生物安全未改造完就引种

基层很多猪场受行情影响和管理影响,最终不得不弱化生物安全管理。在行情大涨之时,通过缩短空舍时间而采取紧急引种措施,有的甚至边引种边改造生物安全,导致猪群入场后断断续续出现多种流行病。有些疾病是本场圈舍内未净化完全的病原感染导致的,有些则是外来野毒传入导致,对猪场的运营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在生物安全改造完毕后,对环境彻底按程序进行净化,经过检验达到要求后再引种。

2 正确的引种措施

猪场在引种前必须做好规划,除了定品种、定规格外,必须把引种生物安全放在首位,从种源安全、运输安全、回场管理和后期饲养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把控。

2.1 确保种源安全措施

引种前必须对种猪供应场的管理、卫生以及猪群的健康信息进行必要的了解,至少要求不能比接受场差。笔者推荐长期合作信誉高,供货能力稳定,质量有保证且有较好售后服务的大型猪场。引种时要按预期制定的计划进行,并在进猪的前一天对猪场再进行一次强化消毒。坚决禁止多猪场引种。种猪场的生产证件、系谱、生产指标、免疫记录等应健全。不要从疫区的场引种,即使是非疫区猪场,3 个月内周围3 km 范围内应无烈性传染病流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种前猪场至少提前一周派驻引种人员到达现场,对所要引的猪群进行抗原和抗体检查,尤其是口蹄疫、非洲猪瘟、蓝耳病等烈性传染病,应至少检测3 次,确保结果全阴性后再引种。

2.2 运输安全措施

运输安全对于引种也至关重要,部分猪群引种前相关病原检测呈阴性,但运输后却返阳,主要和运输车辆消毒不彻底有关[2]。大批量引种时,为了确保100%安全,运输车辆最好一个月以上没有运输过猪只,同时严格按照车辆清洗消毒流程进行洗消,有条件的可采集车体不同位置样本进行病原检测。运输前准备好相关运输证明、材料,办好引种手续,同时规划好路线,为了减少路途时间和降低感染风险,路线不应经过疫区,优先选择高速路。运输尽量一次性完成,如果需要在服务区停靠,应远离同行运输车。上高速前和下高速后的路段也应做好路线规划,确保不经过猪场、屠宰场、农贸市场、有机肥生产厂或有疾病流行的村镇。人员充足的情况下最好派一名专业人员押车,选择一个晴朗无风的天气押运,以降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反应。

2.3 回场后的安全管理措施

引种回来前需将猪场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处理,车辆最好直接到达隔离猪舍的门口,尽量减少猪和地面的接触,因中转次数过多会加大风险。车辆无法到达的猪场可将赶猪道地面铺上地毯,表面喷洒消毒液浸湿后再赶猪。赶猪人员一律更换防护服和干净的鞋子,同时做好物理阻挡,避免猪跑散后进入其他生产区域。猪群入场后前期属于隔离观察期,有些条件致病源可因运输应激而发作,导致猪表现出症状,但应区分是条件致病源还是野毒。猪群应派专人饲养,隔离时间一般为3 周左右,期间所有用具、器械等应专用,物料入舍需做好消毒工作。隔离期内未有重大疫病出现就可认为猪群初步合格,可安排进入正常生产区饲养。

2.4 后期饲养管理

进入生产区后的猪并不意味着就绝对安全,因有部分疾病的潜伏期较长,可大于3 周,有些甚至更长,在不表现症状的情况下难以发现。有些病原体在机体免疫正常的情况下不会发作,但后期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很容易激化这些病原短时间内快速繁殖而引发疫情,如支原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魏氏梭菌等。建议新引进猪群每天巡场观察5 次以上,观察每头猪的整体表现,包括吃料、精神状态、粪便、呼吸状况、行走姿势等,如有异常第一时间挑出隔离,并做好标记,在最短时间内诊断和治疗。猪场应做好日常带猪消毒工作,推荐每天早、中、晚各消毒一次。入舍前一周建议饮水中按照0.05%~0.1%剂量加入酸化剂,使水的pH 维持在3.5~4.5之间,从而减少病原通过污染饮水而传播。新猪群入舍后必须固定饲养员,闲杂人等不允许进入。定期对猪群随机抽检,评估整体抗体水平和病原携带情况。

3 讨论

引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大型猪场,引种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或工作组来完成。尽管我国很多养殖公司已经形成了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养猪生产成熟产业链,坚持做到自繁自养,但在闭环运营过程中,仍不可避免有改良品种的需求而对外引种。很多纯品种的种猪甚至需要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这就更需要谨慎考察,杜绝外来病原传入。建议中等规模以上的猪场在引种方面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所有引种人员各司其职,合理分工,严格按照引种流程进行工作[3]。

我国的小型猪场引种多由农场主或场长一人自行决定,但当规模逐渐向中型猪场扩大和发展时,引种工作对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将其单独剥离,交由专门的引种人员或小组负责。中型猪场在向大型猪场发展过程中,建议先通过学习的方式,参考现有大型猪场的引种制度进行管理,之后逐渐剔除和改进制度中的不合理部分,吸收科学合理的部分,经过持续不断完善最后形成适合自己运营的管理制度。大型养殖集团的引种制度和流程在国内虽然是先进的,但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养殖企业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学习,建议每年定期外派引种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提升引种管理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野毒病原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 野毒 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调查
龙岩市2011-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一例规模猪场蓝耳病抗体监测分析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