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感染诊断与防控策略分析

2023-12-25 11:17:24田树娟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2期
关键词:鸭疫雏鸭浆膜

田树娟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山东临沂 27639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败血症或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急性、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属于黄杆菌科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能感染鸭、鹅、火鸡、鸡等禽类,并产生全身败血症的重要致病菌,尤其对1~6 周龄的雏鸭致病力最强,近些年来也有新闻报道鸡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案例[1-2]。鸭疫里默氏杆菌目前已发现21 个血清型,其中1、2、6、10 型是在我国许多地区流行的血清型[3-5],山东地区以1 型居多,福建地区以2 型居多。且不同时间内地域分布有一定差异,这给该病的有效防控带来较大压力。

1904 年,Riemer 最先描述“鹅渗出性败血症”,美国学者Hendrickson 和Hilbert 于1932 年在纽约鸭场发现该病[2]。我国于1975年首次报道在广州存在本病,郭玉璞等[6]在首次于1982 年在我国分离到RA。该病在我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水禽中广泛存在,给肉鸭、肉鹅等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7]。以后在江西、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均有该病报道新闻。迄今为止,鸭疫里默氏杆菌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几乎所有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发生的报道。

本文结合山东临沂地区某肉鸭养殖场发生一起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例进行研究,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进行分析,并结合生产实践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防控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肉鸭产业健康养殖及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山东省临沂市肉鸭养殖户郭xx 于2023 年3 月19 日购进雏鸭苗2 300 只,上苗后第13 天出现发病情况,连续在3 日内累计死亡雏鸭105 只,郭xx 解剖病死雏鸭后,发现有脾坏死症状,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待25 日龄时,雏鸭死亡率进一步增加,养殖户随即电话求助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中心随即安排兽医上门检查,指导投药进行治疗。

2 临床症状

通过观察发病雏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倦怠缩颈,站立困难、双脚软弱无力,不愿走动或行动跟不上,运动失调食欲不振;眼、鼻有浆性或黏液性分泌物,鼻孔常因分泌物干涸而堵塞,部分雏鸭在濒死状态时展现出较为直观的神经病症:头颈震颤,角弓反张,尾部轻轻摇摆,最终抽搐而死。

3 剖检病变

通过对7 只病死雏鸭解剖发现,主要病变为全身浆膜呈现淡黄色,以心包、肝脏表面和气囊最为明显;纤维素气囊炎也比较普遍,常常波及腹腔和胸腔气囊。脾脏肿大,呈斑驳样(见图1)。病例变化为浆膜表面的纤维素渗出物,表现为心包炎、纤维素性心囊炎(见图2)等,鼻窦内有黏液性脓性渗出物,输卵管可见干酪样渗出物。部分病死雏鸭存在跗关节肿胀、脑膜炎等问题。

图1 病死雏鸭剖检脾脏肿大

图2 剖检发现心包炎、肝周炎、心肌出血

4 细菌分离鉴定

4.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脑部划线接种于TSA 平皿培养基(含3%新生牛血清),置于37 ℃恒温培养环境、5% CO2 培养箱培养24 h。观察细菌菌落形态(见图3)。

图3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

4.2 染色镜检

培养结束后,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对纯培养物的染色特性和形态进行分析。挑取TSA 平皿培养基中呈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表面湿润、露珠状半透明的单菌落制作细菌抹片,分别进行瑞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应用显微镜100×油镜观察细菌形态。

4.3 鸭疫里默氏杆菌PCR 鉴定

挑取培养基中单菌落,在无菌条件下选择1~2 mL 分离菌的纯培养物,加入无菌PBS 缓冲液中,混匀,以菌液作PCR 模板进行PCR 扩增。Es Taq MasterMix 聚合酶PCR 反应体系20 μL,其中2×Es Taq MasterMix 10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细菌模板2 μL,加灭菌超纯水6 μL。

扩增反应程序设置: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51 ℃退火30 s,72 ℃延伸20 s,在进行30 次循环后开展72 ℃延伸5 min。PCR 扩增产物经1.2%琼脂糖凝胶对扩增的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均扩增出502 bp 的片段与目的条带大小一致[8](见图4),由此说明鸭疫里默氏杆菌检测结果为阳性。

图4 RA PCR 产物电泳

5 确诊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可初步确定养殖户郭xx 所养的肉鸭感染了鸭疫里默氏杆菌。但此处要注意的是,该病应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粪链球菌病、鸭支原体病、鸭考诺尼亚菌病等引起的败血症疾病相鉴别。

6 治疗与讨论

1)本病的治疗首选根据药敏实验进行药物治疗。实验人员采用药敏实验方法,对16 种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发现头孢喹肟、阿莫西林、新霉素、卡那霉素敏感性较高。由此,选择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4 日后雏鸭死亡明显下降,群体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逐渐恢复。

2)目前鸭疫里默氏杆菌是对肉鸭养殖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通过黏膜伤口、消化道、呼吸道途径感染发病,污染种蛋亦可带菌。北京鸭、樱桃谷鸭、番鸭易感,死亡率高。商品肉鸭25~30 d 发病高峰。肉种鸭雏鸭易感,育成期反复发作,种鸭目前在30~60 周都有检出浆膜炎的病例,主要引起产蛋量显著下降,严重的可引起发病死亡。此外,慢性局灶感染常见于皮肤,少见于关节。皮肤病变表现为坏死性皮炎,见于腹部或肛门周围。

3)目前全球已经发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有21 个,从区域分布上可知,有研究者调查区域涉及全国29 个省份,其中四川、重庆、广西均有15 种血清型,广东、福建、北京均有14 种血清型,为血清型相对较多的省份;新疆、黑龙江、吉林、甘肃、云南五省均存在6 种血清型为血清型相对较少的省份,这可能与我国南方地区水禽养殖密度较大,国内市场有效疫苗供给不足,防控力度不够有关。而在整个调查区域中1、2、3、4 型均存在,表明1、2、3、4 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目前为全国性流行。近两年由于限抗,饲料中预防性药物添加剂不再添加,青年鸭、产蛋鸭浆膜炎病例开始增多。此外,从养殖环境看,养殖密度大,通风不良,垫料更换不及时,饲料营养不全,气候变化大等都是本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7 防控策略分析

7.1 重视预防工作,贯彻防重于治理念

防控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经常消毒鸭舍,在完全封闭的卫生设施中,使用消毒剂包括甲醛熏蒸,有助于防止感染[9]。

7.2 抗生素和磺胺药可用于该病预防

预防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02%~0.2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在饲料中添加0.025%~0.05%的磺胺喹噁啉。治疗可采用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大观霉素、青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当发生细菌病感染时应及时采取实验室诊断,依据检测结果进行精准用药,这样既可提高防治效率、防止延误病程,同时又能确保生产成绩,保障最终食品安全。在药物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预先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确定首选药物。该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时应注意交替用药。

7.3 重视场区生物安全,做好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

从疫区引进雏鸭,可将鸭疫里默氏杆菌带入本场,若从多个来源引进雏鸭,易使本场流行的血清型过多,增加控制难度。目前疫苗接种是防控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重要方式。如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先后研发生产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 型RA BYT06 株+O78 型EC BYT01 株)、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 型YBRA01 株+2 型YBRA02 株+4 型YBRA04株),致力于预防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传染性浆膜炎,这对进一步助力防控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成效显著。

随着水禽养殖业的发展,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将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同一地区同一禽类也可能分离到血清型不同的菌株,且该病主要感染2~8 周龄雏鸭,市场上目前有效疫苗供应不足,给本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因此了解各区域RA 血清型的种类,研制开发流行型的多价疫苗或联苗,为预防控制该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频繁的禽苗交易、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其他禽病的混合感染是造成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增多的主要原因,所以保障禽苗来源健康,使用有效疫苗防疫,加强饲养管理是杜绝新病的传入的关键。■

猜你喜欢
鸭疫雏鸭浆膜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养殖与饲料(2021年5期)2021-11-30 20:05:15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浅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治疗
兽医导刊(2020年10期)2020-12-30 06:48:21
4株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乡村科技(2016年22期)2016-11-05 02: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