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美的初见:从“读通”到“读懂”

2023-02-11 21:27陈冬梅
关键词:语言风格鲁迅色彩

陈冬梅

摘  要:《好的故事》一课

教学选择让学生与鲁迅先生有一次美的初见,在读通课文后,读出梦境的美丽、幽雅和有趣,也读出梦境的变幻与云谲波诡;在阅读中整体把握散文诗的意境,初步读懂红色的意象寄托的希望,整体感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好的故事》;鲁迅;色彩;语言风格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走进鲁迅”单元。四篇课文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两篇。其中,《好的故事》选自被杨九俊先生称为“天书”的《野草》。他曾在《四重回环解好梦——统编语文教材六上〈好的故事〉一文试解》中提到:“这样的文章选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要太在意文章的玄与深,只是引导学生感知写什么和怎样写就可以了。”这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

指引。

一、教学立意

钱理群教授曾在《与鲁迅的生命相遇》的讲座中讲过一段故事:

我读到鲁迅的第一篇作品是《腊叶》。这一段文字当时打动了我:“他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片则在绯红地上,还带着几团浓绿。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当然不可能读懂它的意思,在我的感觉里只是一团颜色:红的、黄的、绿的颜色中突然跳出一双乌黑的眼睛,在看着我。当时本能的感觉是这非常美,又非常奇,更怪,红、绿、黄色中的黑的眼睛一下子盯着你。你被看得很难受,甚至觉得很恐怖,就这样一种莫名的感觉。但就是这个感觉,一瞬间留在自己的心上了……这就是鲁迅著作给我的第一印象。

顺着钱理群教授的观点去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雪》的第一段、《腊叶》的第二段和《死火》

均体现了红白黑的色彩感,多篇散文诗里也出现了死的颜色和生命之色。在小学最后一年,让学生接触鲁迅先生的文字,能不能读出色彩的象征意义呢?取法乎上吧。

于是,我尝试让学生与鲁迅先生有一次美的初见,在读通课文后,读出梦境的美丽、幽雅和有趣,也读出梦境的变幻与云谲波诡;把握散文诗的意境,初步读懂红色的意象寄托的希望,整体感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先跳过去;再试着理解它们的意思,写在预习单上。

师  交流预习单上初读时跳过去的词语,将体现时代感的词语写到黑板上,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师  我们用联系上下文、询问他人、查资料的方法理解了初读时跳过去的词语,这样就能把课文读通了。接下来,我们带着新的任务再次走进课文。

本课有一些具有年代感的詞语,如石油、鞭爆、膝髁、蒙胧、伽蓝、皱蹙、虹霓。

学生初读课文时,跳过去的意义是整体感知全文,之后可以用联系上下文、询问他人、查资料

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课文读通了,就为接下来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二)聚焦梦境,读出意象

课后练习二说:“‘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为什么认定“好的故事”是一个梦境呢?

我用这个问题驱动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圈一圈关键词,找出课文中能证明“‘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的依据。学生至少需要找到三处,并同桌交流。

(预设:闭了眼睛、蒙胧中、仿佛记得、睁开眼、无意识、碎影还在……)

师  这么多依据都在告诉我们,这个“好的故事”是一个梦境。那么,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个梦境呢?(预设:第3—9自然段)做梦总是要醒的,哪几个自然段写梦醒?(预设:第10—12自然段)入梦前是哪几段?(预设:第1—2自然段)抓住结构,我们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用书中的三个词语形容这样的梦境——美丽、幽雅、有趣(板书并请学生圈出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想象画面,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播放水声音乐《静水流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第7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美丽、幽雅、有趣主要体现在景物、色彩和状态上;继而引导学生聚焦梦境的色彩来读课文。通过逐句引读的方式,学生用红笔标注与颜色有关的词语,如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胭脂、红锦带……

师  你的梦有颜色吗?鲁迅先生的梦是红通通的。这个“好的故事”中出现了那么多与红色有关的词语,带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喜庆、美丽、有生机……)

师  “美丽,幽雅,有趣”在梦境的首尾重复出现。像这样在梦境首尾出现的词语还有一些,形成了圆形结构的回环。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圈出来。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初学记》也在梦的首尾反复出现。此时,教师拓展出示:

孙玉石先生对此做过研究,《初学记》是一部由唐人徐坚等编纂而成的卷书,共三十卷,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朝初年诸家的作品。其中第八卷记载:“《舆地志》:‘山阴南湖,萦带郊郭,白水翠岩,互相映发,若镜若图。故王逸少云:‘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鲁迅故乡绍兴是由山阴县和会稽县等组成,鲁迅对故乡美景是眷恋和自豪的。

——选自杨九俊《四重回环解好梦——统编

语文教材六上〈好的故事〉一文试解》

师  作者强调《初学记》,大致决定了这个梦的内容,是“山阴道”一路所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

阅读理解是要有依据的,引导学生在文本里来回走几趟,与文本对话,同时借助“找梦境的依据”巩固运用第三单元学过的“有目的地阅读”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学生会关注到这一段梦境的变换。最有特点的是,一般人的梦境是黑白的,而鲁迅先生的梦境是红通通的,引导学生读出这些表示红色的词语的意象,为后面解读梦境做铺垫。

(三)借助资料,读懂象征

师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鲁迅先生这个梦意味着什么?

教师出示课后阅读链接(冯雪峰的《论〈野草〉》)。学生默读阅读链接,找出关键句,四人小组交流,锁定关键词——希望。

师  最后一句“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

(板书:希望),原来这个“好的故事”是——希望;原来如此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是——希望。

此时,学生通过朗读、借助资料,读懂了梦境象征希望。接下来,教师出示《野草》中其他

有色彩描写的文章段落: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选自鲁迅《雪》

这使笔者记起去年的深秋。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枫树也变成红色了。笔者曾绕树徘徊,细看叶片的颜色,当他青葱的时候是从没有这么注意的。他也并非全樹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片则在绯红地上,还带着几团浓绿。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

——选自鲁迅《腊叶》

学生阅读后可以发现,鲁迅善用表示色彩的词语。这些色彩有何用意呢?教师再出示鲁迅《野草》英文译本《序》中的片段:

这二十多篇小品,如每篇末尾所注,是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在北京所作,陆续发表于期刊《语丝》上的。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

师  这节课读《好的故事》,我们读懂了鲁迅先生的希望。

1925年的鲁迅为什么有这样的梦境,有何象征意义呢?我们

借助当时的社会背景或名家的论述、注解,从散文诗集《野草》

中能找到答案,课后请继续读书思考。

钱理群教授讲座里提到,鲁迅先生善用红白黑的色彩表现黑暗与生命。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的语言特色,初步读懂其中的象征意义。学生结合课后链接和补充材料聚焦色彩,体悟出鲁迅实际是有所象征和寄托,体会到资料对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视野打开,进一步关注整本书的语言风格。

猜你喜欢
语言风格鲁迅色彩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神奇的色彩(上)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分析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