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2023-02-07 03:35王顺凯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提升策略

王顺凯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推动落实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当下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中,要基于“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要发挥体育学科的特点,打好学生的身体基础,这就需要从学生运动能力的强化与提升上着手。本文就对当前影响小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有效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进行简单介绍,旨在为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9-0203-03

积极地探索、尝试以及应用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体育项目的丰富性,要实现对小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提升,就需要从教学理念上、方法上、模式上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更匹配学生实际,教师要使用更契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并通过打造多样化的体育训练项目、体育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体育学习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影响小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课时分配不足

运动能力的提升建立在诸多基础上,其中,有效的课时保证就是重要的基础之一。只有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参与到具体的体育活动中,才能够了解到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并在不同的项目中找到兴趣所在,进而强化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运动能力,以此获得更好的体育学习效果。但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运动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来看,由于课时的分配不足,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以至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而且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的内容还包括理论教学,再加上会受到天气、场地以及器材的影响,从而大大地压缩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这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十分不利。

(二)缺乏器材设施

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爱玩、爱跑、爱闹的天性,让学生深度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就需要有良好的器材支持、场地支持、设备支持等,让学生的运动天性得以很好地释放出来。而且体育活动的多樣性和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决定了要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就需要从硬件上不断投入,为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但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来看,无论是在体育活动开展的频率上,还是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上,都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而器材与设施的缺乏就是影响学生运动能力有效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例如,一些球类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都需要场地与器材的支持,但由于场地有限、器材不足或是老化问题等,导致学生难以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影响了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有待更新

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要实现良好运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效果,就需要打造趣味课堂、高效课堂等,能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体育活动与训练项目中。在参与的前提下,才能够让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也意味着教学模式要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与单一性,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投入活动。如果学生不能深度参与,将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而运动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持续的锻炼。而在单一化的内容下,很难激发学生深度参与的积极性。而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不足,再加上有限的课时影响,以及单一化的活动形式,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这是由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能积极地拓展,导致学生的主动性未能充分发挥。

(四)缺乏有效评价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准备与实施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通过不断创新形式与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体育活动。除此之外,也需要对体育教学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如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情况、提升空间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成果总结情况,以此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革新与创新。例如,不仅对体育训练的内容进行动态调整,而且对体育训练的节奏展开灵活优化,对体育教学形式进行针对性改善,等等。通过及时总结和有效评价,为后续的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能体现运动能力培养的精准性与合理性。所以说,教学评价对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和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养成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但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来看,教学反思、总结与评价等方面还不足。主要表现在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未及时更新,评价的内容单一,着眼点更多的是放在教师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开展评价实施较少,等等。这就意味着难以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学生在运动方面的兴趣以及运动能力的提升情况等进行科学严谨的点评,从而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安排教学课时

基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课时分配不足对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的制约性影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需要从认知和观念上进行积极转变。首先,学校领导层、体育学科的带头人要深入基层,了解体育教学的现状,并要深入解读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做好体育教学规划的科学安排。根据当前课时分配不足的现实性问题,从全局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落脚点。首先要转变传统重文化、轻体育的观念,根据小学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对整体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安排。其次,在课时的安排上,要体现充分性。除了正常的课程安排之外,还可以拓宽渠道,包括以课外活动或开展体育社团的形式,拓宽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形式与渠道。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弥补了课时安排不足对学生运动能力培养的制约性。例如,可以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契机拓展学生的体育训练渠道,使体育训练与学生的学习与休息不产生冲突。同时,为了体现体育社团活动的多样性,可以根据社员的情况实施相应的社团活动,如以年龄层、运动水平、体育项目的爱好特点等组织分层活动,这样能够更充分地体现体育社团活动的针对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体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积极投入,有效训练,从而更好地成长。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基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硬件投入问题而制约学生运动能力有效培養的现实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这个问题,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加大硬件基础投入和不断完善体育设施设备,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为此,学校相关领导层、决策层等就需要充分发挥出主体性,积极地争取各方资源的投入,包括与社会机构、企业、团体等建立起合作关系和帮扶关系,以此不断丰富资源,为各项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当硬件基础跟上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与兴趣开展体育强化训练。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并能在利用设施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此让学生能够在持续的训练中收获良好的运动能力。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式

结合当前学生运动能力培养的现实问题不难看出,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水平。所以,要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还需要从教学模式、训练方法上,体现针对性与创新性。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融入多元化的理论资源打造趣味课堂,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和魅力,从而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例如,借助信息技术,以微课的形式介绍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体育人物的成就等,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体育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尤其在一些体育动作的讲解上,可以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结合微课内容提前了解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及具体的运动要求,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印象和记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时,能够帮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理解要领。此外,在体育活动的开展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思维特点,利用项目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打造趣味课堂。无论哪个学段的学生,都容易被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所吸引,而且体育游戏不仅能够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学习中,同时能够让学生收获欢乐与体能,以及在体育游戏中增进与同学间的感情。项目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能够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等,是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教师还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开展训练活动,尤其是一些集体性质的体育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使运动项目更具吸引力,并形成一个融洽的氛围,促使学生深度参与。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运动水平、爱好与兴趣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如分层教学,这样能够让不同运动水平、不同喜好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那一项体育运动,从而更好地提高运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完善体育教学评价

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除了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与场地外,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总结与评价有助于找到体育教学期间的短板和漏洞,而且有助于为教师后续的教学安排提供调整优化依据。根据教学评价进行调整,能使课程设计更科学,教学活动更合理,针对性强且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还能促进学生锻炼热情提升,加强学生自觉锻炼的意愿。所以说,在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中,教学评价与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间的联系是密切的,具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利用教学评价找到学生身上具有的长处和不足,挖掘自身在教学活动中有哪些短板和问题,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具体情况,制订符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较之以往明显提升,帮助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在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上,要在评价标准上体现科学性和完善性,同时要在评价主体上体现多面性。这就要求从教师和学生的多重角度入手进行评价,同时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体现体育教学评价的精准化,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以此获得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结果,并结合评价成果进行积极的调整进行优化,用于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参和指导,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针对性,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成果,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更好地养成。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息息相关,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要不断提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中,要做好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工作,要加强对体育教学队伍的激励与管理。一方面,要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交流活动、教育活动等,让教师总结经验,加强交流,积极互动,以此更好地提升基层教师的理论认知,促使教师从运动能力培养与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上的深层联系进行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教学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出体育的综合性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广大教师成员积极学习教学新方法,观察教学新形式,并结合实际化为己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多样化的情境、资源、活动等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更丰富的体育活动获得快乐,在参与锻炼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运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重视小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作用是积极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但要将教学目标成为现实,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与路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现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体育项目特点,通过开展多样化、趣味化的体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与训练中,在接受优质的体育训练时,获得良好的运动能力,为个人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梦其.促学习 练技巧 强意识——小学高段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3).

[2]李璟.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8).

[3]梅宇轩.不同情境下提升小学生体能学练方法探析[J].田径,2020(11).

[4]陈新霞.基于游戏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J].田径,2020(09).

[5]杨凯利.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26).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提升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
浅谈如何让小学体育更具有趣味性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