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意象:写意画教学实践探究

2023-02-06 19:36周明霞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墨竹写意画墨色

周明霞

中国写意画通过简洁的线条与浓淡干湿不同的墨色变化,在描摹客观对象的同时,生动地展现绘画者的心境与精神境界,其中所体现的笔墨变化与意象是写意画传情达意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讲授写意画,是普及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笔者以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的自主拓展课《写意墨竹》为教学实践案例,阐述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写意画传情达意。

一、品竹诗词,感受笔墨之意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文人雅士俯仰天地、畅游山水之间,喜欢用诗词和写意画来抒发个人意趣与情怀。诗词和写意画是相映成趣的艺术,这两者都是个体发自内心地对自然万物的情感抒发与表达,具有类似的审美特性,比如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等。因此,引导学生以品诗作为学习写意画的切入点,更有助于深化他们对写意画艺术语言的认知与表达。

我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诗词中寻找跟竹子相关的诗词,作为这堂课的引子。

(一)依据诗词意象勾勒心中的墨竹

教师结合所给诗词(图1),引导学生聆听翠竹拔节生长的背景声,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尝试按照自己对诗歌中竹韵的理解初步勾勒一幅墨竹写意画,时长3分钟。这个环节是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感受到的诗歌意象通过中国画工具材料表现出来。

(二)根据创作体验感受笔墨语言

在经过联想以及初次创作体验后,通过课堂问答,引导学生留意诗歌语言与笔墨语言的区别,感受写意画的创作要领。

设问1:说说你笔下的物象是什么?

学生A:我画的是竹,整体是想呈现一幅在风中摇曳的竹子形象。

设问2:你想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竹?

学生B:我想画的是竹林被倾盆大雨淋过后傲然挺立的状态,但是感觉效果不是很明显。

设问3:你感觉自己画得如何?

学生C:头一次体验中国画工具材料,感觉很奇妙。我想到的是微风中摇曳的翠竹,想象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会画得很好,但是真正操作起来,才发现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赏各态之竹,理解笔墨之韵

在中国画中,画家往往将自己的生活境遇与情感体验通过笔墨变化投射在笔下的作品中。基于作者不同的艺术个性,笔下之竹也会呈现不同的艺术风貌。这需要学生既要关注自然物象与笔下物象本身,也需要类比不同名家作品,才能品味到写意画的奇妙之处。

(一)在工笔画与写意画的对比中了解写意文化

课堂展示元代任仁发《竹禽图》(图2)与明代徐渭《画竹》(图3)的作品,直截了当地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与表达,通过工笔画与写意画的直观对比,加深学生对写意画整体印象。

设问1:这两幅作品一样吗?

学生A:两幅作品,一幅有颜色,一幅直接以黑白水墨来画。

设问2: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不同?

学生B:左边的作品画得更细致、更逼真;而右边的恰恰相反,它更概括、简练。

设问3:你认为哪一幅是我们今天重点关注的写意画?理由是什么?

学生C:右边的一幅是写意画,单从字面意思猜测,不在写实,在于画出神韵。

小结:两幅作品,左边一幅细腻、逼真地表现竹,它是工笔的表现手法;另一幅简练、概括,也生动呈现了竹的特征,它是写意的表现手法。它能够更加直接表达画家内在的心绪或情感。

(二)观自然之竹,感受物象意态

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要想让学生对写意技法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还需要深入观察与比对自然之竹,这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1.观整体结构

竹的结构与其他植物的差别比较大,借助自然之竹的图片(图4)及相关资料,完成对竹结构特征的了解。

2.观局部形态(图5—图7)

学生观察竹子的整体是为画竹的构图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竹子的细节特征。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与表述。问:

(1)竹竿、竹节的形状与质地有怎样的特点?

(2)竹竿内部是怎样的?

(3)竹枝从哪里伸展出来?向上伸展有规律可循吗?

(4)竹枝形状、质地分别是怎样的?

(5)竹叶主要生长在哪里?大小一致吗?

(6)竹叶形状、质地分别是怎样的?

(7)竹叶经常呈现哪些样态?

3.品味竹子的文化象征含义

唐代白居易的《养竹记》记载道:“……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可见,在中国传統文化中,竹的特性与君子的德行能够完美地对应起来。

结合名家的文章以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从墨竹衍生拓展的内在特性升华到君子美德,从而了解墨竹的文化内涵。

以上从观摩名家笔下之竹到观察自然之竹,再到品味竹文化,以问题驱动,层层推进,让学生从技法到文化内涵都有所了解。

接下来进入到学习技法、品读中国画意象以及自主创作环节。

三、临各态名竹,掌握笔墨与构图

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要想在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临摹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从名家作品探究运笔与墨色,既有助于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写意画的特征,也能明确写意墨竹的一般步骤。

(一)探运笔与用墨

笔墨是写意画的灵魂,学习写意画,自然离不开笔法与墨色。

1.巧运笔,构墨竹之形

在學生对毛笔顺锋、逆锋、中锋、侧锋等运笔方式的认知基础上,提供墨竹局部示范图例,引导学生体验并思考:

(1)画竹竿,从哪里起笔?如何呈现节的特征?

(2)点竹节,有哪些方式?怎样用笔?

(3)画竹枝,与竹竿的运笔方式一样吗?

(4)画竹叶,起笔、行笔、落笔有什么讲究吗?多片竹叶有哪些典型的组合?

2.巧用墨,构墨竹之色

墨色相衬是中国画的精髓。探析墨竹的技法表现,离不开对墨色的斟酌与体验,根据已有的墨色认知以及相关示意图例,完成以下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1)画竹竿,一般用淡墨还是浓墨?

(2)点竹节,用哪种墨色?

(3)画竹枝,墨色一般是哪种?

(4)画多片竹叶,墨色怎么实现浓淡变化?

(二)临局部与整体,知写意步骤

写意画的学习还需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对应关系,要有统观全局的整体意识,而这样的认知不光要靠学生自主体验,也需要教师示范。

1.学生在构图中学习写意之法

写意画的学习,心中需先有整体意识,而后开始落笔。笔者在这个环节,先提供给学生连贯的示意图,明确画写意墨竹的步骤,再以问题驱动学生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不仅让学生熟悉写意画创作的一般步骤,也给学生在写意画整体与局部操作上提供启示与引导。问:

(1)你认为,决定画面布局的是墨竹的哪个部分?

(2)整体来说,画墨竹大致的顺序是怎样的?

2.教师在示范中推动教学效果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临写,发挥其课堂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学生最终的学习程度,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与示范,从而解决教学在技法层面的“漏洞”,真正实现“以学定教”。最后,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临写体会。

四、析名家名竹,构建意象之意

写意画不刻意求工,也不求其酷似,而是求其“意象”,这是画家的主观感受、审美情趣、感受方式与感受对象的有机融合,是画家心中的“道”。对于写意画的初学者而言,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技法的同时,品味意象的概念。

(一)名作识读,感受意象之美

通过技法的学习与创作,本环节再次进行名作赏析,引领学生感知艺术家心神领悟到的“道”。在课堂上,教师要展示北宋时期善于画竹的文同作品与翠竹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后展开思考:

设问1:与实物竹相比,画家笔下的竹枝、竹叶是怎样的一种造型或姿态?

学生A:看到一枝垂竹自左顺势而下,既而又翻转向上,像S形。

设问2:画家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竹子?

学生B:画家的用笔感觉很干脆,竹竿与小枝初看是相连的,细看却是断开的,感觉类似一气呵成的书法用笔。

设问3:相比其他作品,文同的墨竹有哪些特别之处?

学生C:相比同时代画家的作品,他的竹看起来更有生命力。

设问4:与实物竹相比,画家笔下的竹枝、竹叶是怎样的一种造型或姿态?

学生D: 感觉不像在画竹,更像在表现一个有品格的人。

小结:作品中,我们看到一枝垂竹自左顺势而下,既而又翻转向上,秀劲挺俏呈“S”形。用笔要使主竿与小枝相互勾连。竹节处采用自然留白技法,于随意处显出笔断意连。用淡墨表现竹叶背面和嫩叶新枝,用浓墨表现正面竹叶,细枝用浓墨,粗枝用淡墨,从而使得整幅画疏密有致,且画面富于层次。竹叶提、按、顿、挫的书法用笔,不再是像前人那样整齐对称,而是沿着枝干潇洒肆意地生长。正可谓做到了苏轼的那句“胸有成竹”。结合实物图的观察,不难发现,文同的竹并非一味迎合大众对“竹”的普遍联想,其高明之处在于将自身的正直与竹相联,而且将这种正直化为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枝条向下,也没有放弃向上生长。作品体现了百折不挠的人格精神。

赏析,能让学生明白写意画高超的技法以及画家主观情感宣泄是一幅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比其更重要的是引发我们对世间万物生命体验的一种共鸣或思考,即对“道”的领悟。

(二)理性梳理,构建意象思维

拓展以墨竹为创作题材的名家经典作品,鼓励学生表达个性见解:

1.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你想创作怎样的墨竹形象?

五、画胸中之竹,理解写意文化

这个环节是在临写名作的基础上,进入自主创作环节。

清初画家恽南田主张“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认为对于笔墨的情感表现需要创作者本身有所感悟。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时,再次提供给学生可以联想、想象或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诗句,从而创作出体现个人意趣的写意画作品。

在课堂上,教师既需根据学生不同个体水平、分层创作实践,也要关注笔墨、诉诸情感,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画面笔墨语言画胸中之竹,从而创作出体现个人意趣的写意画作品。

在最后的作业评价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化地评价自己的创作,既使学生巧妙地巩固本节课所学,也锻炼学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进行相对专业化表达的能力。对于初中学段的学生而言,作品的创作表达需要教师结合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引导性评价与修正(见表1)。

写意画教学不仅是技法的临摹与学习,更要对传统艺术精神和写意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要让学生知道,写意画创作不能脱离时代,要结合时代精神,根植时代沃土,融入对生活的感悟,这样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才能让观者留下沉思和想象的空间。

本文为无锡市江南中学人文学科示范中心项目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墨竹写意画墨色
我的植物朋友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闫正国墨竹欣赏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王光先国画作品
此刻话如歌
渴望
胶印机墨色智能控制技术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