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2021-09-09 08:15冯思雨彭卿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写意画徐渭工笔画

冯思雨 彭卿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提起徐渭不免会想起“写意”这个概念,关于徐渭和“写意”画风关系的研究很多,但对“写意画”名称的提出、画种的形成、发展,却很少有人深入研究。

从图1和图2[1],可知“写意”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汉代,而“写意画”却最早出现在明代徐渭的文章之中:“往在京邸,见顾恺之粉本,曰:斫琴者殆类是。盖晋时顾、陆辈笔精,匀圆劲净,本古篆书家象形意。其后为张僧繇、阎立本,最后乃有吴道子、李伯时,即稍变,犹知宗之。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又一变也。卷中貌凡八人,而八犹一,如取诸影。僮仆策杖,亦靡不历历可相印。其不苟如此,可以想见其人矣。”[2]

图1 唐明慧历代“写意”出现的频率

图2 冯思雨春秋战国到清“写意画”出现的频率

可见,徐渭认为“写意画”是草书盛行的产物。因徐渭本人擅长草书,可知这是徐渭本人亲身体验的结果,也是徐渭心中的书画发展史。同时也侧面体现出草书与“写意画”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草书在汉末兴起,其自由精神贴合着明代徐渭对“写意画”精神与笔法的想象。而文集中的“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3]以及“不求形似”[4]等都是徐渭对“写意”的主张。

二、清代“写意画”理论分析及其与“工笔画”并举

随着明代写意风气的形成,“写意画”在清代的文章中被提及21次。[5]相比较明代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清代画史画论对“写意画”有了更详细的阐述。“写意画”这个概念作为专有名词被提到并加以阐释为5次。[6]

1.恽寿平《瓯香馆画跋》借宋人之言来说明什么是“写意画”:“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7]实际上,强调的是用心与写意之间的关系。

2.方薰《山静居书论》谈到“写意画”的特点:“写意画最易入作家气。凡纷披大笔。先须格于雅正。静气运神。勿使力出锋锷。有霸悍之气。若即若离。勿拘绳墨。有俗恶之目。”[8]“气”是中国绘画史中的重要概念。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中的第一法便是“气韵生动”。到了明清之后,“气”是心学发展的重要走向。写意画重视“气”正是明清心学气论的体现。

3.李佐贤《书画鉴影》跋戴文进灵谷春云图短卷,提及戴进曾在卓鹤溪少宰处看到过一个山水册页是写意画,并称赞这个册页“在规矩之中,而神流缣素之外”,可见写意作为一种绘画风格是基于规矩同时要有“神”。“文进画法,探源于马、夏,而流极于蒋三松、蓝田叔辈,遂不免为世所訾。其实文进之佳作,固未可轻议也。昔曾于卓鹤溪少宰处,见其山水册页一开,系写意画,风韵独绝。兹卷乃工笔法,在规矩之中,而神流缣素之外,可谓异曲同工。后经思翁、退谷诸名公题跋,退谷并载入销夏记,称其设色布景苍秀,有宋元大家风,洵非虚誉。聂书甚有姿趣,董跋亦得意之笔。余得此于历下,为称快者累日。”[9]

4.迮朗《绘事琐言》记录了“写意画”对工具的要求:“凡写意画,多用生纸,既无勾染之功,亦无数层之渍,可以不必上矾。”[10]

5.王昱《东庄论画》说明“写意画”的画法:“精细可以力为雅健,清逸则关乎神韵骨格,不可强也。写意画,落笔须净。布局布景,务须笔有尽而意无穷。位置落墨时,能于不画煞处转出別意来,每有奇趣,正如摩诘所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也。”[11]

王昱“精细可以力为雅健,清逸则关乎神韵骨格”一句中,精细与清逸相对,正如工笔与写意相对。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写意画”这个概念独立的同时,“工笔画”也相对地成为了独立画科。通过中国基本古籍库的检索,统计出图3春秋战国到清“工笔画”出现的频率。“工笔画”在宋代出现了4次,都是噪音词。内容为欧阳修《归田录》介绍处士林逋“逋工笔画,善为诗”。此处的“工笔画”并非一个词汇。直到清代,“工笔画”才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与“写意画”并举。

图3 冯思雨春秋战国到清“工笔画”出现的频率

三、“写意画”作为一种画种的成熟发展

近现代以来,中国的美术家们开始吸收西方绘画、艺术思想,进而反思中国画,认识写意画的价值所在。1917年,俞锟《论述中国写意画于美术上之价值》在开头就阐述了中国写意画在美术上的价值表现:“是国民道德的进步”把中国写意画放在国家层面去阐述。随后论述了国外一些哲学家对美术的阐述,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等。民国时期的作者在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吸取西方优秀的先进的美术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积极将中国写意画纳入世界之语境做中西方绘画对比,如:“中国写意画者法自然而不利,自然居乎现象世界之中。而超乎现象世界以外,无利害之感情,而心无人,精神亦无穷之快乐,意味也。神韵也所谓合于理性而成于抑制作用者,也适合于美术之美者,尚有出乎中国画之上者哉!”[12]和“与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一点一画,一枝一叶,一草一木,没有自由写意的意思”[13]。以中西绘画对比和西方哲学家对美的阐释论述中国写意画的价值。

1935年,吴文质在《谈写意画》这篇文章中指出:“写意画是最不注重格局和形式的,中国画本来是一种不求贴合现实的东西,它是一种主观主义,注意性灵的呈现,重感情和内容的美,形成了一种超越性以气韵为主要条件。”同时指出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中的第一法“气韵生动”的中心地位,其他的都是为了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而创造的手段,独抒性灵是为了表现他高尚的情操,并论述了六法与写意画之间的关系。作者也同样指出书画相通的关系但不仅仅限于明代徐渭的草书而是融百家之所长,如柯九思著名的画竹理论以及南唐后主用金错刀法画竹。

吴文质同时又举出著名画家关于绘画的不同观点来论证写实与写意的画,如更加强调写实的苏东坡曾说,论画贵形似见于儿童龄,和更加强调写意的倪瓒也曾说过:“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同时指出“写意画”被这一时代人所欢迎,作者对同时代的风气进行针砭时弊的论述,认为同时代的画家们对艺术修养、文化内涵的提升并不太注重。

当下,“写意画”作为一种独立概念已成为常识,以下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对象,展开对当代“写意画”研究的调查。以“写意画”为检索词,对“写意画”研究的论文及期刊进行检索,得到切题的论文有237篇。

从图4可知,“写意画”研究在1980-1990年代还处于起步阶段,十年共发表论文和期刊3篇。1991年之后,开始连续出现发表论文的情况。1997年,出现一个小高峰10篇。2000年后,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中间虽有起伏,但基本稳定。2010年达到最高值20篇。

图4 冯思雨1982—2020年论文发表年度

从图5可以看出关于“写意画”研究的论文发表刊物的情况。其中《美术向导》发表10篇占论文总数的4%,《国画家》发表8篇,占论文总数的3%,《美术教育研究》发表8篇,占论文总数的3%,美术观察、老年教育(书画艺术)各发文5篇,各占论文总数的2%,《美术》《美术大观》各发文6篇占总数的2.5%。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对于“写意画”的研究无论是从传播角度还是研究角度都有了很大的飞跃。

图5 冯思雨1982—2020发表论文5篇以上刊物

综上而述,本文从古代画史画论到民国期刊再到当代中国知网,论述了徐渭提出了“写意画”的概念,清代“写意画”与“工笔画”并举,近现代以来作为一种独立画种,“写意画”日趋发展与成熟。“写意画”的独立,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写意画徐渭工笔画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风莺图诗
宋延生中国画作品
于诺工笔画作品选
中国传统“工笔画”画种名称溯源
葛明杰工笔画作品选
徐渭南腔北调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要点
吴绪经工笔画
须知书户孕江山——徐渭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