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裕华 李 勤
为客观分析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系统把握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方向、策略与突破口,促进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按照省教育学会《关于开展江苏省基础教育重大问题专项调研的通知》要求,自编调研问卷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评估细则(试行)》等相关文件,结合江苏普通高中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自编问卷,从学校治理、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4个方面设置调查选项,共25个子项,每题都用李克特量表的1~5分赋值,1分最低为非常不符合,5分最高为非常符合。
本次调研采用在线填写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参与调研的对象为全省各设区市所有普通高中的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普通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调查共回收问卷495份,其中有效问卷415份。样本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其中南京市(46份)、镇江市(49份)的问卷数量较多,其余各市基本均衡,均在30份左右。样本所在学校以四星级高中(317份)为主,答题情况基本能反映我省高水平普通高中的现状。参与调研的对象以普通教师(316人)为主,他们完成的问卷基本能代表一线教师对高品质高中办学和高质量教学实践的理解。
梳理调研问卷数据发现,四个选项中,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教师发展(94%),学校治理(93%),学生发展(91%)和课程教学(88%)。具体表现在:
1.学校治理方面
各地各校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91%),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首要任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心每个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发展。所有学校都高度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融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彻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每一个方面(93%)。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和普通教师都对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具体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对学校治理状况整体认可度较高,我省在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方面已经初见成效。
2.课程教学方面
各地各校均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课,并健全学校教学管理规程(88%),重视学科育人。各校普遍重视智慧校园建设,重视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87%)。不少学校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上做了很多努力,各类活动丰富多彩(88%),学生选择余地增大,大多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能被满足。在推进育人方式转变、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管理方面,不少学校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92%),有的还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业负担受到普遍关注。
3.教师发展方面
各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95%)。各校普遍重视以课程评价为抓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通过课程建设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90%);通过考试和命题改革,促进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方法的贯彻落实(94%)。各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强化青蓝工程的实践功效,鼓励教师主动发展,不断提升育人本领(96%)。各校积极构建激励体系,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93%),教师整体素质有较大提升。
4.学生发展方面
各地各校都能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国家认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94%)。各地各校都能摆正“育分”与“育人”的关系,坚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放在第一位,积极主动适应高考录取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要求,强化文化审美素养、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健康生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得到普遍重视(92%)。
1.学校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调查发现,在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要求,切实推动育人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等方面,校长(89%)的认可度低于中层干部(92%)、普通教师(96%)。在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内部治理方面,普通教师的认可度较低(85%)。这说明学校管理层对学校治理方面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已经意识到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学校办学思想还有待进一步端正。
在学校班子建设方面,学校中层干部(91%)和普通教师(87%)的认可度低于学校领导层(95%)。如何按照《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的要求,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更紧密融合,还需要跟进举措。
2.师生幸福指数有待提高
在团队文化构建方面,教师的认可度(86%)还不高,还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在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构建激励体系方面,中层干部(89%)和普通教师的认可度(86%)明显低于校长(100%),需要学校领导深入研究调动教师主动发展的方法,激发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耐力,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措并举推动名师团队扩容提质,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校长层面认为不符合和一般符合的为33%,普通教师层面认为不符合和一般符合的为40%,该数据相对其他题项的数据较高,因此如何构建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机制,满足学生主动、充分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仍需加强研究。调查对象在学校构建学生发展指导机制方面认可度也偏低(89%),如何全面构建学生发展的多维协同指导机制和实践机制,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更丰富的载体,还面临现实困难。各地各校普遍重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但教育的方式和形式还有待优化,效果还有待提升。在学生身心健康跟踪评价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
3.课程教学改革有待深入推进
面对选课走班、评价改革、控减学生负担等新的要求,各地各校的工作举措和目标达成情况差异较大:一些地区和学校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形成了切合校情、富有成效的改革经验,也有部分地区和一些学校等待观望、消极应付。
普通教师对课程标准执行情况的认可度偏低(82%)。一些学校还存在擅自增减课时、部分学科开设课时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在丰富校本课程、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方面,选择一般、不符合、很不符合的总计12%,校际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落实选课走班要求方面,整体认可度较低(86%),目前不少学校的学生选课走班还没有实质性进展,机制还有待完善,相关保障举措还需不断跟进。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新教材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现实情况却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都不充分,教师教学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控减学生学习负担选项,选择一般、不符合、很不符合的总计29%,是课程教学部分的9项内容中认可度最低的。全面压减学习时长和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破解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难题,道路还很漫长。在教学评价改革方面,选择一般、不符合、很不符合总计13%,如何对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方式、方法和效果均须进一步优化。在建设和应用智慧教育平台方面,四星级高中认可度93%,三星级高中认可度仅67%,不同地区同类型学校之间差距也较大,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全国教育大会之后,我省各类普通高中均能认真贯彻大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政绩观和发展观,加快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努力提高教育治理水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逐步完善,高品质发展已成为所有学校师生的共识,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品质提升取得阶段性成绩,实现了两个“进一步”:一是整体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增强,二是教师教书育人环境和学生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结合此次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建设高品质高中,是新时代江苏基础教育的重大任务。推进高品质高中建设,要对标国家和江苏省相关建设要求,健全学校治理机制,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推动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要加强学校管理团队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其向心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和管权,强化人文管理,充分调动中层干部和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和环节之中。要根据教育现代化要求,科学凝练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特点的鲜明办学理念和思想文化,提炼本校独有的校训校风,并贯穿、渗透到日常管理之中,推动校园文化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管理活动过程之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健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育人的机制,强化实践育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按照“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要求,围绕立德树人、学科育人,转变育人方式,完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发展机制,建立“协同化”的教师教学与研究团队。要强化和突出“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完善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建设一流的德育文化、教学文化和课程文化,以支撑和保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加强教师文化建设,突出其人文内涵、审美作用和教育意义,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要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发挥好评价的激励作用。
要瞄准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形成彰显校本特点、更加注重个性的多样化育人模式。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与高校联合培养、国际化合作等多种培养途径,为学生成长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机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丰富、学得有创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要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丰富校园生活,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高品质校园生活,切实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增进校园生活的幸福感,促进学生蓬勃发展,成就梦想。要积极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加强学科创新中心、创新类教育课程建设,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满足创新类人才充分发展的需求,积极培育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国家评价标准基础上研制适合省情校情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发挥正向指挥棒作用,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健康成长。
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开发并有效实施具有学校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最大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因校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积极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落地,满足不同学力、不同特长学生差异化发展需要。要依托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积极推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时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严格控制学生学习负担,通过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益。要健全有利于学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全面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和制度,切实加强对学生理想、学业、择业等的生涯指导。要在建好“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基础上,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方法的变革和教学形式的改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的学校治理模式和“互联网+”的课堂教学范式,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