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育人研究

2023-01-21 07:35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第二课堂育人

张 杨

(河南开放大学 宣传部, 河南 郑州 450046)

一、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实现 “三全育人” ,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第二课堂作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重要补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我国国情、了解社会,在受教育的同时增长才干。

传统的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中,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直处于 “从属” 地位, “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 , “教师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交流。 “三全育人” 视域下,有必要通过改变受教育的主导和从属关系,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呈现、活动方式、主导方式,改变教育评价模式来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

(二)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必经途径

2018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是在充分借鉴第一课堂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的基础上,设计第二课堂的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数据信息体系、动态管理体系和价值应用体系,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实现学生第二课堂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可记录、可测量、可呈现的一套完整的制度。

因此,第二课堂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严谨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探究依托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第一课堂育人实践,形成学校各部门育人合力,与学校立德树人任务紧密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响应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

2021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印发《河南开放大学(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 “以学生为中心” 的育人理念,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 “五育并举” 和 “三全育人” 工作走深走实,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和育人水平。其中,书院要承担第二课堂育人任务,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公民责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以及劳动实践教育五大块内容。

近年来,学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育人工作载体十分丰富,比如学生社团活动、竞赛活动、大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文艺演出等等,学校也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主题融入其中。新兴的技术和媒介,比如微信公众号、抖音以及其他的直播短视频平台等也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形式。因此,探究如何将新媒体、新技术转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思路成为学校育人模式改革的重点。

二、当前第二课堂育人的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育人现状,本文以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选取4个书院中的1000名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从基本信息、参与第二课堂的态度、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对第二课堂的评价四个方面共计20个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回收967份,有效问卷960份。

(一)第二课堂育人活动形式

当代大学生都是 “00后” 群体,问卷显示,95.67%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充满活力和个性的青年人,他们的性格特点有着个性张扬、乐于表现、心态开放、目标明确、敢于担当的特点,他们对过于教条以及过于政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非常排斥。当前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中有79.5%是采用单纯的课堂讲授和经验讲座模式,基本是 “灌输式” 教育。有55%的学生认为不得不去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重大时政和突发事件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的认同感普遍较低。

(二)第二课堂主题活动内容

目前,第二课堂活动的牵头部门是各书院、学工部、团委,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导师和管理人员负责,但是从事具体活动的老师中有三成以上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大学生第二课堂主题教育系列培训,不具备完备第二课堂的知识体系。有75%的老师是从自身角度和特长来开展主题活动;有63%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内容选择、流程设计、实施过程和活动的评价需要进一步提升其科学性。

(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评价

有78.9%和81.2%的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效果选择了 “可以很好地提高综合素质” 以及 “有些活动不错” 的选项。有52.9%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需要和学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效果。同时也有10%的学生表示对于活动达到的育人效果不是很关注,育人效果距离 “三全育人” 的目标有一定差距。这一数据表明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三、当前第二课堂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育人主体认知存在局限

首先,学生作为第二课堂育人实践的主体,受功利思想的影响,第二课堂的活动跟期末的学习成绩、评优评价等荣誉称号不挂钩,参不参与都无所谓,除非必须要向育人导师或者学业导师请假,索性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了,有的学生虽然参加了,但是到场基本是刷手机,无法全身心融入第二课堂的教学情境中。其次,第二课堂活动的牵头部门是各书院、学工部、团委,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导师和管理人员负责,但是从事具体活动的相关人员并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大学生第二课堂主题教育系列培训,不具备完备的第二课堂知识体系。大部分人员都是从自身角度和特长来开展主题教育工作,从而导致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流程的设计、活动过程的实施、活动的总结等环节科学性有所欠缺。

(二)第二课堂育人合力不足

学校的第二课堂教育效果不佳,不是因为领导不重视、教师不配合,而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环节主要包括 “三下乡”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挑战杯、社会调查类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类实践活动,大部分活动是由团委和学工部门组织,未能充分发挥其他职能部门的优势,形成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最大合力。[2]之前负责第二课堂教育的部门是团委和学工部,现在形成了书院制育人模式,这些部门的老师本身数量不多还身兼其他事务,且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与教师个人工作量并不挂钩。专业课教师教学工作任务较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方案,参与具体活动的组织实施,没有形成很好的育人合力。

(三)第二课堂育人评价方式操作性不强

第二课堂育人活动缺乏有效的评估方式。比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或者主题班会,活动结束以后,学生从热闹的活动当中回归到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高涨的热情很快平复,第二课堂的作用也趋于减弱。此外,学校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参加以及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等没有制定工作量计算办法,缺乏科学、规范以及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有时会出现调研报告弄虚作假、抄袭或者胡乱盖章出具证明材料的情况。教育者对于学生有什么样的收获缺乏了解,缺少如何加强和巩固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对其进行总结和反思、提炼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实施方法的动作。

四、第二课堂育人的创新实践

(一)找准第二课堂的育人主体

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第二课堂也不例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确保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全情投入。学生是第二课堂的主体,也是受教育的对象,第二课堂的育人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率和投入程度。第二课堂实施活动从最初的筹备、流程设计、宣传、活动实施的全过程都需要邀请学生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知。

首先,具有普遍意义的课堂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年纪大小、是否优秀,都享受同等的参与权利,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应尽可能地扩大其影响范围。其次,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做好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工作。比如,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中、辅导员在班会中、育人导师在答疑解惑中对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学校宣传部通过公众号、首页、视频号推送相关信息,学生自己设计海报、张贴展板画报等等形式进行多渠道宣传。最后,邀请学生对活动设计进行献言献策,发起网络讨论,尽可能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成为第二课堂活动的代言人,真正坚持 “以人为本” 。

(二)构建 “四位一体”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建设第二课堂教学中心,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保障体系、项目体系、过程管理体系、评价体系融合的 “四位一体” 育人体系。第一,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保障体系。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就业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军事训练等工作的统筹组织与管理,由书院总院负责,学工部、各书院、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实施。第二,构建第二课堂育人项目体系。建立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支持支付,探索学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发挥实践育人示范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坚持实施 “创业引领计划” ,开展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推进 “第一课堂+双创教育” 的深度融合;发挥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 等经典项目的带动作用,形成学校育人品牌。第三,构建第二课堂育人过程管理体系。借助第二课堂教学中心的管理功能,实现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全过程可记录、可呈现、可追踪的功能,保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真实、客观。利用平台大数据功能,为学生主体成长的多元化需求,定制个性化学习菜单和学习项目。第四,构建第二课堂育人评价体系。设计梯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保证所有学生能够参与到第二课堂中的通识类活动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该层次的评价标准为学生提高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等;要求有60%左右的学生能够结合第一课堂专业学习,进一步参与到第二课堂的中间层次活动,提升这部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拓展学生问题解决视角;要求20%的学生能够在一些竞争性的项目中,辅以相关资源,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这一层次着重评价学生的探索精神、快速学习能力等;最后设计对5%具备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该类学生的评价标准应该注重某些领域复合型技能的掌握。

(三)创新第二课堂育人载体

第二课堂育人内容形式日益多元化,对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起到极大促进作用,随着社会进步,部分载体形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工作需要[3],比如传统的讲座形式的授课,可以在爱国主义宣讲、 “红色文化” 宣传等活动中,适当引入播放优秀视频、邀请老红军讲红色经典、重走长征路等内容,来增加内容形式的多样性。

创新第二课堂育人载体形式建设,需要结合 “三全育人” 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内容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需求以及载体形式本身的特点。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手机、电脑、平板等媒介作用,从活动本身做好载体创新,比如着力突出 “育人” 功能,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凝聚学生喜欢的社团,发挥好社团的作用;结合创就业活动创新载体建设,通过报告会、社会实践、校友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实现创就业,提高创就业能力;结合助学工作创新载体建设,比如组织学生座谈会,做感恩演讲、自强报告,辅以咨询活动等,激励学生自强独立、感恩自信。

(四)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 “三全育人” “五育并举” 的目标,需要对学生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总体来说,要建立集客观记录、学分认定与综合评价于一体的第二课堂考核评价机制,即通识类的课程内容应该以硬性定量的方式来考核,以明确的第二课堂教学计划来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数量,同时要放宽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范围,增加学生实践的科目和种类。中间层次的考核评价以成果认定、考核评优为主,能够进一步扩大激励范围。

依托第二课堂教学中心,产出图文并茂的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将定量的数据和定性的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进行全面评价,为用人单位人才选拔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制定第二课堂学分与第一课堂学分转换机制,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扩大第二课堂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升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第二课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