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 峰
信息化技术在高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学校管理者通过大数据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分析、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在创新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获得学生学习、完成作业等方面的数据或信息,增强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此外,高中教学管理者可用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学校课程、课时、教室、师资等情况进行高效排课,以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幸福指数。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改变了教育管理模式,对高中教学管理者也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应确保每个学生都具备一种信息化观念,掌握一定的信息整合技术。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容易,这就要求学校机房建设、数字资源、信息化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软件环境优化同步进行。二是要加大高中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力度,一方面要将建设“数字化校园”作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另一方面要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线上校本资源库。在不少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的努力下,部分高中学校已经有了自己的线上资源库,里面囊括了最新的教学理论成果,还有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资源、微课等,但问题也比较多。主要表现为资源种类太少,不符合学校教学实际,资源内容杂而乱,管理无序,可利用的价值不大,不能真正发挥线上校本资源库的效用。
领导的重视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学校领导是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后盾,同时在维护教学秩序、规范校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是通过调查发现,有些高中校长并不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他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部门的事,传统方式一样能做好教学管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学校领导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能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及提升管理效率当中的作用;二是学校领导习惯用行政的手段去解决相关问题。三是教育部门评价体系不完善,忽视了对学校领导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评估。
网络基础设施是高中信息化管理的载体,要提升其管理水平,必须完善网络基础设施。高中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虽有进展,但由于设备陈旧老化,运行效率并不高。尽管极少数高中有自己的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等,但后期无人维护,年久失修,且设备系统内的资料多为宣传性材料,这使得绝大部分教师在讲课之前都去其他网站搜集资料,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仍然是以讲授为主。
通过调查发现,当下大多数高中学校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学校领导无法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足够财力,这就意味着教学管理信息设备维修、更新不及时。加之大部分高中学校都有教学压力和科研任务,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经费都投入到了教育和科研方面。一般来说,只要教学设备能用,并没有人愿意去维护、更新和保养。此外,在部分高中学校,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些高中学校尽管购买了电脑、显示器、闭路电视、多媒体白板等先进设备,但由于经常放着不用,加上教师对其操作不够娴熟,使得设备成了摆设。许多系统在建立后都成了“装饰”,专门用于宣传,进而也就无法发挥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有许多教师只会用简单的软件进行文本编辑,不会用信息技术搜集材料,也不钻研线上授课技巧以及微课开发。即便是一部分教师具备信息整合的意识,却未能将信息技术转化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手段。在备课环节,不少教师为了省事,基本上不会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他们认为只要完成教学目标就行,没有重视学生个人信息素养以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提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具体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育部门需要定期对学校领导、中层教学管理者、教师开展信息化培训。培训内容不应局限于网络技术教学,可适度增加信息化管理理念、信息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内容。必要的时候,可邀请专家或名校领导来学校召开座谈会或研讨会,分享一些优秀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案例,让学校领导感知推进高中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学校领导应从自身出发,研读有关高中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科研成果、文献等,从而正确认识高中教学管理信息化在新时期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价值,引导和激发教师不断精研业务,实现对整个学校教学的系统化管理。最后,上级教育部门要为教学管理者制订必要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方法,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规范可行。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为该项目设立专项经费。一方面要事先建立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预约系统,防止有限的机器闲置。在设备维护方面,学校必须开发一个良好的工作流程,从设备维护到设备维修,要做到及时更换有故障的硬件。同时,教师可从各个班级中选学生作为试听人员,以测试设备能否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学校针对信息化教学工作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的经费开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激励机制是基于能力、表现、责任、物质报酬的重要依据,因此学校在履行奖励机制前必须对各科教师就多媒体课程、课件、教学模式等进行综合评估。若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突出,学校应适度从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开支中拿出一部分给予教师以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
学校要适时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一方面,在实训开始之前教师应自主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教育设计理论,通过不断整合信息化知识、搜集各种学习资源、探究信息化教学范例等方式,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多参加市县教育部门组织的竞赛,进而不断积累信息化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在实训准备环节,学校管理者应带头开发适合地区和学科特性的教育信息化教材,里面的内容不仅应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还应包括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教学技巧等。在正式的实训环节,学校应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以提高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学大赛活动,通过大赛评选优秀教师,打造精品课程,在校内实行观摩讲座,促进教师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整合资源,包括整合硬件资源和整合教育资源两部分。由于目前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经费投入不足,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对现代教学来说是一大憾事,这些问题也影响了高中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应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手段。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一是要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创新课堂的教学中。进入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微信、投影、电子白板等各种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通俗化、形象化,使各学科的知识更有趣味、更容易被理解。二是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利用互联网资源、技术丰富课程内容,不断探索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法。三是要强化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将教材内容以思维导图、非连续文本、表格、视频、小实验等方式呈现,让课堂充满互动性、探究性和趣味性。此外,教师还要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高效教学系统。
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若不重视,就会使得学校缺少凝聚力、感召力,以及课程教学缺少感染力、吸引力。教育管理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精简了一些繁琐的管理工作流程,让管理变得更加公开、公平和民主,也减少了地域和时间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因此教学管理信息化在高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教师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