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不离其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导读策略探究

2023-01-20 18:43■文/罗
陕西教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保尔钢铁变化

■文/罗 蕾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多读书、读好书,对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着重要的作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一部社会主义文学名著,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高大形象,对后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笔者从创作背景、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情感塑造等变化入手,对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背景之变,追溯创作初衷

读者要想真正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优秀作品,必须深入作者的成长背景与小说的创作背景,追溯与分析作者的创作初衷,这样才能更为深刻地感受小说的魅力,体会其中的变化。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1930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于1933年完成,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一生是变化与精彩的。190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进入当地的火车站食堂打杂,14岁进入发电厂给司炉工、电工打下手,还做了很多杂活。早年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看似平平无奇,但他15岁时就加入了乌克兰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红军并参与苏俄内战,不幸的是他因头部、腹部多处受伤,以及右眼失明离开了军队。虽然奥斯特洛夫斯基25岁时已经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但他依然坚持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说,这部小说的创作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凸显了主人公保尔崇高的革命主义信仰和道德品质,使得保尔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为了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人生轨迹,笔者让学生自主搜索素材,鼓励学生说一说作者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原因,以此加深学生对小说作品的理解。

二、环境之变,借鉴写作手法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作者用生动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不断变化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进一步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揭示了主人公保尔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赞美了保尔永不服输的顽强毅力,及其不怕艰苦的执著信念。笔者通过分析小说不同的环境描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写作手法。

例如,为了体现战后小城的萧条及人们对战争的恐慌,作者使用了这样的词汇与语句:“遍地的战壕”“纵横交错的带刺铁丝网”“整整一个星期,小城都是在隆隆的炮声和清脆的枪声中醒来或入睡的,只是到了夜深的时候,才安静下来。偶尔有一阵慌乱的射击声划破夜空的沉寂”“大炮张着黑色的嘴,又凶狠地发出可怖的吼叫声”……这些文字带给学生形象生动的画面感,能够让学生产生阅读共情,体会战争的可怕与残酷。又如,为了凸显冬妮娅内心的郁闷与惆怅,作者使用了这样的词汇与语句:“这儿什么都没有变,还是那些一排排精心修剪过的覆盆子灌木丛,依旧是那些设计成几何图形的纵横交错的小路,路边依旧栽种着妈妈喜爱的三色堇花,花园依旧是那个一尘不染、井井有条的花园,处处都显现出一个饱学的园艺师追求一丝不苟但又过分苛求的手艺。但是,令冬妮娅烦闷的恰恰是这些打扫得十分干净、设计得十分整齐的道路。”这几个“依旧”将冬妮娅心中的烦闷展现无遗。

虽然作者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并没有使用繁杂、华丽的词藻,但是文章的语句将环境、心理、情绪都描写得非常到位,笔者要求学生模仿借鉴这些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情感之变,思忖青春悸动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情感变化不仅展现了他的爱情观,同时也凸显了他坚定的革命思想与极具个性的人物性格。通过保尔的情感变化,读者可以感受到保尔的思想变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保尔与冬妮娅之间的爱情与情感变化,他俩初次邂逅于池塘旁,虽然保尔和冬妮娅之间有着身份地位、成长背景的巨大差距,但冬妮娅谦和、温柔、爱憎分明、正义感十足,彻底吸引了保尔。通过分析这一情节,学生很容易被保尔和冬妮娅之间的懵懂爱情所打动。保尔与冬妮娅的爱情最初也是真挚、狂热的,保尔甚至为了冬妮娅做出了很多疯狂的举动:一连工作好几天,不惧危险纵身跳下悬崖,即使后来受伤昏迷不醒,保尔依然念叨着冬妮娅的名字。少年时代的保尔虽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已将冬妮娅看作自己人生的伴侣。作者将二人的爱情描写得非常浪漫,让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这种从相识、相知,再到相恋的情感变化。但保尔和冬妮娅之间的爱情最终却是以悲剧收尾的,他们二人之间阶级立场有着很大的差异,物质条件、精神层面等均不匹配。笔者让学生感受爱情浪漫气息的同时,从字里行间、人物互动中体会他们物质与精神上的差异,从而了解他们情感变化的主要原因。

四、心理之“变”,探寻相关细节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人物的心理是随着其成长发展发生变化的,为了捕捉这种变化,笔者鼓励学生对小说的细节进行了探寻与分析。学生发现作者将主人公保尔的心理描写得极为细致,不仅有自我交流与对话,还有人生回顾与反思。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了这些心理描写细节,以此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

例如,保尔丧失行动能力时,心理与情绪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甚至一度举起枪想了结自己的生命,但经过反思他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思考:“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这种心理斗争与变化更能体现保尔坚韧不屈的品质,学生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对保尔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了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不乏深入且细致的心理描写,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保尔心理的变化发展,让学生从中掌握心理描写的重要性,从而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

五、时代之“变”,引导深度思辨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活背景与保尔的生活背景有着明显的差异,小说中的“保尔精神”是否值得弘扬是教师必须探究的话题。笔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对小说中的“保尔精神”进行了探究,帮助学生发展思想认知,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从而使学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笔者在教学初始让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与这本小说的时代背景有着明显的差异,我们是否应该弘扬小说中人物的精神与思想?”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阅读完小说第一部后,对其精神内涵进行了提炼。学生就会发现主人公保尔对共产主义社会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探索和一代代共产主义者的不懈奋斗,纵使社会发展、时代变革,保尔的精神也是值得继承发展的。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更为理智地对小说进行了分析,他们一致认为应该继承保尔的顽强意志,避免吸收他简单、盲从与偏执的思想。

六、成长之“变”,感受坚强意志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坚强的保尔,对于中学生而言,通过阅读从中可以了解保尔坚毅、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

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对主人公保尔的精神价值与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学生认为保尔始终坚持着对自由的崇尚,但身处社会底层长期受到压榨与剥削,他十分仇恨欺压穷人的老板与花天酒地的富者,从小就有一种反抗精神,在进入电厂工作后更是激发了他对自由的向往,他将自己人生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对生命真谛的探寻中。这样的保尔是顽强不屈、不言放弃的,即使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感染上了肺炎,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轻易接受命运的安排,靠着顽强的斗志让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辉。十月革命期间,保尔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遭受的压迫,都没有使他因此而放弃,他时时刻刻都准备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一直在顽强拼搏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成长中的变化,探究保尔钢铁般的意志,以及保尔顽强坚韧的性格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生动而又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无论是在语言描写上,还是在人物塑造上都充满了精彩的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细致的阅读,让学生从中了解这部小说中的“变化”,学习主人公保尔的高贵品质。

猜你喜欢
保尔钢铁变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从9到3的变化
救朱赫来
“钢铁侠”
这五年的变化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奈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