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思政课”的高职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性提升策略
——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1-11 13:23韩晴立
关键词:政课大思公开课

韩晴立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04405)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要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育人功能。在新时代,高职红色文化育人对青年有政治引导、道德示范、精神感召和价值塑造等功能。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要让红色基因,浸进血液、浸进心扉。”我们要在未来形成一种以红色基因传承中国历史,以红色精神武装青年头脑,以红色文化引跑未来的新景象[1]10-11。

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等,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取得实践成效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大思政下高职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提升策略。

2 概念和内涵

2.1 红色文化育人

红色文化育人“是育人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育人载体,依托相应的媒介,通过有效的育人途径使大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中认知红色文化资源并积极内化红色精神和红色优良传统,继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外化成高尚行为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育人实践活动。”[2]

2.2 “大思政课”和大思政

“大思政课”是指培育学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大思政’是一种人本教育观,也是一种立体工作格局,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应然状态。整体优化性、全员参与性、平台开放性、内容针对性和过程渗透性是‘大思政’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致力于构建‘大思政’格局,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的应有之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要求以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战略举措。”[3]

3 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现状

为了了解红色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的实施现状,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中进行专题访问并开展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33份。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存在以下问题。

3.1 现有的红色文化育人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红色文化育人活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86.49%认为“活动形式要更贴近学生实际,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81.08%认为“要更多地开展实践类活动,加强实际影响”;71.17%认为“要深化红色文化育人的内容”;64.26%认为“要扩大影响范围和宣传力度”;52.25%认为“要减少活动数量,提高活动质量”等。可见,现有的红色文化育人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3.2 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参与率高,但整体效果一般

调查问卷对高职学生接受红色文化育人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学生广泛参加了青年大学习、红色主题团课和信仰公开课、团中央、团省委网上推送的相关精品团课和诵读学传活动等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活动的总体评价数据见图1。

图1 高职院校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参与程度和活动后感兴趣程度

高职院校学生对各红色文化育人活动的参与率普遍较高。而他们对不同的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反馈不同,普遍不够满意。因调查的局限性,这里红色文化“全员育人”范围仅为调查中活动所涉及的人员,从大思政角度看应放眼到全社会。

3.3 对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调查问卷中,66.97%的学生认为需要对红色文化育人“加强重视程度”。据进一步了解,有的学生因接受了红色文化教育,才意识到之前的理解和认识与实际有较大偏差,才认识到了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3.4 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环节有待改进

在调查问卷中,86.49%的受调查者认为实践教育更为有效且需要改进,而“有趣的课外实践方式,尤其是走访校外红色教育基地”是最吸引他们的红色文化育人的一种方式。受访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参观走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对红色主题相关的沉浸式体验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印象。但因活动经费、组织难度和疫情问题等原因,课外实践体验活动覆盖学生人数相对较少。

4 高职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性提升策略

4.1 重视“大师资”,讲好红色文化

高职院校要把红色文化育人放入“大思政课”的多维度综合教学评价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邀请战斗英雄、劳模等先进代表以及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进校充分参与、指导红色文化“大思政课”的教学。提高教师的红色文化育人能力,把红色文化讲深讲透,使之入脑入心。

教师要更新观念,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自我意识[4],并把红色文化育人当作实施课程思政的有力抓手。红色文化包括伟大建党精神,也包括当代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的精神、消防救援人员无畏奉献的精神、科学家精神、航天精神和抗疫精神等。教师要研究红色文化教学内容,选取有针对性和适切性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广受关注的时事是红色文化育人的好题材。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国人振奋。教师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有利于加强效果。在组织学生收看直播的基础上运用小组研学、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活动,课后开展征文、朗诵、故事会等形式广泛推进航天精神的学习和内化。如果邀请相关的航天工作者进校参与教学则效果更佳。

4.2 搭建“大平台”,优化整体实效

学生对在思政课开展的红色文化育人兴趣程度最低,83.48%被访者认为红色文化育人应当“增强与学习、工作、生活之间的联系”。红色文化育人的各教育主体要以红色教育为己任,思考和研究如何突破各自的局限性,实现协助融合,共同撑起大思政格局,增强实效。

4.2.1 教学与德育配合,加深校园文化的红色印迹

2022年3月21日,江苏省团省委高校工作部发布了《2022年全省高校“信仰公开课”工作提示》。信仰公开课在原有的新思想公开课、素养公开课、梦想公开课、青马公开课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劳动公开课和体育公开课。可见高校学生思想工作不仅仅是思政课老师、辅导员的工作。“大思政课”是全体老师的课程。

高职院校应顺应形势,教学和德育相互配合,共筑红色校园文化。在红色文化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和社会活动。在班会课、团课、团干部上讲台、信仰公开课及其他学生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延伸课堂内容、深化教学效果。

以旅游专业为例,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背景知识,课后围绕拓展知识开展相关活动,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邀请英语老师作为评委开展红色文化导游词翻译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红色文化内容双语表达能力;组织相关的红色故事演讲比赛,有利于锻炼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2.2 校内与校外共联合,社会实践助显红色

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建好用好红色实践基地。把课堂搬到红色博物馆、纪念馆和科研所等更多现实场景中去,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红色文化精髓,从而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

学生是红色文化的传承者。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江阴要塞之地,渡江战役第一船、要塞司令部和刘半农的故事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江阴职业学院的学生除了打卡、参观、走访,还利用高职生的优势主动承担志愿者实践工作,比如:由学生承担节假日红色讲解员的角色;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如何维护或者重建红色文化建筑的工作,还可以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所学的商务英语、媒体视觉等专业知识,进行双语解说,发挥所学专长。

学生社团还参与当地政府、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单位组织开展的红色市民文化活动。2021年7月在江阴大剧院开展的“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江阴青年原创情景音诗画剧《要塞记忆》就是很好的学习案例。广泛的影响力和较大的成就感大大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4.2.3 线上与线下巧结合,媒介资源拓染红色

要充分利用学习平台、精品直播课、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基地、广播等媒介资源。“校园文化熏陶的隐性教育法、新媒体为主导的网络教育法在一定程度上扩充红色文化的曝光率、了解度和覆盖面,从而实现对红色文化从认识量的增多到认识质的飞跃,即精神认同。”[1]15

一方面,重视红色校园文化熏陶作用,形式服务内容。要利用公寓、教室等教学场所,通过校园网、广播等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中渗透红色文化。如:校园广播轮播红歌,投票产生校园红歌排行榜,作为宿舍红色演唱比赛歌单,并奖励获奖宿舍参加暑假红色老区社会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要更多依靠线上资源。“青年大学习”是全国学生团员学习的平台,其中包含许多有关红色文化内容的精品课程。我们在每期打卡学习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利用这些精品课程,在团总支、团支部或者团学习小组中组织信仰公开课、团课或者学习会,选择具体的红色文化内容开展深入学习、研讨、交流学习心得等。

“在融媒体时代,青年学生更期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效的信息,因此,传播内容的优质程度和精炼程度极其重要。”[5]我们应当在延续这种方式的同时,加强对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利用,拓展红色文化育人渠道,精心挑选红色文化育人材料,在育人活动中加强渲染力。

4.3 构建“大课堂”,完善评价体系

《方案》要求“高校要普遍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协调,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积极整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参与组织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这需要配套构建和完善大思政评价体系,通过各条线整合评价内容来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办法,利用多种评价手段,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施成效。

教务部门整合思政课和其他课程的教学评价。宣传部、学工处和团委等部门对以红色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开展的各级各类活动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比如在红色文化知识竞赛,参与和获奖应以相应的分值计入红色文化育人评价部分。整体评价应当纳入到学生入团、入党、评奖、评优等选拔中,作为思想基本条件进行考量,纳入红色文化育人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其更多细节需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中完善。

5 结语

高职红色文化育人在“大思政课”实现“大课堂”“大平台”和“大师资”建设的过程中,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在加强教师全员育人的基础上,利用校内外各方资源,加强多方合作育人,重视社会实践,提高整体实效,日益满足学生需求。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在“大思政课”的建设中不断调整策略,以确保其实效。在《方案》出台和指导下,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有望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政课大思公开课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路径探析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疫情之下线上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