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苗苗 李转平
(铜川市人民医院(南院)超声医学科,陕西 铜川 727031)
盆底主要维持膀胱、子宫以及直肠等女性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一旦其盆底结构或者功能出现障碍,可导致盆腔脏器位置及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引起盆底功能性障碍[1]。而盆底功能性障碍中包含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若未能够尽早发现并及时给予对应处理,随着疾病持续加重,可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由此看出,尽早发现、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及预防在保障女性安全上至关重要[2]。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的完善发展,四维超声被广泛应用于产科,其可从多个层面动态观察患者盆底结构的具体情况,经后期处理后获得清楚的图像,可清楚的观察到整个盆底组织结构[3]。因此本文展开试验,结果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盆底功能性障碍患者82例,年龄23~37岁,平均(31.05±2.48)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5±0.42)周;产次1~4次,平均(2.63±0.51)次;剖宫产22例,阴道分娩60例;体质指数19~28 kg/m2,平均(24.36±1.51)kg/m2。纳入标准[4]:均属于单胎妊娠;与临床诊断相符,经各项检查确诊;患者与亲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盆腔手术史、盆腔器官脱垂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盆底损伤、前置胎盘、慢性咳嗽、早产、长期便秘者;存在四维超声禁忌症。
1.2方法 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 E10)及MR6C探头,调整频率5~10 MHz,要求患者排尽膀胱,协助其采取膀胱截石位,将耦合剂涂抹在阴道探头上,并套上避孕套,使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下缘会阴位置,仔细观察盆底正中矢状位切面,同时检查Valsalva动作及静息状态时盆腔脏器具体情况。将获得图像传送至专业工作站,选择4D View离机分析软件重建数据资料,并在重建的四维图像上检查肛提肌形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分娩、产次及年龄患者的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旋转角、膀胱颈活动度、膀胱颈倾斜角以及Valsalva、静息、缩肛状态的肛提肌裂孔面积(LHA)。
2.1不同分娩方式的盆底结构参数对比 阴道分娩组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旋转角、膀胱颈活动度、膀胱颈倾斜角以及Valsalva、静息、缩肛状态的LHA均高出剖宫产组(t=2.754、5.940、4.647、4.502、3.469、5.109、3.661,P<0.05)。见表1。
表1 不同分娩方式的盆底结构参数对比
2.2不同产次的盆底结构参数对比 产次>2次组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旋转角、膀胱颈活动度、膀胱颈倾斜角以及Valsalva、静息、缩肛状态的LHA均高出产次≤2次组(t=5.423、4.927、3.794、6.051、2.990、3.629、2.990,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产次的盆底结构参数对比
2.3不同年龄的盆底结构参数对比 <30岁组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旋转角、膀胱颈活动度、膀胱颈倾斜角以及Valsalva、静息、缩肛状态的LHA与≥30岁组相比无差异(t=0.105、0.203、0.130、0.226、0.282、0.341、0.885,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的盆底结构参数对比
经分析发现,孕期、分娩的生理性改变可导致女性腹压升高,激素分娩异常,并降低胶原,使得盆底解剖结构以及生理结构发生变化,最终造成盆底组织松弛、盆底肌力降低,逐渐发展成盆底功能性障碍,不仅危及女性机体健康,同时降低其生存质量[5]。
四维超声作为产科常见的检查方式,存在操作简便、可重复、无创等优势,同时可规避阴道与直肠气体的影响,动态下观察膀胱颈耻骨联合的情况,更加直观看到盆底结构变化[6]。本文结果显示,不同分娩方式及产次患者在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旋转角、膀胱颈活动度、膀胱颈倾斜角以及Valsalva、静息、缩肛状态的肛提肌裂孔面积(LHA)上差异显著(P<0.05),但不同年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说明分娩方式及产次对盆底结构存在较大影响,而四维超声在诊断疾病上意义重大。其中阴道分娩期间,胎儿可对盆底组织造成压迫,并牵连阴道与周边组织受到挤压,进而造成产道拉扯、会阴裂伤、盆底肌肉纤维受损以及神经损伤等,同时降低阴道张力,提升盆底支持结构承受的压力,最终导致盆底功能障碍[7]。而剖宫产时,胎儿未经过阴道生产,仅可能在妊娠期间对盆底结构造成压迫,因此剖宫产对患者盆底结构的影响较小。另外生产次数较多者,可导致盆底组织结构反复受损,从而导致盆底功能性障碍的风险大大提升[8]。
综上所述,四维超声在盆底功能性障碍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可清楚观察到患者盆底组织结构,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