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伤护理管理应急预案在突发灾害群体伤救治中的应用探讨

2023-01-11 12:05陈敏娟左霞谈定玉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24期
关键词:抢救室护工伤员

陈敏娟 左霞 谈定玉

(扬州大学临床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突发灾害群体伤是指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造成3人以上的伤员事件的总称[1],具有群体性、复杂性、突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对参与应急处置的医院管理人员及临床医护人员等均有较高的要求。突发灾害群体伤的救治成功率一方面体现医院整体医疗护理应急处置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衡量医院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预案管理是临床应对突发灾害群体伤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实施规范护理急救流程,为提供专科化治疗和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3]。目前,国外在护理突发事件预案的制定及实施上已取得一定效果,国内部分医院仍缺少应急预案或预案难以实施的情况。应急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及标准化等仍有待提高。鉴此,本院制定群体伤护理管理应急预案,包括人员设置、抢救分区、分类标识、多学科协作诊疗、核查表及急救流程等相关内容并应用于突发灾害群体伤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9年1月启用群体伤护理管理应急预案,故将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40例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符合突发灾害群体伤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无手术禁忌证,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恶性肿瘤患者。(4)妊娠期女性。本研究经苏北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21KY243-1)。观察组平均年龄(49.57±3.64)岁,颅脑损伤13人,胸腹联合伤12例,脊柱损伤2例,骨盆骨折5例,四肢骨折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9.71±3.80)岁,其中颅脑损伤11人,胸腹联合伤9例,脊柱损伤1例,骨盆骨折7例,四肢骨折1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受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方法

1.2.1建立群体伤护理管理应急预案 首先成立应急指挥小组,组长与副组长分别由院长、主管医疗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担任,小组成员包括护理部副主任、急诊室护士长等。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1.2.1.1人员设置 (1)成批重伤员3~5人或轻中度伤员10人以内,急诊室护士长直接领导和指挥抢救工作。预检班护士立即逐层汇报,根据数量通知当班医护人员、创伤中心医护人员、急诊系统备班医护人员等。必要时通知科内抢救小组、机动抢救小组成员做好准备,并通知护工备好所需车辆及护送人员,并集中至急诊等待。(2)成批重伤员5~10人或轻中度伤员≥10人时,预检班护士立即按制度逐层汇报,通知当班医护人员、创伤中心医护人员、急诊系统备班医护人员、科内抢救小组、机动抢救小组成员,同时通知护工备好所需车辆及护送人员,并集中至急诊等待。护理部主任及相关领导担任现场总指挥,调集急诊系统护理人力资源和医院应急抢救小组成员和全院的后备力量参加抢救。(3)每10名增加1名检伤、信息总录入护士,负责编号、初步检伤、指挥、调度、登记及汇总工作。

1.2.1.2分区抢救 (1)红标、黄标:安置于急诊抢救室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若床位不够可在急诊大厅增加床位。本院急诊大厅已预留应急氧气、空气和电源接口。(2)绿标:安置于急诊各专用诊室、或者在急诊大厅以黄色警界线设置临时观察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必要时调整救治区域。(3)黑标:根据情况安置于特定区域。注意动态评估,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处置区域。如批量伤员随身物品较多,放置于指定区域,集中管理。必要时对无名氏及相关物品拍照留存,便于查找。同时,对于急诊大厅注意设立普通急诊分诊点,并与群体伤区域分开,以保证普通急诊的正常就诊。

1.2.1.3分类标识的应用 (1)负责信息总录入的护士与检伤护士按照送入医院的顺序,依次给悬挂编号牌,每位配备有对应编号的文件袋,内含红、黄、绿、黑4种颜色的色卡、护理记录单等相关资料及医、护、护工袖章(根据病情级别,用相应颜色的色卡做好标识)。(2)信息总录入护士佩戴印有“信息录入口号”的黄袖章;医护、护工分组进行配合抢救,由总录入护士发放与编号一致的文件袋给责任护士,责任护士佩戴黄袖章,医生佩戴绿袖章,护工佩戴红袖章,袖章编号相同的医生、护士、护工负责同一患者的抢救。(3)行政总指挥穿印有“总指挥”字样的背心;医疗总指挥穿印有“医疗总指挥”字样的背心;护理总指挥穿印有“护理总指挥”字样的背心。

1.2.1.4多学科协作诊疗 基于创伤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由急诊医学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及心脏大血管中心共同成立,共同制定群体伤救治MDT团队启动流程,由创伤中心主任全程负责组织危重伤员MDT讨论,制定最优治疗方案。

1.2.1.5核查表 (1)制定群体伤汇报清单[4](包括事故的性质、事故发生地点、送入院伤员的数量、预计到达医院的时间、伤员的病情和联系方式;汇报相关部门、领导、医生团队、护士团队及电话等),按清单内容逐一登记、汇报。(2)制定群体伤处置清单[5],根据事件性质准备不同物品,包括常见急救药品箱、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箱、止血包扎物品箱、骨折固定物品箱、胸腔穿刺引流箱、紧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物品箱及加压加温输液输血物品箱等。专人管理,班班交接,定期检查更新,以备应急使用[6]。(3)制定转运清单[7],包括转运前病情评估、转运风险等级、所有检查结果、输液输血、各种引流管道是否通畅、转运所需配备的仪器和药品、转运路线安排、转运安全防范、转运交接、接收科室床位、随身物品等内容。转运前对照清单一一核查,确保的转运安全、高效。

1.2.1.6急救流程 (1)伤员到达前:预检班护士在接到伤亡3人以上的突发事件、重特大交通事故等救援电话时根据群体伤汇报清单逐一登记、汇报。同时立即按急诊批量伤员应急处理路径表获取及报告制度逐层汇报、根据患者数量通知当班医护人员、创伤中心医护人员、科内抢救小组、机动抢救小组成员,必要时由护理部主任及相关领导调集急诊系统护理人力资源、医院应急抢救小组成员和全院的后备力量,通知护工主管备好所需车辆及护送人员,保安畅通救护车通道及设置区域警戒线、维持现场秩序。会诊批量伤员应急处理路径表,见表2(扫描二维码获取)。预检班护士负责发放院总指挥、医疗总指挥和护理总指挥的马甲,并在急诊大厅建立临时抢救指挥部,统一相关抢救信息收集、整理、汇总及输出。(2)伤员到达后:信息总录入护士根据伤员入院顺序依次编号,检伤护士根据伤员病情级别用分色卡进行标识、悬挂编号牌。预检班护士为伤员建卡,发卡,进入绿色通道信息系统。责任护士在伤员输液架上也悬挂与其编号相同的编号牌(内插有与病情级别对应的色卡),全程负责所管伤员的抢救治疗、化验检查和护理等,并作详细的护理记录,伤员处理结束后收回编号牌和医护记录单等物品,将病员相关信息向总录入护士汇报并作登记。临时抢救指挥部内设抢救信息展示牌,主要显示每位伤员的编号、主要病情、危重程度、重要诊治措施(如CT检查、输血、手术和会诊等)、最终去向及特殊备注等。信息总录入护士及时做好信息汇总、汇报工作。

1.3观察指标 (1)应急响应时间:接到批量伤员通知至抢救仪器、人力、物力按需到位的时间。(2)抢救室滞留时间:伤员在抢救室停留的时间。(3)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人数/伤员总人数)×100%。(4)转运安全规范执行率=(转运规范执行人数/伤员总人数)×100%。(5)家属满意度:根据常规急诊满意度调查表结合群体伤救治情况,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并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检伤流程、救治时效、救治效果及医护人员照护4个维度共计2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代表很不满意,“2分”代表不满意,“3分”代表一般,“4分”代表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2组患者应急响应时间和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成功率、转运安全规范执行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2组患者应急响应时间和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成功率、转运安全规范执行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分级应急预案能有效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为救援提供技术路线、指明实施方向[8]。张英辉等[9]认为根据伤员数量和特点建立应急响应级别有利于合理调配应急人员。本研究中急诊接到群体伤事件的电话通知后,立即根据预案及事件预估伤员数量启动分级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到个人,根据人力资源安排最快速度召集相应数量的管理、医疗、护理、保安和护工到达急诊等待伤员到达,并同时准备足够数量的平车、伤员资料袋、常用抢救物品和相关背心和袖章,通知血库备血、创伤病房和急诊手术室做好相应准备。护理人员指导保安在急诊入口通道和急诊大厅设立警戒区,一方面为救护车保障路线通畅;另一方面为日常普通急诊设立独立就诊路线,以保障群体伤抢救高效实施的同时不影响普通急诊的救治。警戒区的设立也避免了不相关人群的围观,亦可为后继可能的更多伤员提供了必要的救治场地扩容空间。因此群体伤护理管理应急预案的应用使得我院群体伤的处置和救治从“被动”变为“主动”,不仅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间,同时为提高救治成功率创造了前提[10]。

3.2分级应急预案可缩短群体伤员抢救室停留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抢救室滞留时间是体现群体伤救治效率重要的指标之一,与最终救治成功率密切相关。赵晓春等[11]、章霞等[12]表明,简化绿色通道工作流程可以使伤员尽快得到有效救治。我院基于信息系统实行电子化绿色通道,分诊护士为伤员创建“一卡通”进入绿色通道系统,医生可以直接开具抢救及检查医嘱,打印导诊单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避免了传统的手工开具检查单及院领导审批签字等环节,节约了时间。Pinger T等[13]研究表明用号码牌对进行标识,在号码牌上对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在我院群体伤护理管理应急预案应用之前,群体伤的救治现场常常比较混乱,滞留时间长。急诊抢救室内同时有比较多的伤员、医生、护士、陪同人员、管理人员、护工及保安等,相应人员没有明显标识,嘈杂拥挤的环境中没有统一的信息展示牌进一步加剧了抢救现场的混乱。本预案实施后,每例患者名都配备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危重患者同时配一名护工,所有人员都有显著标识和编号,全程负责诊治和检查直至收入病房或进入手术室[14]。在救治过程中,信息录入员随时将所有重要信息传递给临时指挥部,并展现在信息展示牌上,以利于医疗、护理及行政总指挥的决策,同时保证了信息输出的统一和准确,利于舆论监督和舆情控制。

传统群体伤救治过程中,因伤情复杂,往往需要多个科室会诊,耗时长且常难以决定重要治疗措施。我院基于创伤救治中心成立MDT团队,由创伤中心主任全程负责组织MDT讨论,制定伤员最优治疗方案,做出重要决策,并协助分流[15-16]。我院群体伤护理管理应急预案制定了多项核查表,包括群体伤汇报清单、群体伤处置清单和转运清单。(1)群体伤汇报清单方便分诊护士接到批量伤员救治通知后按照清单内容进行逐一汇报、登记,避免因慌乱而造成遗漏。(2)群体伤处置清单根据批量伤员事件性质准备不同的急救物品箱,避免抢救时多次往返取用物品造成抢救延误。(3)转运清单指导医护人员对伤员规范转运,确保转运途中安全。以上综合措施使得群体伤抢救忙而不乱,有序高效进行,有效缩短了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转运安全规范执行率。

3.3群体伤护理管理应急预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我院群体伤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以抢救生命为宗旨,所有流程的制定均从伤员的角度出发,以伤员的利益为重,所有伤员到达急诊后一律进入电子化绿色通道,实行先治疗后付费原则。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后勤保障部等部门保证应急人员和物资的调配,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和决策。急诊室、创伤中心、专科病房、手术室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又紧密合作,各项工作有效衔接,提高了救治效率和救治效果,从而有效提高了满意度[17]。

综上所述,群体伤护理管理应急预案运用于突发灾害群体伤中效果显著,对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转运安全、缩短抢救室滞留时间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可进一步提高医院群体伤救治水平,值得借鉴和推广。但本研究中单次群体伤员人数均在10人以内,对于10人以上群体伤员的应用尚无研究数据,可能仍存在不足,因此在护理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应急预案修订机制,每次突发群体伤救援后或救护演练后,开展医护联合讨论,对本次批量伤员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与救治水平,建设专业化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

猜你喜欢
抢救室护工伤员
北京护工故事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工管理中的应用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核污染伤员医学洗消站的建设要点
我爱瑞金之温情抢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