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孵化名师A-STAR驱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11 19:03肖红春王献英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科院研修名师

肖红春, 王献英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广东 深圳 518024)

研修培训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深圳市作为先进示范区,近年来因为中小学教师数量激增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新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没有清晰规划;成熟型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内驱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发展意识;研修培训“高耗”“低效”问题较为普遍。在此背景下,深圳市龙岗区教科院以促进区域教师高质量专业发展为目标,按照“成果导向、评价驱动”的工作要求,经过三年行动研究,探索名师成长路径,构建了名师孵化名师A-STAR教师驱动培养模式(以下简称“A-STAR”模式)。2022年,深圳龙岗获批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为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之“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各地教师全员培训开展”[1]的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一、名师孵化名师A-STAR驱动培养模式探索源起

(一)基于落实新时代教师政策目的和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研修能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2]。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提高教师培养层次和质量,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各地市教科院转变培训方式,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的研修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3]。随后,国家从师德修养、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专业发展进一步规范了各地实施教师培训工作。在专业发展能力指标上增设了自主专业反思、同伴合作发展、信息素养提升、文化知识学习等核心能力项[4]。可以看出,相关政策从培训方式、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培育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标准。但教师培训本身并不是政策目的,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地方实施有效的培训,使新时代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师德师风方面,符合“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育人工作目标[5]。政策的颁布在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培养“知识技术学生”转变为培养“全面型学生”的系统转型。努力实现三个研修思维的转型,由“重视不够”到“高度重视”,由“被动教研”到“主动教研”,由“功利教研”到实用教研[6]。那么,如何将教师研修培训聚焦在教师的“师德修养、学科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核心素养,转变传统研修形式,以落实政策目的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推动教师培养效益的最大化,成为当前教师研修培养机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基于区域教师研修培养模式现状的认识

教师研修培训的理想状态是培训者与参训者在培训的过程中达成高度契合,立足实践,在理论指导下探索与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体验专业成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7]。近年来,诸多学者对传统研修培训模式提出了批评,殷蕾指出现有教师研修内容与教师需求难以契合,区域研修部门忽视教师研修诉求和专业发展需求,主观臆断设计培训内容,研修形式多以传统填鸭式、灌输式为主,教师缺乏主动思考的学习情境,已然忽视教师的话语权,参训教师处在被动研修的场域中,参与积极性不高[8]。孔苏总结了以往教师研修培训的难题,主要表现为研修目标缺失教师精神要素,偏重技术化实践取向,内容陈旧老套,过程脱节,模式僵化单一,评价形式化严重[9]。同样,诸多地方教师专业发展部门也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成效显著。如“PSTE”模式依托导师制和项目制,通过同课异构、考察观摩、课题研究等行动策略,将教师资源加以体系化,实现了多方共同成长[10]。“PLC+PBL”模式借助专业学习社群理论并融合项目化学习理论,通过线上线下并进,项目驱动、实践合作、指导跟进等策略有效提升了教师核心素养与能力[11]。

区域教师发展机构研修模式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启发。2017年9月,由龙岗区教科院牵头对本区教师研修培训进行了需求调研,发现当前教师专业培养内驱力不足,发展受限,名师引领辐射不强等问题。这反映出培训过程中,教师、研修模式、研修机构三者之间存在着系统性的问题。要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要有增长和更新的机制,改革传统的研修模式,更新观念。因此,龙岗区教科院提出“A-STAR”模式,着重强调教师的主体参与和名师引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通过共同体研修实践和评价激励,激发教师主体参与意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二、名师孵化名师A-STAR模式的理论基础、目标指向及基本流程

(一)理论基础

“A-STAR”模式是基于学习共同体(study community)和OBE教育理论构建的。美国教育学家赫德将学习共同体定义为教师和管理者持续性进行合作学习和分享,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行动中,以期增强教师自我效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关研究证实学习共同体理论下的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变化显著,能够达成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研究的进步和教师合作氛围的创设[12]。在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启发下,结合龙岗区名师数量的优势,改变以往注重对教师培养内容的建构,转化为侧重学习共同体的打造。

(二)目标指向

开展区域教师研修需要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以研修成果为导向、研修参与为根本、同伴关系为核心、技能提升为目标,承担工作为基础,逐步提高研修对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批师德师风高尚、教学思想风格鲜明、教学科研能力扎实,能够发挥名师引领辐射效应的专家型教师。“A-STAR”模式主要是由Achievement、Study、Team、Ability、Responsibility的英文首字母构成,意指通过成果导向倒逼教师进行研修参与(Study)、同伴关系(Team)、技能提升(Ability)、承担工作(Responsibility)来达成星级名师(Achievement),这里的字母“A”既代表了研修成果,也代表了研修的等级,“STAR”则代表了教师研修的四个维度。

1.研修成果:指向教师成长的高度,也是“A-STAR”模式的成果导向维度。在项目制学习基础上探究反思教学问题,并在系统凝练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

2.研修参与:呈现的是教师成长的深度,是“A-STAR”模式的根本维度。研修参与的态度、结构和深度互动作为理念,并体现数量和积极程度等方面内容。

3.同伴关系:决定教师成长的黏度,是“A-STAR”模式的核心维度。教师对教科院建设机制、工作策略的认定,对自我和他人在合作学习中角色的认同,对合作伙伴关系的认识等内容决定了个人与团队的黏度。

4.技能提升:奠定了教师成长的厚度,是“A-STAR”模式的目标维度。主要包括协同式指导、同伴观察、校本实践、教育技术的相关理念。

5.承担工作:是教师个人成长的广度,也是“A-STAR”模式基础维度。主要以服务性工作、日常工作、培训讲座等为主的内容。

(三)基本流程

“A-STAR”模式创建了新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五阶孵化路线,由教科院负责统筹学科教研员、一线教学名师成立区级名师工作室,将梯队教师纳入各工作室进行培养,定期针对研修参与、同伴关系、技能提升、承担工作开展一系列培养活动。制定了《龙岗区名师孵化名师进阶评价标准》和《龙岗区名师孵化名师评定实施方案》,引导教师对应目标实行阶段考核、学年评价,督促其在相应发展阶段得到最大程度提升。

“A-STAR”模式中工作室承担着促进教师成长的功能,教科院发挥宏观统筹规划功能,通过行政干预、资金支持等手段为工作室提供保障,以区级荣誉和进阶认定来撬动教师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在整个研修中承担了工作室基本工作,积极参与研修活动,提升教学技能,融洽同伴关系,获得研修学时,产出了研修成果,促进了专业发展。

三、名师孵化名师A-STAR驱动培养模式行动策略

(一)教科院:构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服务

区教科院在“A-STAR”模式中处于联动机制的顶层。从整体角度出发,以宏观统筹整个行动,联动各工作室管理,研究工作室类型、特色、条件,考虑不同学校教师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差异性,衔接工作室孵化管理和进阶认定工作,并组织开展各类区级教师荣誉评选,提升自上而下的管理实效。具体行动举措包括:

1.组建工作室。教科院组织成立名师工作室管理机构,邀请学科教研员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进行申报。通过层层选拔,经初审、复审、面试、公示四个阶段确立名师工作室名单,每一年开展一次评选,已经成立的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复核评定。

2.招募培养对象。由教科院发布信息,招募新入职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或已在本学科有一定经验的骨干教师纳入“A-STAR”培养计划,统称为“梯队教师”,经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确认后,成为学员或成员。

3.开展进阶评定。教科院每学年开展一次五阶的孵化评定工作,按照《龙岗区名师孵化名师进阶评价标准》要求进行。包含集中封闭式培训记录、区级工作室示范课次数、满意度评价率、课题研究成果、论文发表级别、教学比赛获奖、微课开发认证等,认定通过,达成进阶,颁发荣誉证书,让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更清晰,对如何一步步成长有了更多理性认识。

4.定期评价反馈。区教科院根据工作室的梯队进阶数据和研修成果进行评价反馈,综合评定工作室等级和梯队教师进退出机制,或给予更高平台支持。

5.推广研修成果。对于优秀的教学实践成果推送至教科院,经评估认定后组织专家打磨、策划出版、期刊发表、媒体推广,以课博会、送教下乡、网络资源平台共享的形式面向全国进行分享,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工作室:发挥名师引领,落实培训工作

名师工作室是名师引领的形式之一,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并通过资源共享、经验分享、名师引领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工作室在“A-STAR”模式培养行动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整个培养周期中,主持人需整合工作室内部资源,对标“A-STAR”模式,积极做好各项管理、培训、宣传、考核工作,发挥名师辐射能力,为梯队教师提供专业教学示范和实践引领。主持人也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风格、思想,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形成教育教学成果等,实现互助共赢。

1.师徒结对帮带。为了让梯队教师合理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各工作室从2018年实行“青蓝工程”,学员师傅由成员担任,成员师傅由主持人直接担任。师傅“传技能,传思想,传业务”,徒弟虚心请教,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成员定期开展教学分享会、教学能力大赛、见面课、新教师培训等研讨活动,使其得以快速成长。而成员在主持人的引领及资源整合下,依托平台外出学习,如参与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公民办结对帮扶活动、跨区域研讨交流活动等。

2.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室结合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热点作为出发点,以课题研究作为突破的有效途径,组织专家进行学科课题申报、教育科研方法、论文的撰写等培训活动。梯队教师需要积极进行科研理论学习,并自行选择研究方向,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每年撰写1~2篇教育教学论文交流或发表,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3.教学技能提升。教师技能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实践导向性等特征[13]。基于提高教师校本实践能力和教育技术,工作室以协同指导、同伴观摩、问题反思、交流活动的形式,要求教师围绕教材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示范课、汇报课、微课研讨活动;组织工作室内部课程开发和教学技能比赛;教师通过在日常的观课评课和比赛中提升教学技能水平。

4.团队合作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工作室开展合作教学研讨活动、趣味团建、师徒比拼等活动,激发了教师持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让成员之间形成彼此信任、合作共享的良好协作关系,凝聚团队力量、融洽同伴之间关系、提高教师合作意识。

5.强化与人沟通。教师工作交流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多为单向性的。这就导致在培训中不善于合作沟通,长此以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承担团队角色,制作美篇、组织签到、主持开展培训讲座、读书会等工作,教师交流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名师孵化名师A-STAR模式的实践成效

(一)以师为本,进阶施训,激发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提升是研修的价值追求。“A-STAR”模式以教师需求为基点进行了调研,让教师成为研修内容的“制定者”。通过进阶评价驱动,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将研修培训变成了教师专业成长之旅,真正落实了以师为本,进阶施训。行动三年,教师研修参与数量从269 948人增加至1 894 476人,63.37%的教师在研修活动中全程参与,并能与培训导师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和探讨,积极回答提问,配合培训要求开展学习。

(二)名师引领,互助共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指标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A-STAR”模式是以提升教师技能为目标、以成果为导向开展的系列研修活动。教师充分依托名师工作室的共同体参与形式进行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学习,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近三年,梯队教师累计立项课题2 719个,其中国家级课题立项40个,省级课题428个,市级课题483个,区级课题1 668个。累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08篇,国家级期刊1 532篇,省级期刊1 721篇,出版专著363部。累计开发制作微课程(包含慕课、手机微课程、直播课程等)7 521集,支教帮扶送课累计2 656节,区级以上学科比赛获奖1 183次。

(三)自上而下,层层联动,探索了名师孵化的新路径

区域教师发展机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带动者。加强区域教师发展机构能力建设是优化教师发展体系的有利抓手。通过聚焦教师研修培训参与度不高、实效性不强、成果凝练不足等问题,以“成果”导向、“评价”驱动为指引,区教科院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统筹服务,工作室开展研修的递进式推动和实施,自上而下,层层联动,精准解决教师研修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以进阶评价驱动保证研修过程中教师“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努力成长为名师呈现了专业发展“自主性”,探索了名师孵化的新路径。近三年来,累计孵化省级名师19人,市级31人,区级32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56人,骨干教师2 052人(市级30人,区级2 022人),教坛新秀1 190人(市级24人)。

(四)系统凝练,反复打磨,推广了龙岗教师研修新成果

研修培训的过程也是产出教学成果的过程。经过三年的研修历程,龙岗区教师在“A-STAR”模式培养过程中硕果累累,梯队教师荣获国家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项234个,省级成果奖项410个,市级成果奖项386个。经专家指导,反复打磨,以“课博会”“送培”等方式面向全国进行分享,超过20万教师参与学习,推广了龙岗教师研修新成果。▲

猜你喜欢
教科院研修名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走过十年
——深圳市教科院建设新型教育智库实践探索
重庆市教科院赴巫溪、巫山开展教育扶贫联片教研活动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