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新, 陈鹏飞
(1.阜阳市颍东区教育局 教师发展中心, 安徽 阜阳 236050;2.阜阳市教育局 教育科学研究所, 安徽 阜阳 236000)
为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这也是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
我国长期客观存在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使得城市和乡村形成了两个相对封闭的“教育圈”,城乡教育处在一种“割裂、疏离和悬浮”的困局之中。城乡二元分割与教育资源从中央—省府—中心城市—县城—乡镇—村的非均匀流动,使得乡村教育始终处于体制的末梢[1],乡村教师也处在教师队伍的末端。随着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学校共同体等国家层面政策的落地实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逐步搭起,未来路向愈发明晰。城乡教师之间应是协同互惠的“共享、共生、共赢”关系,这也是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型路径。在城乡教师专业发展走向“共生”直至实现“共赢”的迭代进阶中,研训是不可或缺的载体与支撑,是城乡教师互动、融通和发展的锚点与纽带。依循城乡教师“共享·共生·共赢”研训体系理念,构建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生态型实践共同体,扎实推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也正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落地的实践力量。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一个以加快教师专业成熟、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依归,能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的组织单位。生态型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依托城乡学校统筹发展,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对话、交流和分享等形式达成教师发展目标的一种有效的社会学习型组织[2];是基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为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城乡教师发展协同体;是乡村振兴下城乡教育共同体的具体表现,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专业支持联合体;是合理配置城乡师资、坚持城乡融通发展、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等国家乡村教育振兴举措落地的力量。在共同体中,城乡教师都是生态型教师团队的有机组成,是共同体价值创造的平等主体,在专业发展中彼此依存,互助互惠,共生共创共赢,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相互服务,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共同体构筑注重自主性,唤醒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性和自觉性。唤醒是共同体建设的真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通过共同体中城乡教师的共建、共生、共创,可以改变单一外烁式的乡村教师发展模式,激活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自省、自悟和内驱。共同体构筑注重情境性,引领城乡教师协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共同体构筑发轫于问题提出,生成于问题解决,归结于教师成长。围绕真实、复杂并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情境,形成共性问题、前沿问题、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等“问题之钩”[3],以设置项目的方式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主题进行任务驱动,城乡教师在共同体中独立思考、协同共创,可以减轻乡村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无感、无存和无趣,不断提升认同感、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大主题引领,真情境为系,任务群驱动,高通路迁移”构成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项目式图谱。共同体构筑注重“智慧性”,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赋能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化学习。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引领支撑教育现代化,通过线上线下交互融通,推进信息技术与共同体建设的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教师卓越发展。共同体构筑注重增值性,凸显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和长程导向功能。增值性评价具有“上承发展目标,切合核心任务,通贯学习过程,指引成长进路”的价值蕴藏,可以为乡村教师在守正创新中增势添能,是评价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依循。
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大国良师炼成为愿景,遵循“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统筹设计,整体规划,构筑在“共享·共生·共赢”研训体系支持下的生态型“六位一体”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如图1)。
图1 生态型“六位一体”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基于真实场景,提出研训主题;基于培养目标,设计研训方案;基于实践取向,实施研训活动;基于过程分析,开展问题诊断;基于结果导向,引导行为改进。这为研训体系支撑服务下的城乡教师共同体开展行动研究进行了“建模子”和“找路子”,也是以问题为中心、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式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响应机理。通过行动研训发现真问题,开展真行动,进行真改变,带动真发展。如在研训体系支持下,通过构建城乡教师专业共同体开展的研训项目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和主题开发、教育科研小课题研究选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如何从“愚昧之山”跨越“绝望之谷”进入“开悟之坡”等。
研训本质上是资源开发、利用和赋能的历程,乡村教师不是研训课程资源开发的旁观者而是实践主体,每位参训的乡村教师都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元素,都可以成为导师。围绕研训中的生成性资源和成果,教师发展中心、城市教师、乡村教师、培训专家“四级联动”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合作互助开发课程资源,生成优质实践案例序列,服务于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如在研训体系支持下,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发的案例资源序列有: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实践策略、教学模型建构与应用、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大概念指向下的单元作业设计等。
基于“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的教师发展理念,依循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成长即成果的“田野式”研究思路,以乡村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的不满意和反思为起点,以具体、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对象,以“现场感知理念,现场体验方法,现场反思改进”为过程,以实现教育教学现状改变为结果,引导参训教师遵循实践证据,开展源于实践、寓于实践、反哺实践的课题研究。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引导教师将学习、研究、实践融于一体,促进城乡教师发展共同体建构,带动城乡教师良性互动,共创发展。如在研训系统支持下,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出基于证据的循证式课题有:信息技术2.0视域下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量感的实践研究、利用本土资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策略研究等。
以一本好书“悦”读为研训单元主题,引领城乡教师开展循环互动的“读、思、悟、行”,生成实践智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悦”读成果的线上线下展示交流。在好书“悦”读中,城乡教师沉浸书香,同频共振,同向发展,让“悦”读成为书香四溢的温暖、放飞理想的生活、专业成长的力量、成就梦想的阶梯、幸福人生的构筑。如在研训系统支持下,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围绕美国学者的著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开展深度阅读,进行大概念指向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和成果展示。
基于“智力服务多跑路,乡村教师少跑腿”的研训理念,融通线上与线下研修,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互联网+”智力资源服务生态,打造教、研、训、评一体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靶向推送研修资源,实现智力资源的网上自由流淌,固化研修成果,反馈学习进程信息,提升研训实效,推动城乡教师志同道合者在“智”同道合实践中构建智慧式教师发展共同体,解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发展难题。
基于教师发展中心推动,学校主动参加的原则,深化校际合作,共结发展纽带,成立区域性研训联合体,助推一体式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构。研训系统支持的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让来自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教育资源进行交流、完善、共享,每位教师皆可获得优质资源的惠泽,实现教育资源由“本地供给”转向“多元输入”[4]。乡村教师不再是“沉默”的旁观者,而是能直抒胸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更新,城乡不同学校的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能够做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共享·共生·共赢”研训体系支持下的共同体建设可以为“乡村教育振兴,教育振兴乡村”时代图景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实践样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较为显著的实践效益。
一是成长目标清晰。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是研训体系的核心目标,聚焦核心目标,建构支撑服务体系,塑造“全景式”发展平台,推动乡村教师在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厘正的互动体系中,沿着“抱团取暖—组团发展—成团创造”的共同体路径实现专业成长。二是发展主体突出。研训体系是“双核”主体,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是发展共同体的联合建造者,乡村教师不再是过往培训中“冷眼旁观”的看客和“惊鸿一瞥”的过客,而是生态型研训体系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建构者、破局者甚至是引领者。三是实践取向显豁。以乡村教师发展的实践取向为价值引领,以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进为逻辑起点,构建“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的研训体系。注重团队行动学习,强化教师实践参与,关注典型案例在场应用,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升技能,引导教师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进行经验萃取与思想凝练。四是行动研究引领。研究贯穿研训始终,以研领训,以训促研,做到研训评一体。“为了教师发展研训、在教师发展中研训、通过教师发展研训”既是行动研究的指南,也是研训体系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在生态型“六位一体”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构中,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为价值引领,以教育教学行为改进为逻辑起点,注重团队行动学习,强化教师实践参与。在共同体建设中,城乡教师是互惠共生的关系,共生共创产生的新能量既流向城市,又流向乡村。乡村教师浸润其间,在深度参与、平等对话、分享经验和贡献智慧的体认中,领悟专业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在共同体建设中,乡村老师刷新了自我存在感和自信心,发现了个体的位置和价值,感受到共生共长共赢带来的职业幸福感和专业发展新动力[5]。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串”在生态型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智慧链”下得到有效化解,构筑共同体也就成为乡村大国良师炼成的关键抓手和实践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