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技术到新形态:教师工作坊的内涵要求与实施策略

2022-08-29 12:00王庭宇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2年9期
关键词:工作坊研修培训

王庭宇

(长沙教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出现后,教师培训的方式得到不断扩展,已经迈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互联网+”让教师培训的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师培训面临着嬗变与重构,新时代下的教师培训正在不断变革和演进中[1-2]。国家非常重视新技术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以“国培计划”项目为典型代表,教师培训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互融合,从“媒体混合”到“全面混合”,从简单相加到深度嵌入,从重复低效到赋能增效,逐步形成了以教师工作坊为代表的新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在新的模式下,如何理解教师工作坊的本质内涵与内在要求,如何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以及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策略和方法,成了当前教师培训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从新技术到新形态:教师工作坊的演进历程

(一)大规模的网络培训,教师培训“互联网+”的1.0时代

互联网技术出现前,教师培训只有单一的线下集中模式,当互联网出现后,教师培训也开始出现了线上的“网络培训”,但这个时期的网络培训以网上看课为主,辅以简单的网络跟帖互动,线上和线下培训互不相干,往往是大规模的网络培训,其优势主要是规模大、成本低、时间灵活,但培训管理难,针对性不强,效果也不好。这一阶段是教师培训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初始阶段,可以称为教师培训“互联网+”的1.0时代。

(二)线上线下媒体混合,教师培训“互联网+”的2.0时代

由于教师培训中出现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为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提出要推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2014年,教育部又印发《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教师司函〔2014〕20号)。这两个文件旨在推进并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根据文件精神,各地国培项目中改变以往单一的网络研修形式,开始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起来推动教师边学习、边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但这一时期,线上的网络研修和线下的校本研修由于缺乏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整合,往往是先线上、再线下,线上线下没有整体设计,不是真正的混合式研修。“培训者虽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之下频繁讨论和实践这种培训模式,却未能把握其本真内涵,甚至止步于‘媒体混合’的认识误区与操作偏差。”[3]

(三)全面混合的教师工作坊,教师培训“互联网+”的3.0时代

2014年,为指导各地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开展教师工作坊研修,推进混合式培训”,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专门研究制定了《“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指南》[4],对教师工作坊的目标任务、主要流程、研修方式、研修内容、职责分工、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各地开始建设新型的“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平台社区,并依托“教师工作坊”探索教师混合式研修的新模式与新方法[5-8]。

随着“工作坊”理念的引入,以及教师工作坊社区建设的成熟,教师工作坊功能不断完善,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成熟的培训模式,近几年在教师培训特别是国培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培训模式根据教师需要和培训规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整体设计一体实施,从而改变了以往线上线下“两张皮”的现象,从技术表层的“媒体混合”走向了深度嵌入的“全面混合”,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的理念和目标,做到了新技术为教师培训的赋能增效。教师工作坊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标志着“互联网+教师培训”已经从一种新技术演变为一种新形态。

二、教师工作坊的本质特征与内涵要求

(一)教师工作坊的本质特征

1.工作坊

工作坊最早源于德国以培养工程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为宗旨的包豪斯学院。在包豪斯学院,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形式导师”教授理论性知识,“工作室师傅”教授技术类知识,由于实践环节需要在特定的场地进行,因此学生的日常实践操作空间——工作坊,逐渐成为实践环节的核心,以此形成的实践模式被称为“工作坊教学”。工作坊模式产生后,在国内外各个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后来“工作坊”逐渐演变成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达成共识为目标、以创新实践为驱动的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成为一种在企业、学校、社会深受各类群体认可的学习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不断有学者开始尝试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师培训方面[9]。因此,教师工作坊研修不是传统的课程学习模式,而是名师引领、通过共同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模式。

2.混合式研修

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对混合式研修进行过研究,魏非认为混合式研修(Teacher’s Blended Learning)亦称混合式培训,是混合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模式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10]。李耀民等指出混合式研修一词来源于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在欧美国家被普遍采用,强调传统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互补,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需求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内容,从而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11]。所谓混合式研修就是在教师研修中将传统面对面学习与网上学习有机结合,发挥两种学习方式各自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这也是教师工作坊的本质特征。

(二)教师工作坊的内涵与要求

综合国内研究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教师工作坊研修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混合式研修方式,以具有专业影响和丰富经验的名师(团队)为引领,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聚焦主题的课程学习、研修活动、交流研讨等,打造“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学习研修共同体,共同探讨和尝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教师常态化研修模式。

教师工作坊研修不同于传统网络研修。传统网络培训是单一学习,工作坊研修是混合学习;传统网络培训重课程学习,工作坊重问题探讨;传统网络培训以个体学习为主,工作坊以合作研讨为主;传统网络培训强调知识吸收,工作坊强调参与体验。

教师工作坊也不同于传统的校本研修。传统校本研修基于现实情境,工作坊将现实情境与虚拟情境结合;校本研修适宜小规模,工作坊研修适合大规模;校本研修往往是一次性的,工作坊研修是持续性的;校本研修话语权归属教学权威,工作坊研修团队成员地位平等。

魏非、李宝敏等研究指出,混合式的工作坊研修价值在于“超越了单一校本研修或网络研修的局限,构建了连接学习与实践的发展共同体,将教师的个人反思、专业实践、合作交流有机整合,贯通与提升个体实践经验,沉淀与生成集体智慧”[12]。

三、教师工作坊的实施策略——以H省地理教师工作坊为例

为了充分实现教师工作坊的功能与优势,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这种模式的本质特征和内涵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下面本研究以“国培计划”—H省省级初中地理学科骨干教师工作坊项目为例对此进行探讨。此项目由教师专业研修机构Y承办,研修对象为H省各市州初中地理学科骨干教师40人。项目按教师工作坊的理念和要求设计与实施,采取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研修。工作坊成员在主持人团队引领下分阶段进行为期2年的研修,线上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线下集中每年8天分3次进行。

(一)管理机制:统一管理,责任明晰

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由专业研修机构Y负责,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团队建设、主题确定、课程设置、课程资源、方案制订、活动安排、过程管理等。为保证本项目有效实施,建立了统一明晰的管理机制(如图1):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建设了由坊主、辅导教师、管理员组成的“三人行”主持人团队,并积极支持团队开展工作;认真组织调研,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根据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和设计工作坊主题研修活动,深入工作坊了解研修情况,定期召开工作坊研修分析会,指导工作坊开展研修。其中工作坊团队负责项目的具体设计与实施,认真落实学员信息收集、核实、督促上网研修、专业学科指导等基础性工作;负责工作坊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小组研修,及时发布公告、发布学情、活动安排,及时传达项目组对培训的通知与要求,充分发挥学员自主学习与管理作用。

图1 教师工作坊管理机制示意图

(二)研修主题:聚焦问题,特色鲜明

教师工作坊必须有一个聚焦问题、特色鲜明的主题,它是坊主团队围绕着工作坊的主要目标而精心设计的。聚焦一个或一个系列的主题开展研修活动,这样活动的目标更明确,效果更好。工作坊研修主题的选择主要遵循基于学员需求、指向研修目标、立足课堂问题、聚焦热点难点、考量可操作性这几个基本原则。

在H省省级初中地理学科骨干教师工作坊项目中确定研修主题主要基于以下背景和认识:地理核心素养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包含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但长期以来,受外在(应试教育、场地、经费)及内在(教师理念和专业水平)原因限制,地理实践力培育欠缺是地理教育现实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围绕培育学生核心地理素养的地理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工作坊根据政策要求、热点问题及学员需求确定了工作坊活动主题——基于学生地理实践力培育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

为落实工作坊主题,项目组把学员分为5个小组,指导、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工作坊研修主题进行任务分解,确定自己小组研修主题和任务。在此过程中,工作坊为学员提供了“支架”,先对工作坊主题进行了详细解读,然后为5个小组提供了9个小组主题供参考(见表1)。在主持人团队的全程指导、协同下,各小组通过工作坊现场讨论的形式最终确定了小组研修主题。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订了小组研修计划。小组每个成员又根据小组研修主题的计划制订了个人研修方案。

表1 为工作坊小组研修主题确定提供的“支架”内容

案例中工作坊研修主题提炼采取众智众筹、合作生成的方式,结合了主持人团队智慧和学员的已有经验。主题的选择取自学科热点,有利于突破难点,聚焦课堂,结合了学员的实际教学,充分考虑了学员参与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可操作性强。每个小组主题选择也都是紧密围绕坊主题形成系列;小组主题都是教师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实际问题;小组成员有不同方向,但相互关联,成员间便于合作研究;小组及成员都有研修计划,便于落实。

(三)活动开展:全面混合,一体设计

围绕研修主题,工作坊必须将线下集中研修与线上网络研修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工作坊研修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课程学习、资源分享、问题探讨、教学实践、交流研讨、总结提升等环节组织教师开展一体化的线上线下研修活动。本案例中根据研修主题及项目目标整体设计了线上和线下的活动。主要考虑线上线下活动聚焦主题,目标贯通,相互联系,相互支撑。

线下集中研修采取“三段递进式”,每年度分三次进行。线下集中不以传统课程讲授为主,而多是围绕主题开展工作坊合作学习、小组研讨,主要内容如下:工作坊文化建设,建设高效学习共同体,为整体研修建构组织基础;共同学习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相关知识,为整体研修建构理论基础;研讨交流,共同探讨在地理实践力教学设计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策略;典型示范,集体反思,总结提升地理实践力培育的经验与成果。

线上活动贯穿研修始终,采取任务驱动、成果导向,根据工作坊主题每年线上重点开展一项主题活动,以此活动为载体和抓手,推进学员线下开展校本研修、岗位实践,将线上线下研修有机融合起来。第一年主题活动为“基于学生地理实践力培育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这个活动紧扣研修主题,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立足课堂,体现了学科特色,符合当前教学需要,具有较高研修价值,能提升教师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活动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让学员结合所学内容,立足岗位开展实践学习,并通过提交“三单一课一心得”(学习单、设计单、反思单及公开课、研修心得)完成任务;活动流程分多步骤推进,科学明晰,安排合理。第二年线上主题活动为“基于学生地理实践力培育的初中地理教学微课题研究”,这个活动与第一年线上活动紧密联系,采取序列化设计,具有延续性、递进性。两年主题活动均聚焦地理实践力培育,第一年重点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第二年重点在微课题研究,让学员通过科学研究的视角反思课堂教学,“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有助于学员加深对地理实践力的理解和改进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助于解决骨干教师科研能力不强这个发展瓶颈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主持人团队积极参与和关注活动开展,及时开展线上点评、总结和推优,及时解答学员线上学习中的问题,并通过定期制作高质量的研修简报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和专业引领。

(四)考核总结:注重过程,成果导向

工作坊考核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与考核。除了线上网络研修考核标准,还应该制定具体的个人线下和小组考评标准,考核标准要具体,严格执行。个人线下主要考察参训学员出勤情况、小组学习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成果质量及应用推广情况。还可对各学习小组进行综合考评排名,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过程的评价与管理,可以促进工作坊成果的产出与应用。要注意收集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的成果,引导学员开展成果总结与提炼,提交个人研修成果单,并编印研修成果集,通过新闻报道、成果展示等活动积极推广并应用研修成果。本案例研修过程中工作坊主持人团队精心设计并点评学员作业、心得、上传资源等生成性成果,指导学员提炼、汇聚、加工优秀的活动成果。最后每个学员都将网络研修及线下教学实践整理成了研修成果单(三单一课一心得:学习单、设计单、反思单及公开课、研修心得),然后每一组都编印了小组研修成果集。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民主推荐,项目组评审,评选表彰优秀成果。生成的优秀成果集是聚焦主题的、完整的一套教学参考指南,特别是其中的教学设计可被全体成员直接应用到课堂上,对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提高地理课的吸引力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学员将主题研修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产生良好效应,所有学员都上了公开课并进行录像(全程或片段),并在送教下乡、教学研讨等活动中进行推广,多人在当地赛课中获一等奖。有不少学员还申报了专项课题开展地理实践力培育的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文。

四、结语

教师工作坊研修是“互联网+教师培训”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结合了传统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的优势,实现了教师培训与互联网全面融合,为“互联网+教师培训”提供了一条正确、有效的路径。

在上述案例实践中,基于对教师工作坊本质内涵的理解进行了实践探索,按照教师工作坊的基本原则来设计与实施,做到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相结合,问题解决与案例研讨相结合,行动研究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工作坊的作用,达成了研修目标。

当前,教师工作坊研修还属于一种新的教师研修模式,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来丰富其内涵,完善其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相信这种研修模式将在教师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工作坊研修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