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作用与策略

2023-01-10 21:40:58马中大
学周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设物理

马中大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甘肃民勤 733399)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突破,要引导学生在发现、提出、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透彻理解,并能做到灵活运用。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其有机结合了教师“教”与学生“学”,可将学生思维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方式滞后

高中物理抽象性强,学习难度较大,若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也会对其物理知识体系构建造成影响。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行的今天,仍然有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忽视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只是按照自身主观意愿来展开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较为被动,甚至会出现固化思维。

(二)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微观物理现象有更直观的感受,快速理解抽象知识,还有利于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同时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也会参与其中,这对其探究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也非常有利。目前很多教师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未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导致实验教学无法获得良好成效,学生无法通过实验快速掌握知识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需求为学生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情境,使其能在设计问题气氛中积极投入到问题提出、思考、解决中,快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并能发现更多新问题,获取新体验。问题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所在,其提出和解决都服务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情境也服务于问题本身,有着铺垫知识、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的作用。问题情境与简单发问并不相同,其是通过烘托情境,有机结合学生情感以及问题提出,并要确保问题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使其能积极突破自身思维障碍,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方法探究中,获得良好教学成效。

创设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并在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对所学问题实时进行掌握。之后教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就自身对知识看法进行表达,并能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物理兴趣

人的情感会受到自身因素与外界因素的影响,高中生对外界事物充满探究兴趣,若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其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可推动学生积极投入探究思考中。通过思考情境中蕴含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存在疑问的地方,在这种状态之下,学生可快速对本节课程学习重点进行掌握。此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来讲,学生会更加自主,并能从中获得良好体验,进而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只有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得到培养,而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可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在问题环境中也能深加工已有知识。完成情境创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具有针对性和价值的问题,使其逐渐养成问题意识,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将学生逐渐培养成为思索者、质疑者,体现其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三)可有机结合物理与实际生活

物理学科本身便具有实践性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常见现象的能力。而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使物理走向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生活实践和物理教学,使物理课程能反映出生活现象本质,学生在理解掌握时更加容易,应用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明确情境创设环节

教学大纲是高中物理教师找准教学方向,高效高质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性指导信息,所以在问题情境创设前,教师先要对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环环相扣的任务,以此为情境顺利引入奠定基础,降低物理知识抽象度,克服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惧怕心理。还应明确新课标要求,结合物理总体大纲对问题情境环节进行拆分,同时将贴近高中生生活的相关元素融入其中,对学习难度进行降低。除关注知识传授外,教师还要结合新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需求来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确保问题情境创设能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同时要动态调整情境环节,并将教学大纲指引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之后的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明确物理教学实验的重要性,并要善于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欲望,引导其积极投入知识学习中,推动创新性思维发展,并能逐渐对科学方法进行掌握,形成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教师可借助一些物理小实验提出相应问题,使课堂教学节奏更加紧凑,并获得良好教学成效。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确保实验现象的多变和奇特,将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恰当融入其中,使学生在疑惑中逐渐产生探究的欲望。此外,实验的选择要能将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出来,这也是教师借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所在,认知冲突可将学生学习动机充分激发出来,并使其在实验学习中时刻保持注意力。在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后,教师再引导其对学习目标和解决问题途径进行明确,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这一节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对物体带电本质、如何使物体带电等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这一课程中教师需通过实验使学生在观察、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总结电荷守恒定律。可为其设置如下情境:选择一名学生用干燥塑料梳子梳头,这时其他学生会发现这名学生的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教师在完成这一小实验后进行提问:“这一实验现象说明头发与梳子这两者之间有引力,那么此种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已有一定认知,所以在探讨后可迅速得出头发与梳子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电荷,最终呈现出这一实验现象。最后教师再设计思维发散性问题:“请结合生活经验说一下哪些现象还会产生电荷?”这一问题具有发散性和挑战性,所以学生的探究欲望十分强烈,也会积极发言。随后教师再继续设问:“为何两个物体摩擦之后会产生电荷?”这一问题可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思考物理本质,最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往往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三)运用类比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类比推理是指比较其他已知知识与要研究的问题,找出其相似处并以此为依据将某一问题结论进行平移,使结论能推移到另一类问题上,其可帮助教师合理进行课程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素养。纵观物理发展史,很多科学预言和结论均是通过类比方法所创立的,如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便是根据类比方式,从爱因斯坦光子理论中推理得出的。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类比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在情境中获取良好体验,培养求知精神。如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将教材中探索位移与时间关系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之后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想,之后再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就物体运动位移的公式展开推理,并在教师提示下对极限思想与微分法进行掌握。教师再提出如下问题:“请说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通过这一问题对学生原有记忆唤醒,再引导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中,联系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式以及推导的位移公式,在类比推理的过程中求解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公式,最后再引导学生对推理公式进行复盘,并结合实际问题巩固知识内容。

(四)联系生活优化问题情境

若能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问题情景创设,通过引发认知冲突,可将学生探究欲和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使其自主投入问题分析解决中,并逐渐具备联系理论和实际的能力。教师应有机融合生活实例与物理知识,使学生能从生活角度对物理原理进行分析,适当地借助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对其以往认识进行颠覆,激发其探究积极性,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深度了解问题本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尽量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同时要避免实例过于复杂化,导致学生将太多精力放在实例分析上。在进行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创设情境能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使其在情境中形成独立见解;其次,要确保创设情境符合课程内容,难度适中,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努力探究出设计问题的答案。

(五)借助物理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史包括科学知识及研究方法,也包含物理学家的奋斗精神及创新历程,其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及科学素养的有效资源。教师可尝试将物理学史内容加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家研究方法过程、经历艰辛与挫折内容的融入,启迪和教育学生,使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对探究物理的乐趣有深入感受。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这一章内容教学中,教师便可将牛顿、伽利略等人物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对“力”有更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师再设置如下问题:“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试想一下有没有一个巨大的秤能测出地球质量呢?是否能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猜想,获得最终的答案。”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测量这一常数最终失败,但卡文迪许却通过牛顿提出的直接测量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想法,采用扭秤法第一个准确地测定了引力常数,通过将这一故事讲解给学生,引导其就卡文迪许研究过程以及实验装置进行阅读,之后以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展开分析和思考,将重点放在万有引力常量测量中,对卡文迪许的放大法试验方法进行了解,同时体会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在愉悦的体验中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高中物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问题情境的升华,因此往往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还可使学生具备透过现象了解本质的能力。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融入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能从微观、宏观角度对物理原理进行了解,把握难点知识,并在观察分析过程中透过物理现象看到本质,逐渐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对新课标要求细致解读基础上,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对微观物理现象清晰了解,之后再通过宏观问题的辅助升华问题情境,使其在解答问题中深入理解知识。如在进行“振动”相关内容教学时,课堂开始前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小提琴音乐,之后再设置如下问题:“音乐是怎样产生的?”鼓励学生思考和探讨,得出琴弦振动产生音乐的结论,教师结合学生结论引出振动概念,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之后通过多媒体对琴弦振动慢动作视频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对琴弦振动有清晰感知。之后教师播放单摆摆动、弹簧振动的两段视频,设置如下问题:“结合视频材料,分析这两个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说一说振动形式有什么特点?”通过播放视频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探索环境,使其在分析、总结过程中得出机械振动结论: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而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涉,而是将课堂交给学生,恰当进行点拨、引导即可,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形成过程,锻炼思维,提升其物理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

四、结语

总之,问题情境创设可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高中物理教学特征,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其在投入问题思考、分析、探究答案的过程中,快速对知识进行掌握,逐渐具备较强的观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创设物理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