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生美育教育的策略探讨

2023-01-10 21:40王国红
学周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美育情感

王国红

(甘肃省民勤实验中学,甘肃民勤 733399)

由于初中音乐课程涉及的音乐类型比较多,如音乐史学、民族音乐、音乐美学等,所以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征灵活选择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审美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使他们学会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实现充分整合音乐教学活动和美育教育活动。同时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之前引导学生模仿唱和重复唱的教学形式,而要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情感,以便达到以美育德的效果,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进一步展示音乐课程的美育及育人功能[1]。

一、初中音乐教学实施学生美育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初中音乐教学实施美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课程涉及和声、节奏、聆听、歌唱、阅读等活动,通过实施美育教育能够让学生理解美、感知美、创造美、热爱美,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灌输式、主导式的教育形式,要围绕学生的“知、能、行”落实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另外,由于音乐属于一种较复杂的符号体系,通过渗透美育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感知音乐艺术美感的能力[2]。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将音乐教学活动和美育教育融合起来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活动通常都是把教育场所局限在教室中,而教学内容也局限于音乐教材,学生处于被动学唱、学习的状态,因此认为音乐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心对于参加音乐集体活动存在排斥、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中有导向性地渗透美育教育理念,增强学生探索音乐作品的兴趣及习惯,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素养[3]。在音乐美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喜好、兴趣灵活选择音乐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的音乐实践活动,如通过乐队、合唱团、舞蹈队、歌唱竞赛的形式挖掘学生的各项潜力、特长。通过音乐美育教育的形式充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元,促使学生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4]。

(三)引领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个别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职责只是传授歌唱技巧、歌唱方法,而忽视了带领学生挖掘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元素、德育元素、人文元素。其实不然,教师只有做到把音乐教学活动和美育教育相融合,才能让学生用心深度剖析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通过重点赏析民族音乐作品引领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认同感,让他们自觉承担起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责任[5]。

二、初中音乐教学实施学生美育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人文性教学原则

教师实施学生的美育教育必须遵循人文性原则,在音乐课堂上强调学生理性思考、主观情绪,满足学生的情感诉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和教学活动,共同营造温馨的人文环境与教学氛围,全面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意识。同时,初中音乐教材涉及的民族音乐知识比较多,教师不能只关注如何让学生演唱民族歌曲,而是要让学生深入挖掘民族音乐背后蕴含的人文内涵、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自我感悟、自我修养,使学生在吟唱、鉴赏、探究音乐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正向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6]。

(二)自然适应性教学原则

教师教学初中音乐要遵循自然适应性原则,在遵循自然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灵活选择音乐教学内容、教育形式。同时,教师在教学初中音乐时要选择一些自然音乐素材,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劳动口号、民歌、小调等,这些音乐素材旋律比较简单,学生不仅易于理解、接受,而且还能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地方特色,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另外,教师不能把初中音乐课程活动的教育场所局限在音乐教室中,可以带领学生在大自然、生活中感知音乐文化的魅力,这样学生更容易抒发自己的情感,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

(三)情感性教学原则

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理念,教师要遵循情感性教学原则,把“生动享受”“感知情感”作为核心目标,引导学生深层次剖析优质的音乐作品,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元素、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感知音乐作品的人文魅力、情感艺术,为音乐课程活动增添更多活力,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情感能够折射出学生真实、客观的心理反应,而音乐作品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获得理想的情感体验,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取向,展示音乐课程的美育价值、功能。

(四)科学性教学原则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理念,教师要遵循科学性教学原则,不能盲目选择音乐教学素材,而是要有技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同时,要想让音乐教学和审美教育相互融合、促进,教师必须注重给学生传授歌唱技巧、情感表达技巧,增强学生参与歌唱活动、演奏活动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用心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节奏、旋律,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确保他们获得理想的审美效果、体验。

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培育学生的音乐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程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融合音乐教学和美育教育的形式培育学生的音乐兴趣。在音乐课程教学开展伊始,很多学生都是满怀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的,但是经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技能,再加上很多乐器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并且学习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参与音乐课程活动的自信心,更无法深入感知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元素、审美元素,不利于发展、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课程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音乐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用心感知音乐作品,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想法,让学生感知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是美好的,进一步培育学生聆听、演唱、鉴赏音乐的习惯,实现音乐教学活动和美育教育的深度整合。同时,教师要注重“循循善诱”,无论是演奏教学、识谱教学还是乐理教学,都要采用激励、诱导、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先浅层化地理解音乐知识、乐理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让他们深层次地鉴赏、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人文价值。另外,教师要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把荣誉与兴趣关联在一起,通过音乐社团活动、音乐竞赛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爱上音乐、乐器,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探寻兴趣的“添加剂”,增强学生参与演唱活动、表演活动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自由地聆听音乐作品,确保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体验、乐于探究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积极实践、想象,从中收获愉悦的审美体验、感受,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温馨、感性的音乐聆听氛围,全面分析学生的音乐喜好、品位,实现延伸、拓展课内音乐素材,让学生深刻感知聆听音乐作品的趣味性,锻炼他们的想象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同时,教师要把联想、想象贯穿于音乐体验活动中,鼓励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展示聆听到的音乐作品,如学生可以用舞蹈动作、经典诗句等方式抒发自身的真实情感,用心表达自身对于优质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促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逐渐提升音乐感知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把握音乐细节,引领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情绪、形象、结构、风格,通过对比赏析的形式实现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及音乐感知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音乐创作能力。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探索音乐作品的声音,拓展、延伸音乐创作语言,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启发、感想,获得独立创作的自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美,以此作为创作的切入点,通过自主制作乐器的形式,模仿大自然、生活中的声响,锻炼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创造力及感知力。其次,教师要通过即兴创作的形式锻炼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奥尔夫曾经说过:“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创编能力。”同样,教师可以通过即兴创作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创编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奏实践活动、歌唱活动,借助歌唱、语言、动作的方式,从中获得创编感想、启发,增强学生参与音乐创编活动的成就感、自信心。最后,要想培育学生良好的音乐创作能力,教师还要通过创作实践活动的形式引领学生探索、挖掘,进一步增强音乐教学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能力。

(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多渠道开展美育教育

教师要多渠道开展美育教育,引领学生用心体验、感知、鉴赏,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传递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形式,注重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还能够营造温馨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音乐课堂,激发自己的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净化心灵,实现情智、智慧的互补,培育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其次,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舞蹈、戏剧视频等,让学生了解视频中人物的情感、故事情节,从而融入情感地赏析电影、舞蹈、戏剧音乐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及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最后,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音乐理解能力,确保他们能够以最积极的状态赏析音乐作品,实现音乐教学和美育教育的充分融合。

(五)结合实际生活促使音乐教学和美育教育相结合

要想促使音乐教学和美育教育相结合,教师必须围绕生活元素、案例为学生营造真实、感人的音乐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赏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融入真实的情感,挖掘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元素,提升感知音乐作品的能力。首先,很多音乐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抓住这一特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进一步展示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价值。教师要围绕实际生活拓展音乐教育资源,不能再把音乐教学内容局限在音乐教材中,而是要突破音乐课堂、教材的限制,多层面、多角度地选择素材,实现音乐教学和美育教育的整合。如在日常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民歌作为素材,因为民歌最能够体现劳动人民质朴的品格,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熏陶学生的音乐情感,让他们从中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家为父母演唱,这样既能够实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最后,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思想内涵和文化素养较深厚的音乐素材,提升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水平和审美能力。

四、结语

教师要注重渗透美育教育理念,基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落实音乐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剖析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道德美、情感美、旋律美,让学生善于发现、创新、创造,感知探索音乐作品、音乐知识的意义,端正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另外,音乐作品中凝聚着人的情感、思想、智慧,展示了人类崇高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要想实现音乐教学和美育教育的融合,教师就要把这些内容教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与审美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美育情感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