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艳
(甘肃省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镇原 744500)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既是共享学习资料的载体和工具,也是创新教学形式的手段和技术。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表现形式向学生讲授知识,打造丰富、开放、生动、创新的课堂,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形式。基于此,中职音乐教师纷纷开始研究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意图设计有助于中职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自身的技术优势,可以使其集成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信息传播要素,使其具有传播丰富信息的能力和优势。将多媒体传播丰富信息的优势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发挥出来,可以促进音乐教学形式的丰富,为变化多端、新意十足的教学提供技术支持[1]。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不同信息传播途径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处于动态变化的音乐学习环境中,能够形成愉悦的学习体验,进而轻松地收获音乐知识、锻炼并提高音乐素养。
中职音乐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对教师媒介素养、信息素养、音乐素养等中职音乐教学专业素养的考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原则、方法展开全面分析,积极研究多媒体技术特点、学习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从课堂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多媒体技术能否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发挥作用,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了对多媒体音乐知识的学习中。
思维有广度、情感有深度是音乐的共性。要想理解音乐情感与思维,学生需要具备突出的音乐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而教师的及时启发是中职生获得这些能力品质的关键。
以往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没有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原因是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缺乏趣味性。而提高中职音乐教学有效性,让学生深度融入课堂、在课堂对音乐形成积极反应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基于多媒体技术特点,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文字等途径传播音乐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观察学生对音乐作品与课堂活动的反应,根据学情灵活调整多媒体支持下的后续教学环节,让多媒体呈现的趣味内容与中职生的认知思维习惯更加符合[2]。比如,在引入音乐鉴赏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中展示音乐家演奏该乐曲的图片,组织学生对图片中的乐器以及演奏方式展开观察,使其基于对不同乐器音乐演奏特点的了解猜想该乐曲旋律与情感基调。自主联想、自由想象在课堂教学之初实现,由此增强课堂生机,进一步提升中职音乐教学的效果。此外,动漫或电影中的主题曲片段、动漫情节、谜语等要素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为课堂教学添加更多趣味,由内而外地激活中职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否对中职音乐学习有兴趣、有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存在正相关关系。教学内容越丰富,学生接触的音乐作品越多,越容易确定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主动性。由此可见,在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凸显教学的丰富性,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将未被编排进教材的当代优秀流行音乐作品、古典乐曲、传统音乐、京剧戏曲等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渗透在中职音乐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鼓励他们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对同类型、同主题或同创造理念的音乐资源展开学习。课堂氛围因学生的自主参与而变得轻松愉悦;学生的学习体验因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而更加积极;师生收获因多媒体支持下的丰富音乐学习内容而增加,充分彰显多媒体技术在新时期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若师生在学习、品鉴和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将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增强对音乐“情”与“意”的感知,那么教学效率与效果就更容易提高。情境凭借真实、丰富、直接的特点可以在调动情感方面表现出一些优势,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中职音乐教学情境的打造提供了一定便利条件。由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情境化的音乐课堂,让教学有情,让学习入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积极性,进而促进“教学”与“学习”在“情”与“境”的融合中达到和谐统一。
1.利用多媒体创设鉴赏情境,促进情感共鸣。中职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聆听、讨论以及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感知音乐形象,感受乐曲表现的特别情感,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有助于学生聆听、讨论、联想与想象的课堂情境,使其形成更直接的听觉与视觉体验,学生就可以直接地与乐曲进行心灵方面的沟通,形成更深刻的情感共鸣,加深对音乐情感与内涵的直接感知,自然能够提高中职音乐鉴赏学习效果[3]。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鉴赏情境,根据教材欣赏课内容利用多媒体呈现与乐曲相关的画面,通过多媒体播放乐曲让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察乐曲画面,将他们头脑中对乐曲的想象与情境画面对应起来,让音乐之声深入学生之心,让学生之身深入课堂之境。比如,在鉴赏《伏尔塔瓦河》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乐曲,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伏尔塔瓦河两岸的美丽风情。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的空间限制被打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促进音乐理解。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会回归生活。中职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创作灵感、素材与表现形式多数源自人们的真实生活,并对当今社会生活产生一定艺术影响,如民歌等。因此,在学习和鉴赏这部分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了解其生活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迁移运用在课堂音乐学习中,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有效提高其音乐学习效率。
有鉴于以上分析,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还原基于真实生活创作的音乐作品背景,并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添加情境创设要素,让教学与学习双双回归生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启发他们说出对生活情境的感悟,使学生基于多媒体情境的支持,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生活感悟渗透在音乐理解中,提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水平和综合素养。
3.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情境,促进思维发展。中职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借助合理的语言情境培养学生音乐思维。因此,在优化中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有声语言、肢体语言两种常见语言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言情境想象音乐的意境和表演的特点[4]。比如,立足中职音乐演唱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演唱的标准站姿、发声姿势、呼吸姿势等。肢体语言情境中,学生需要加强对音乐演唱基本知识的理解,融知于行,将通过多媒体演示发现的知识应用在教材音乐作品的演唱中,形成学以致用思维,通过深情演唱感知音乐内涵,思维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而在创设语言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音乐作品,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诗词朗诵、诗歌吟唱、诗句说明等语言情境,以诗词、诗歌引出音乐歌词或背景。诗词歌赋本为一体,学生沉浸在该多媒体语言情境中,根据对诗词朗诵节奏、诗句内在情感的感知理解音乐旋律、节奏、停顿、重音和语气,同样有助于理解音乐、发展思维。
4.利用多媒体创设表演情境,促进独到创造。鼓励中职生参与音乐表演活动,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也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尊重音乐学科创造性的一种表现,有助于中职生审美创造素养的发展。然而在传统多媒体技术应用不足的中职音乐教学中,由于缺少表演情境,学生对音乐表演活动的参与是有限的,这无形中阻碍了他们音乐审美创造素养的发展。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应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表演情境,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表演思路、灵感与空间。比如,基于对教材音乐的鉴赏,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根据该音乐编排的舞蹈,将舞蹈在课堂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编舞和表演的灵感,让他们在“音乐+舞蹈”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中进行编舞创造。当学生完成编舞后,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将其作为舞蹈表演伴奏,鼓励学生跟随悠扬的音乐进行歌舞表演,锻炼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借助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培养其审美素养。此外,立足教材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创新“多媒体出示曲谱,鼓励学生创意填词”“多媒体出示歌词,鼓励学生创意谱曲”等具有表演特征的实践活动,形成表演情境,丰富中职生在多媒体情境下表演音乐的选择,促进他们对中职音乐的独到创造。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创新意识,使其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是中职音乐教学的关键目标。这一关键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考、深入解读。那么,如何让中职生深入参与到中职音乐教学活动中?怎样促进中职生对音乐的创新思考?课堂互动价值、建设开放性课堂必要性纷纷显现了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设具有开放性特点的中职音乐课堂,制定开放性的教学方案,通过多媒体PPT 课件提出难度层层递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关于音乐理论、情感、表现、创造等知识的思考,使他们根据自身真实想法回答问题[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提出了一些想法,为课堂自由讨论奠定了基础。教师还可以预设小组讨论问题,不拘泥于小组讨论方式与结论的统一性,一边通过PPT 课件出示问题,一边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自由讨论。学生头脑风暴依次展开,在自由、自愿、开放的互动中客观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合作探索音乐文化、乐理知识、演唱技巧,学习收获在无形中更加丰富,思维与视野更加开阔,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价值观念相互影响,对他们的音乐素养、个人品质的发展均有着深远的正面影响。
再者,在引导中职生通过互动探究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建设“多媒体+微课”的中职音乐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当自主设计或在互联网中筛选优质的中职音乐微课教学资源,完善在应用多媒体的课堂上推进微课教学的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发学生对音乐的自主学习和讨论。最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出示“微课学习档案”等表格,引导学生将微课互动学习结论填写在多媒体“档案”中,让学生对音乐的抽象感知可视化,让开放性自主学习成果可视化,多维地引领中职音乐课堂互动,多元地提高开放性中职音乐多媒体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能够为中职音乐教学形式提供支持,促进中职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使中职生在和谐有趣的课堂实现对音乐的高效学习。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关注中职音乐美育教育内涵,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和资源,并遵循主动性、启发性等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多媒体学习资源支持下自主地学习音乐知识,锻炼其音乐感知与理解、表现能力,掀开中职音乐教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