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与计算机教学的融合策略

2023-01-10 16:04
学周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双减知识点

张 晗

(甘肃省靖远县第五中学,甘肃靖远 730699)

2021 年7 月,“双减”政策正式出台,明确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的课外辅导负担”,旨在缓解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契合了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课堂,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提升能力,愈发重要。同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也为“双减”下的高效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有效转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以全新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元素等,唤醒了学生内在求知欲望,降低了学习难度等,真正实现了“高效教学”这一目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解析

鉴于数学知识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尤其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课堂教学要求也随之提高。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不甚理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知识是学习主体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学生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要成为学习的主体,以知识建构者、探究者的身份,在主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生成、发展等过程,才能真正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纵观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师的“生本”意识比较弱,基本上都是课堂的绝对掌控者,没有给学生提供任何思考、探究的机会和平台,致使数学课堂变成了“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知识建构的规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致使数学课堂出现了严重的“高耗低效”现象,难以达到“双减”下的教学目标。

(二)忽视学习动机的培养

乐学是最高的学习境界。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兴趣的驱动下,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最终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也是“双减”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针对数学学科来说,由于其具备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教师唯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一直束缚在“以考定教”的观念中,致使数学学习变成了“做不完的数学题”“讲不完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中。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就逐渐产生了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愿意思考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致使自身的学习动力逐渐下降,最终滋生出厌烦的情绪。

(三)忽视数学思维的培养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灵活借助多种教学工具,才能促使学生在问题思考、探究和解决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数学问题探究的过程,致使学生思维培养效果不佳;还有部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忽视数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双减”视域下的高效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真正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一点也契合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会陷入“教学的怪圈”中,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刷题”中,甚至给学生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题目,明确了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套路”。在这种情况学,数学学习就沦为了死板记忆、套用套路的过程,学生根本无法在思考和探究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迁移和运用,也难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1]。

二、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与计算机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基于信息技术唤醒求知欲望

鉴于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原本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甚至部分学生还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这不仅阻碍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也加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因此,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摒除单纯依靠语言进行口头讲解的模式,而是在口头讲解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与课堂的整合,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给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改善了枯燥的教学氛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可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还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辅助,为学生补充数学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拓展中学生的知识面。久而久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有效改善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氛围,唤醒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正数和负数”的教学中,如果直接进入知识点的讲解中,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鉴于此,就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段测量温度的视频,使得学生在视频中,对温度计上的“度数”变化进行直观的展示,最终在自己观察中发现大于零摄氏度和小于零摄氏度的变化,并从中进入到正数和负数的学习中。接着,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给学生补充了“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此一来,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2]。

(二)基于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和疑惑点

鉴于数学知识抽象、逻辑性的特点,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知识点时,常常产生不理解的现象。尤其是如不及时关注,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困难”的学习状态中,就会产生诸多学习盲点,不仅无法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甚至还会在“困难”的影响下,逐渐产生厌烦的心理。以往,数学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反复讲解、练习训练等方式开展重难点教学,这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导致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鉴于此,为了契合“双减”下的要求,就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借助其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在动态化的感知下,轻松突破数学学习重难点。例如,在“圆与圆的位置”教学中,由于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单纯地凭借教师口头描述,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可借助多媒体这一方式,先给学生展示出两个圆,接着在动态化的展示中,带领学生观看“两个圆相离、外切、相交、内切”的变化过程。如此,学生在动态化的感知下,就轻松掌握了“圆与圆的位置”,真正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常常存在大量的疑惑点,这些通常也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几何图形角的度数”教学中,学生需要利用“余角”和“补角”这两个知识点,对几何图形角的度数进行计算。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弄不清“余角”和“补角”,无法有效区分,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使用哪一种方法,严重影响了做题的正确率。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解决这一疑惑点的时候,就借助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余角”和“补角”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制作成为课件。为了使这两个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又特意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了一些动态图,使得学生在直观的感知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疑惑点,有效提升了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效果。

(三)基于信息技术锻炼数学思维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重要时期。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地位。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中,也明确指出了“数学核心素养”一词,明确了数学思维这一教学目标。鉴于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数学思维教学,还应灵活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动画演示功能,引导学生在直观的感知下,逐渐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中;同时,还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引导学生在数学探究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旨在发展学生的数学空间概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知识点。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借助立体的实物,引导学生对多面体的各个表面进行标注,并据此展开“展开与折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冲击,但立体物体并不透明,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深刻地观察。鉴于此,就可通过计算机的辅助,依托希沃白板这一教学工具,画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借助预设功能,对其进行旋转、填充、展开、克隆等,最终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3]。

(四)基于信息技术优化数学练习

数学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有效的数学练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在练习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目,如此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鉴于此,为了真正提升数学课后练习的有效性,就可充分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相关的数学题目进行筛选,将有新意、有深度的数学练习题进行整合,并推送给学生;另一方面,鉴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统一的数学练习题目常常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价值,给班级中学优生、学中生、学困生推送不同的数学练习题目。如:针对学优生来说,可给其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旨在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提升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针对班级中的学困生来说,可为其设计一些基础类型的练习题目,或者推动一些知识点讲解等,以便于巩固知识。如此一来,真正提升了数学课后练习的有效性、针对性,不仅减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也促进了所有层次学生的发展。

(五)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精准教学

数学知识点繁多,教师常常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数学课时有限。在这种矛盾下,教师常常是利用一切时间进行教学,甚至占用了学生其他课程、自习课等时间。这种教学模式,致使师生双方都出现了身心疲惫的现象,但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准性,高效利用有限的课时,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鉴于精准教学的内涵,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为其带来了可能。具体来说,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视频,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结合学生在线反馈的问题,以及在线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点,由此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真正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余角和补角”的教学中,就运用了上述教学模式,借助智慧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接着,教师结合数据反馈,发现85%的学生都掌握了基本的内容。鉴于此,在教学设计时,就聚焦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疑惑点进行了讲解,并给学生设计了一些具备挑战性的目标,使得学生在真实的情景分析中,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推理等过程,完成了知识的深度构建,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精准教学中,还可以对学生日常作业、考试中的错题进行分类、总结,为学生建立数学错题库,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精准讲解。如此,节省了课堂时间,促使学生在有效的课时中,完成了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真正契合了“双减”下的课堂教学要求[4]。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灵活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学工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唯有摒除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深化重难点和疑惑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优化数学练习,开展精准教学等,真正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教学。

猜你喜欢
计算机信息双减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方法阐述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