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苑,李建文,张添辉,张 峰
(1.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湛江 524023;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湛江 524001;3.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梅州 514000)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各不相同,但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乳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越来越多,如超声、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BT)、磁共振成像(MRI)等。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DBT、MRI及二者联合(DBT+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乳腺癌提供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案。
回顾性分析2020 年4 月至2021 年6 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资料。入组标准:(1)患者术前行DBT 和MRI 检查,图像清晰无伪影;(2)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病理诊断明确。排除标准:(1)影像检查前已行手术切除乳腺肿物;(2)影像学检查图片质量欠佳者。最终入组59 例女性患者,共62 个病灶,年龄25~72 岁。本研究方案和内容已通过梅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梅州伦审2020-C-122)。
1.2.1 DBT 检查 DBT 采用GE 公司的乳腺DBT 扫描仪,用自动曝光模式,常规行双侧乳腺内外侧斜位(MLO)和头尾位(CC)摄片的三维数据采集。DBT检查成像中X 线管先以0°为中心预曝光确定乳腺检查中正确的曝光参数,而后在-25°~25°范围内扫描乳腺,球管每旋转2°自动曝光1 次,获得25 张低剂量图像,并经计算机后处理重建为层厚1 cm 的DBT 图像。
1.2.2 MRI检查 采用德国Siemens Magnetom Skyra 3.0 T MR 扫描仪,16 通道乳腺相控线圈。扫描参数为:(1)T1WI 序列:TR 5.5 ms,TE 2.5 ms,FOV 341 mm×341 mm,层厚1.5 mm,层间距0.3 mm;(2)T2WI序列:TR 3570 ms,TE 74 ms,FOV 341 mm×341 mm,层厚1.5 mm,层间距0.3 mm;(3)轴位DWI:TR4 800 ms,TE 562 ms,FOV 170 mm×340 mm,层厚4.0 mm,层间距0.8 mm,b 值分别取0、800 s/mm2;(4)T1WI 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时间分辨随机轨道成像(TWIST)技术:TR 6.4 ms,TE 3.3 ms,FOV 288 mm×384 mm,按0.1 mmol/kg用量注射钆喷酸葡胺对比剂,注射流率3.0 mL/s。
1.2.3 图像分析及评价标准 由2 名以上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工作年限超过5 a),在不知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依据第5 版美国放射学会BI-RADS 分类标准[4],对乳腺疾病患者的DBT 及MRI 图像进行BI-RADS 分类,意见不同时进行协商。其中,BI-RADS 3-4a 类为良性,BI-RADS 4b-5 类为恶性。
采用SPSS 22.0、Medcalc 软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BT、MRI、DBT+MRI 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DBT、MRI、DBT+MRI 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绘制ROC 曲线并对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计算,采用Z 检验对各检查方法的AUC 进行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9 例患者,共62 个病灶的病理结果:确诊为乳腺癌29 个(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5 个,导管原位癌3个,导管原位癌伴局灶浸润1 个),纤维腺瘤13 个,乳腺腺病11 个,导管内乳头状瘤8 个,良性叶状肿瘤1 个。
DBT 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较MRI 高,但其特异度、准确度均较MRI 低。而DBT+MRI 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独应用DBT、MR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BT、MRI、DBT+MRI 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根据ROC 曲线结果示,DBT+MRI 诊断乳腺癌的AUC 高于单独应用DBT、MRI(均P<0.05)(表2、图1)。
表2 DBT、MRI、DBT+MRI 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
图1 DBT、MRI 以及DBT+MRI 的ROC 曲线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精准诊断乳腺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影像学是目前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传统钼靶X 线成像是乳腺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2],但由于腺体组织的重叠常常掩盖了病灶的检出[3]。DBT 通过多角度投照及数字影像处理技术重组获得连续断层成像,克服了传统乳腺X 线摄影中腺体组织与病变重叠的影响,提高乳腺病变直接征象(肿块、钙化、毛刺等)和间接征象(乳头内陷、皮肤增厚、淋巴结肿大等)的可见度和辨识度,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4-5]。国外研究显示,DBT 较全数字化乳腺X 线摄影(FFDM)能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且能降低报告的召回率[6]。国内林闽江等[7]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80 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发现DBT 与FFDM 对乳腺癌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96.25%、77.50%;DBT 与FFDM 分别检出乳腺癌分叶征及毛刺征为78.75%、55.00%。本研究显示DBT 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68.8%,阳性预测值为71.4%,阴性预测值为91.7%,准确度为79.7%。DBT 作为诊断乳腺疾病的新技术,提高了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但因其断层显像的特点,在诊断早期乳腺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8-9]。
MRI 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多参数及功能成像,对乳腺病变的图像分析不仅包括信号强度、病灶形态及边缘表现,还可通过动态增强反映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和扩散加权成像反映组织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信息。本研究显示MRI 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90.6%,阳性预测值为88.5%,阴性预测值为87.9%,准确度为88.1%,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4,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较DBT 高,原因可能是DBT 仅通过形态及密度作出诊断,乳腺MRI 除了评估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外,还能评估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从而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本研究还发现,DBT+MRI 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DBT 或MRI 的诊断效能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DBT 和MRI 各有优势,DBT 断层图像对钙化具有高度敏感性,而MRI 不仅能很好观察病变形态、边缘及大小等特征,还能提供病灶血流动力学及弥散受限信息,DBT 与MRI 两者联合必然增加病灶检出率。李俊等[12]研究了55 个乳腺疾病患者的DBT 与MRI 资料,结果显示DBT+MRI 联合应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效能稍高于单独使用DBT 和MR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其入组患者均为有临床症状人群,其DBT 的诊断效能高于文献报道,导致DBT+MRI联合应用较DBT 的诊断效能提高有限。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未来需开展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结果;其次,本研究未对不同腺体类型的乳腺癌进行分层讨论;再次,本研究中MRI 分析并未纳入定量DCE 及ADC 值等功能成像信息,将来应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DBT 与MRI 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且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