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志,雷 锐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1,心内三科2,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在一定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导致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出现的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2]。高血压患者通常伴有各种代谢、器官功能的改变[3]。在高血压发病因素中,日常高盐、低钾膳食具有重要的作用[4]。同时已有研究证实[5],高钠饮食会导致患者动脉僵硬,且影响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动脉僵硬度是反映患者动脉弹性和功能的指标,当患者动脉内层弹力纤维发生退变时,胶原纤维的含量增加,使血管变厚、变硬,导致动脉硬度增加,被证实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6]。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作为动脉僵硬的指标,是指脉搏波由动脉的一个位置传到另一个位置的速率,可用来反映动脉弹性[7]。高钠、低钾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动脉僵硬度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具体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本研究通过检测高血压患者24 h 尿钠和24 h 尿钾,分析以上指标与患者血压和动脉僵硬度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9 年3 月-2021 年6 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0 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高血压诊断与治疗诊断标准》[8]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影像诊断》[9]的诊断标准;②年龄45~75 岁。排除标准:①近期使用过利尿药者;②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严重感染和精神异常者。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体重(kg)/身髙(cm)2、血压)]及实验室资料(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尿酸、24 h 尿钠、24 h 尿钾、PWV)。实验室指标测量方法:取患者静脉血,离心(35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测量血压前嘱患者休息,保持呼吸平稳,以坐位测量所有患者的右上肢,血压计选择鱼跃电子血压计YE660D 测量;尿液:常规饮食下,从晨起7∶00 排空膀胱并弃去,之后将24 h 排出的尿液全部贮存,包括第2 天7∶00 的尿。24 h 尿钠、尿钾:采用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280 进行检测。PWV 测量:采用北京芯瑞康动脉硬化检测仪(脉搏波速测定仪)AS2000 测定PWV,测量患者四肢血压,手腕电极片固定在手腕上方4 cm 处,心音传感器贴在患者第二肋间,将膝脉灯固定在膝盖后输入患者的姓名、身高、体重、年龄等基本信息,测得PWV,数值越高表明血管越硬。PWV(m/s)=L/t,传播时间t 为同一个脉搏波在两个测定点间的时间差,距离L 为两个测定点间的距离[10]。根据是否伴有动脉僵硬,将高血压伴动脉僵硬(PWV<1400 cm/s[11])患者设为研究组,不伴动脉僵硬患者设为对照组。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血压、PWV 与各指标的关系。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冠心病、BMI、收缩压、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24 h 尿钠、24 h 尿钾、PWV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
2.2 血压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血压与年龄、BMI、冠心病、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24 h 尿钠、24 h 尿钾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血压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2.3 PWV 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PWV 与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 尿钠、24 h 尿钾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PWV 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高血压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我国高血压患者约5000 万人,并且每年新发约120 万人,约50%以上患者无任何症状表现。且由于缺乏典型症状,部分高血压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血压控制治疗,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肾损伤,不仅加剧高血压病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效果[13]。已有研究证实[14],高钠的摄入可促进患者血压升高,并且患者饮食中的钠钾含量水平可直接影响患者机体的各个器官和代谢循环,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动脉僵硬。动脉僵硬又称为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的病变。有研究显示[15],动脉僵硬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研究显示[16],引起动脉僵硬的病因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压、高脂血症。李国杰等[17]在尿钠钾的相关研究中表示,尿钠和尿钾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因素,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高钠可增加患者大动脉僵硬的程度。24 h 尿钠是24 h 患者尿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是反映机体钠摄入的指标;24 h 尿钾是患者24 h尿液中钾离子的浓度[1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冠心病、BMI、收缩压、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24 h 尿钠、24 h 尿钾、PWV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血压伴动脉僵硬患与未伴有动脉僵硬患者在以上指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提示以上指标与动脉僵硬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伴动脉僵硬患者年龄、BMI、冠心病、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24 h 尿钠、24 h 尿钾与血压呈正相关,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 尿钠、24 h 尿钾与PWV 呈正相关,但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表明24 h 尿钠、24 h 尿钾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和PWV 具有密切的关系,进一步表明合理膳食调整饮食中钠、钾,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动脉僵硬程度,进而预防因动脉僵硬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以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效果,该结论与穆以璠等[19]研究结果相似。同时也有研究显示[20],高血压患者过量食用高钠的饮食,可导致大动脉僵硬度的增加,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受患者血压的影响。此外,郭钰等[21]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高钠饮食使患者血压基线升高,血液中钠离子聚集后导致血管增厚,使患者心肌细胞收缩力增加,进而发生高血压。血管壁的压力可导致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增加,随着血压的升高,血管璧的弹力减弱,弹性蛋白比例降低,使内中膜增厚,血管璧变僵硬,最终增加动脉僵硬度。当动脉僵硬时,PWV 传播速度会增加,使本应落到动脉舒张期的反射波快速到达收缩期,高龄患者PWV 的反射波增快,反射波幅度不会增高,当患者年龄相关的动脉病变时,PWV 速度增加,最低程度也会影响阻抗[22,23]。因此,PWV 与钠、钾的相关性更加显著,也进一步证实了24 h 尿钠、尿钾在尿电解质中的核心作用。
综上所述,24 h 尿钠、尿钾水平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动脉僵硬度的因素,因此对于高血压和动脉僵硬的患者可以通过控制钠和钾的摄入来缓解高血压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