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

2023-01-06 12:12黄春麟张瑞林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高职称队伍

黄春麟,张瑞林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简称“示范计划”)实施与建设后,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又颁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旨在通过进一步的建设发展,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双高”计划建设也需要高水平的实验实训技术队伍。为适应“双高”计划建设的需要,各高职院校不仅持续更新实践教学仪器设备,不断完善实验实训设施,同时也加强实验实训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但相比实验实训设备设施建设,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的差距更大,并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

实验实训技术队伍是指高职院校从事实践教学与指导、科技研发、仪器设备设施操作与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的人员,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资源使用和管理的关键力量,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实验实训基地的社会认知度和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高度重视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外部引进与内部培育并重,加强建设一支定位准确、素质全面、结构合理,且符合“双高”计划发展要求的实验实训技术人才队伍,无疑是当前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发展现状

实验实训技术队伍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实训室管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全面检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的发展现状,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其中不足,从而为探索建设一支高水平实验实训技术队伍提供思考。

(一)岗位重视不够

自“双高”计划建设启动以来,高职院校在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改善实验实训环境,申报不同级别的实验实训中心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对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传统实践教学理念的影响,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验实训技术队伍长期被归于“教辅人员”或“其他系列”,发展地位相对较低,一直处于边缘化。与教学科研专任教师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项目”相比,实验实训技术队伍缺乏强有力的培养和引进措施。实验实训室功能认知模糊,实训岗位的重要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身份不明,角色不清,这势必导致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对自身岗位产生困惑,缺乏职业归属感。

(二)人员构成不合理

现有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人员构成不合理,如年龄结构偏大,青黄不接,需补充新生力量;具有企业实践经验者比例不高;职称结构整体偏低,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偏低;专职人员偏少,队伍组成不够稳定。以浙江省为例,该省2019—2020学年实验实训技术队伍中,45岁以下的占77.54%;具有1—3年企业经验者比例为28.66%,3年以上企业经验者比例为55.73%;副高以上职称仅占12.14%;专职管理人员64325人,而兼职人员却多达86689人,超出专职管理人员的35%[1]。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多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其中重点实训实验中心由学校设立相应职能部门实施专门管理,其余的实验实训中心,按专业性质分布在各二级学院。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受到多头管理。具体而言,分布在各二级学院的实验实训中心,受学院直接领导;实验实训中心涉及仪器设备采购、报废等工作,归学校国有资产设备部门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安全,以及仪器设备使用安全等问题,归学校保卫部门负责;实验实训中心的实践教学归教务处管理,其中实践课程课时的安排需要教务处负责;实验实训中心建筑归口学校基建处,由基建处负责实验实训基地的改造、扩建等工作。此外,遇到一些实验实训项目,由学校成立的特定实训小组进行管理。简单统计,对实验实训中心管理权限的部门多达7个。据浙江省实验实训中心管理调查,62%的院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其余的视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情形,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单独管理或协同管理。总的来说,多头管理,多头领导成为普遍现象,每个管理部门对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会有不同的管理要求,甚至很多工作是重复性或无意义的,实验实训技术队伍疲于应对,严重影响实验实训技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四)职称晋升通道不畅

实验实训技术队伍是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承担着基地的仪器购置、升级改造,以及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重要工作。目前,国家出台了关于实验技术人才职称评聘的指导性意见,在“双高”建设规划的推动下,实验实训技术队伍职称评聘也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体现在职称评聘机制中,针对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工作性质设置若干考察点。如浙江省针对实验实训人员设置了5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有不同的特色(见表1)。但这种对于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业绩的考察点要素,大多属于文字性表述的定性层面,缺少具有可量化和操作化的指标,丧失了对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岗位职责进行科学量化的评判功能。从职称评审看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尤其是相较于教学科研型系列,实验实训技术系列存在着高级职称岗位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且科研成果业绩亮点不够突出,导致大部分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即便在满足高级职称聘任基本条件的情况下,仍难以晋升。

表1 浙江省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人员的评聘机制的不同考察点

二、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

“双高”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应坚持“科学规划、内涵发展、系统协调、分类管理”的主要原则。

(一)科学规划,提高岗位重要性

实验实训技术队伍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承担者,是仪器设备日常测试和维护的主要工作者,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发展依赖于其技术队伍的发展。各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职业发展的科学研究,在深入调查国内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特色以及服务社会的需求,把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当作一项系统性工程,科学规划,合理定位,摒弃现有的“教辅人员”的不当定位,突出实验实训技术队伍的重要性,科学制定适用于“双高”建设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规划[2]101。

各级主管部门应着力提高实验实训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意识,深刻认识到实验实训技术岗位与教学科研岗位同等重要,两者都是推动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应及时梳理并完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强对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政策的管理和其他支持力度,形成科学、合理、规范,且符合实验实训技术队伍自身发展特点的模式与策略,为实现“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有序推进实验实训技术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从而从制度和管理体制上提升对实验技术队伍的科学认识,持续稳定推进实验实训技术队伍良好发展。

(二)内培外引,加强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实验实训基地,关键在于实验实训技术队伍的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高职院校要以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验实训技术人员不同岗位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系统的培训体系。定期开展实验教学、实验实训室管理、大型仪器共享共用等报告,定期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实验实训基地相关工作交流。鼓励实验实训技术人员通过线上和线下、理论和实验等方式加强自身学习;资助优秀实验实训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国、省内外各类培训会议,到国、省内外知名实验室学习深造、交流锻炼。利用中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等组织的各类培训会,跨校合作组成实践教学及创新人才培养团队,进行院校间交流;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提升实践能力。

在加强对现有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培育的同时,健全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引进机制。一方面,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分类制定实验实训技术岗位的引进标准与条件,重点引进“双师型”实验实训技术人才[3]。针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等高水平人才的困难,要解放思想、放宽选用人才标准。可以由学校人事部门针对性地制定出实验技术人才系列引进标准,灵活选用[4]。另一方面,随着“双高”建设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专业调整力度不断增大,亦可以从教学科研岗位类人员中进行分流,来进一步充实实验实训技术人才队伍[2]103。通过制定不同系列职称之间转换认定标准,保证同等级别的职称,薪酬待遇一致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并引导那些愿意从事实验实训技术工作的教学科研类人员,转岗到实验实训技术岗位,从而不断优化实验实训技术人才结构,壮大技术队伍规模。

(三)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工作积极性

通过充分调研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的激励机制,主要从职称晋升、薪酬待遇和岗位流动等多层面进行激励,激发鼓励实验实训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去一段时间,高职院校设置实验实训技术系列人员高级职称数量偏少,且最高多为副高级的高级实验师,尽管有部分高职院校设置实验技术系列正高级职称,但其比例远远低于教学科研系列的正高级职称的比例。实验实训技术队伍系列晋升高级职称非常不容易。因此,建设多通道的实验技术系列职称晋升路径,认真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62号)》文件精神[5],结合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的不同,设置具有覆盖性和针对性的职称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让每一位实验实训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得到晋升机会。

实验实训技术人员薪酬待遇水平偏低,严重挫伤实验实训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造成这支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职院校应正视实验实训技术队伍薪酬待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将提高实验实训人员薪酬待遇与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统筹考虑,可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加强对实验实训人员绩效收入的调控,同时还可通过设立实验实训技术系列的专项奖励措施,调动实验实训技术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通过岗位流动来激励、提升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高职院校应根据其实验实训基地及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求,一方面,可弹性设置实验技术岗位,以校内聘用转岗形式,招聘一些高层次、高学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补充实验技术队伍;另一方面,改变传统单一的编制聘用模式,采用项目化聘用形式,灵活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室工作,增强实验实训技术岗在编人员危机感,激发其工作动力与热情[2]104-105。

(四)健全岗位,完善分类考核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分层分类的岗位目标体系,根据岗位不同开展分类考核,但主要是以教师系列为主。根据教师岗位在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各自侧重点的不同,设置了教学为主型、教学与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型等不同类别。这种分层分类在职称评定、岗位考核方面,拓宽了教师岗位的考核渠道。然而,现行的实验技术系列为“一锅端”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单一,难以体现出实验实训工作岗位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难以为实验实训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业绩奖励等方面提供公平高效的考核依据。因此,健全实验实训技术岗位类别,完善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分类考核,对于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发展,乃至全面推进“双高”计划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包括实验实训教学人员、科研实验人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服务人员。不同岗位设置,其工作内容、形式和范围都有着不同的要求。职称评审应综合考虑不同岗位工作性质的特点,建立基于岗位的分类考核[6]。可将其细分为实验实训教学岗、实验实训研究岗、实验实训管理岗等。具体而言,实验实训教学岗主要指承担实验实训中心的教学人员,同时他们也是学校专任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参与做好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工作。考核内容以教学能力、实践教学改革、实训教材编写等为核心。实验实训研究岗主要是指依托各级别各类型的实验实训基地,负责基地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与技术研发。该类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的操作与应用,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技术更新有着科学的认识,同时能按照实验实训教学任务的需要,设计制造出新的实验实训室装置。考核内容以仪器设备研制应用、技术创新相关指标为主。实验实训管理岗主要做好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保管与维护、实验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及日常事务的协调等,其工作体现在监督执行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的采购维护、实验实训教学项目的准备、实验实训器材采购与废弃物处理联络等。同时可兼任实验实训室安全员,确保实验实训室安全运行。考核内容以实验实训室安全运行、日常检查,以及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情况等为主。

三、结语

随着“双高”计划建设以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项目的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立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科学合理,专兼结合且相对稳定,具有现代教学理念、科学管理实验实训基地能力,能够适应高水平高职院校发展要求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非常重要。这就需要高职院院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把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当作一项系统性工程,科学规划,深入探索,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健全分类岗位,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薪酬待遇、岗位流动,从而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好保障。

猜你喜欢
双高职称队伍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