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3-01-05 06:27张江礼刘金辉潘西庆刘光源范虓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步频步态步长

张江礼,刘金辉,潘西庆,刘光源,范虓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关节一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膝骨关节炎属于骨科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以老年人群为高发群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近年来该病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1-2]。 膝骨关节炎患者常伴有膝关节疼痛,初期休息后疼痛可自行缓解,活动时疼痛可加重,随着疾病进展,严重者可出现关节持续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畸形,威胁患者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3]。既往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多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该手术方式在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但是术后易给患者造成明显创伤, 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缓慢,存在一定局限性[4]。单髁关节置换术(UKA)通过对单一病变间室进行置换而实现对患者的治疗,该操作仅需要替换破坏区域内的关节软骨,能够避免对正常骨质造成破坏,减少正常骨质丧失,安全性高,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5]。 为进一步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科学治疗途径,本研究选择2019年6月—2022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110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对象,对比TKA 和UKA 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就诊于本院的110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TKA 组(n=55)和UKA 组(n=55)。 TKA 组男 30 例,女 25 例;平均年龄(64.85±4.82)岁;平均病程(6.89±2.26)年;平均 BMI(25.59±1.05)kg/m2;发病部位:左侧 28 例,右侧 27例。UKA 组男 29 例,女 26 例;平均年龄(64.20±4.93)岁;平均病程(7.02±2.41)年;平均 BMI(25.80±1.17)kg/m2;发病部位:左侧29 例,右侧26 例。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与《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6]中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相符;年龄51~70 岁;病程 1~15年;BMI 均在 24~28 kg/m2; 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均能够耐受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合并恶性肿瘤;伴有膝关节严重畸形;具有其他骨关节系统疾病史或手术治疗史;合并严重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治疗依从性差;无法全程配合本研究。

1.3 方法

TKA 组采用TKA 治疗。引导患者选择仰卧位,使其下肢保持屈膝80°并做好固定,予以硬膜外复合麻醉。常规进行术区消毒,铺巾,选择患者患侧膝关节前内侧行一个纵向手术切口,将其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使其关节组织充分暴露,经患者髌骨内缘将其关节腔打开,并对其膝关节囊作切开处理,将髌骨前侧脂肪垫切除,使髌骨得以顺利推出,对前侧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等进行分离暴露,对其胫骨及股骨内外侧存在的异常增生骨赘实施切除处理。 予以副韧带松解,确保胫骨平台得以充分暴露。测定假体型号,置放假体及试模, 确定匹配度合适后置放关节力线杆,去除试模。 截骨面准备完毕后实施冲洗,以骨水泥涂抹固定假体,直至骨水泥凝固,安置垫片。于患者膝关节内进行引流管预置, 将手术创口关闭并实施加压包扎。 术后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术后24 h内给予间断冰敷。

UKA 组采用UKA 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使下肢维持屈膝80°左右并进行固定,予以硬膜外麻醉。 常规消毒,铺巾,选择患者患膝前内侧及髌骨内上缘位置,对其皮肤、皮下组织、关节囊进行切开处理,进入关节腔,将其髌下脂肪垫、骨膜及股骨髁间窝骨赘切除,检查确认患者内侧关节面是否正常,并检查其前交叉韧带的完整程度。 于屈曲位确定胫骨力线,行胫骨近端内侧截骨,测定并规范化置放股骨、胫骨侧假体及试模,注意预留关节间隙约2 mm 左右,保证假体安装后膝关节仍能够实现轻度内翻。放置关节力线杆,对力线杆位置进行调整直至位置满意,将试模去除。 对患者关节腔进行充分冲洗,之后在接骨面涂抹骨水泥,对其假体进行固定,安置垫片。科学放置引流管,对手术创口进行缝合并实施加压包扎。 术后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 术后24 h 内给予间断冰敷。

两组术后均进行3个月随访。

1.4 观察指标

(1)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包含疼痛(30 分)、活动范围(18 分)、功能(22 分)、屈曲畸形(10 分)、关节稳定性(10 分)以及肌力(10 分)共6个维度,总分 0~100 分,优:评分≥85 分;良:评分为70~84 分;中:评分为 60~69 分;差:评分≤59 分,评分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越好[7]。

(2)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前、术后 3个月,使用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操作时护理人员将固定臂平行于患者股骨长轴,并保证移动臂与胫骨平行,患者屈曲膝关节时移动臂随胫骨运动,直至屈曲膝关节到达最大角度,即可进行记录。

(3)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4)步态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 SMARTClinic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意大利BTS 公司)对两组患者患侧步频、步长、步速数据进行采集并加以对比。采集时,嘱患者抬头挺胸并保持目视前方,以标准姿势站立, 通过系统记录各标记点的空间测试原点,构建静态模型;之后,指导患者按照日常习惯行走方式及速度,于长度为10 m 的区域内进行往返行走数次,通过红外线摄像头对标记球运动轨迹进行记录,每例患者取3 组参数进行BTS MART Analyzer 软件数据分析。

(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创口感染、假体松动。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n(%)]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采用 χ2检验;以()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组内、组间对比分别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对比

术前,两组膝关节HSS 评分及ROM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两组膝关节HSS 评分均较同组术前升高,膝关节ROM 均较同组术前增大, 且UKA 组膝关节HSS 评分高于TKA组,膝关节ROM 大于TKA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 HSS 评分及 ROM 对比()

表1 两组 HSS 评分及 ROM 对比()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P<0.05

组别HSS 评分(分)术前 术后3个月ROM(°)术前 术后3个月TKA 组(n=55)UKA 组(n=55)t 值P 值66.87±5.03 67.25±5.47 0.379 0.705 78.14±5.40a 82.36±4.98a 4.261 0.000 88.65±6.37 89.16±6.24 0.424 0.672 97.63±6.33a 112.47±7.50a 11.214 0.000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UKA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TKA 组,切口长度短于TKA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KA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组别TKA 组(n=55)UKA 组(n=55)t 值P 值手术时间(min)86.96±6.30 72.52±5.93 12.378 0.000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6.93±1.41 4.92±1.03 8.537 0.000 241.32±28.16 154.36±25.30 17.036 0.000术后下地行走时间(d) 住院时间(d)15.47±3.12 10.69±2.36 9.062 0.000 16.84±2.60 11.47±2.54 10.957 0.000

2.3 两组患者步态参数比较

术前,两组步频、步长及步速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两组步频均较同组术前增高,步长均较同组术前增加,步速均较同组术前加快,且UKA 组步频高于TKA 组,步长长于TKA组,步速快于TKA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步态参数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步态参数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P<0.05

组别 步频(步/min)术前 术后3个月步长(cm)术前 术后3个月TKA 组(n=55)UKA 组(n=55)t 值P 值94.62±5.57 95.14±6.04 0.469 0.640 105.74±8.96a 111.45±7.23a 3.678 0.000 85.62±6.62 86.30±7.15 0.518 0.606 112.38±9.27a 118.34±10.50a 3.156 0.002步速(cm/s)术前 术后3个月60.54±5.62 61.28±6.13 0.660 0.511 89.62±7.25a 94.37±8.22a 3.214 0.002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UK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KA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膝骨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疾病,年龄>40 岁的人群更易患此病,患者发病时可出现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等症状,或可伴有骨性肥大等症状,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引起膝关节畸形,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其彻底丧失膝关节功能[8-9]。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主要手段,其中,TKA 为常用术式,能够对患者的关节畸形进行有效矫正,但是,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相对缓慢[10-11]。 UKA 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时仅需对膝关节病变间室实施重建,对骨赘增生及病变软骨进行切除,即可达到减轻膝关节症状的效果, 有助于早期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UKA 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 HSS 评分高于TKA 组,膝关节 ROM 大于 TKA 组(P<0.05)。 吴鹏等[12]的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考虑其原因为,TKA 虽然能够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病灶进行有效清除,长期疗效良好,但术中易对正常膝关节组织结构造成损伤,创伤明显,且骨量丢失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对缓慢。 UKA 仅需对患者病变的单侧关节间室进行置换, 能够显著减少手术创伤,使患者前后交叉韧带等正常膝关节组织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促使术后膝关节功能更快恢复,早期膝关节活动度增大[13]。 本研究结果显示,UKA 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TKA 组, 切口长度短于 TKA 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TKA 组(P<0.05)。 这说明 UKA 能够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究其原因为,TKA 置换范围相对较大, 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更明显,创伤应激反应更大,从而延缓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UKA 的关节置换范围较TKA 小,能够显著减轻手术创伤及应激反应,并尽可能保留患者正常膝关节组织,显著减小手术切口,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UKA组患者术后3个月步频高于TKA 组, 步长长于TKA组,步速快于TKA 组。 这提示UKA 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步态参数的改善效果较TKA 好。 分析其原因为,膝关节为人体的关键活动关节,关系到人的正常行走,步态参数中患侧步频、步长、步速均可反映患者术后膝关节的稳定度,各指标越接近正常则表示膝关节功能恢复得越好,手术疗效越明显[14]。 TKA 选择在患者患侧膝关节前内侧作手术切口,手术切口相对较大,术中需截断病变部位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并以人工假体替代,需要大范围、大量切除骨组织,同时手术操作过程中需对患者髌骨进行翻转,极易对其关节韧带造成损伤,引起严重手术创伤,因此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膝关节制动时间较长,从而对其步态参数造成不利影响。 UKA 能够尽可能保留患者正常关节间室关节面, 并减少对正常韧带组织的损伤,创伤较小,术中无需翻转髌骨,可避免关节韧带损伤,维持正常的关节处生物力学, 因此患者术后康复较迅速,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投入康复训练,使其步态参数得以改善[15]。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UK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KA 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均安全可靠,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为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可优先考虑UKA。

综上所述,在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中,UKA 对于患者膝关节功能、膝关节ROM 及步态参数的改善效果优于TKA,UKA 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但是,本研究对于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未能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展开观察和探讨,仍具有一定局限性。 今后,研究应尽可能延长对膝骨关节炎手术患者的随访时间,进一步探讨和对比不同术式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步频步态步长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中心差商公式变步长算法的计算终止条件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智能手机用步长估计模型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步态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