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1)
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应用性、实践性及技能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体系应与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以便于输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展开探讨,提出优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对策,以供广大教育同行参考借鉴。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需要依据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学校本身的教学定位,确定教育培养对象,在未来某一时期内的努力方向与标准,从而实现教育培养对象的专业化发展。根据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定位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相关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三个特点。从教育属性上,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具备高等教育属性,即高等性。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除了要具备岗位实践能力,也需要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可驾驭技术应用与岗位管理工作。从教学类型上,高等职业教育具备显著的职业属性,即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技术性特征与职业性特征异曲同工,都是源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类型,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合特点岗位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让学生熟练掌握实践应用技巧,提高其岗位工作能力,不仅是各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任务,也是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期盼。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人才培养职业性不够清晰、技能不够突出、目标不够明确等问题,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实现,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佳。这是因为目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未做好自身教学定位,层次界面相对模糊,职业性不够清晰。例如,在课程体系设置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仍与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开展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不懂得根据市场变化、岗位需求调整课程体系结构,职业性这个教育核心没有得到全面展示,学生的职业技能不够突出,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出的专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受到师资、经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影响,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未针对特定岗位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致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不够突出,无法满足社会及企业的实际需求。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直接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方向、标准及预期情况。要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下,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高职院校应组织校内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展开全方位调查。在明确岗位工作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原有课程体系及职业教育标准,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本身的职业性与技术性。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出与社会职业需求相符合的专业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以培养校内各专业学生的实际职业生存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打破传统课程建设壁垒,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全新课程框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还应做好与企业的沟通,随时掌握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能力的真实要求,及时根据人才标准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与方法,优化、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例如,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可将专业课程分为显性与隐性两部分。显性课程指各种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活动;隐性课程包括课外活动、各种比赛等,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在开展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时,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岗位需求重塑原有的教学模块,分为职业岗位能力、综合能力、拓展能力的学习,以及职业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模块。根据这些教学模块,设置与之相对应的课程,打造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全新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实际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前四个学期的学习,对学生开展专业基础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的综合培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第五、六学期,根据合作企业的相关要求,展开订单式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轮岗实训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实现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就职的零距离衔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训练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重要环节,也是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的部分。这是因为高职院校输出的专业人才,往往都在企业一线工作,考虑到企业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需求,应加强学生的技能实践训练,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完美融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技能实践训练中,教师可利用情景教学法,模拟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进而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全局观念,学会自我审查与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
梳理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厘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标准,确定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努力、奋斗的方向。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使高职院校学生掌握更多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