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敏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生态工程与法务系,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质量过硬、数量充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当前和今后的职业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在“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家和地方对园林技术人才的数量和专业素养提出新的期望与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基地,为了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亟须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实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研究工作,是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园林技术“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策略进行探析。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园林技术是操作性极强的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凸显无疑。而大多数授课教师都是在“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中开始执教的,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但教学经验不足,专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教学质量往往难以提升。建设并完善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为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特色的形成和提升提供平台,为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全面、系统、及时的培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培养满足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
引进社会资本,吸纳校企深度合作,吸收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和教师培养培训过程,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紧密合作,分工协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双师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园林技术专业群示范教学体系,不断拓宽社会服务领域,承担本省、京津冀区域、中国林业(北方)职教集团乃至全国林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园林教师培训任务,建设成园林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世赛和国赛与省赛指导教师集训基地、世赛中国队和国赛省队集训基地、省赛规程与标准制定牵头单位,能够提供师生集训、学生实训、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全方位服务的一流教学实践与培训基地,实现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为园林技术骨干专业群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撑。
国内“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合作的深度不足、广度不够;二是难以兼顾个性需求,以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三是培训基础设施不完善、实训场地不足;四是培训内容与方法相对陈旧,实践教学实践性不高;五是长效机制不健全;六是基地特色不鲜明。
学校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成立基地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全程监督”的原则,明确职责和任务。并设立专门的基地工作办公室,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培训对接工作等,按计划开展培训。建立健全基地教学管理、建设管理、学员管理等制度,为做好基地工作奠定基础。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包括所有形式和类型的合作[1]。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方法,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升我国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2]。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需求,能够使双方共赢。对院校来说,可以有效地提高园林技术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可以使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对企业来说,一是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力量,储备适合本企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二是学校可以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以及企业咨询和培训服务[3];三是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企业形象和产品的宣传作用[4];四是企业在分担责任的同时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等。校企双方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2.1 选择合适的企业
在校企共建中,选择企业很关键。一是选择与学校有渊源的企业;二是选择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三是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5]。
4.2.2 实现企业与学校发展的共赢
找到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赢点,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和资源,实现师资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同担、成果共享、互惠互利,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发展,增强学校和企业的竞争力。
4.2.3 校企共建制度建设
以“校企共建”为建设模式,实现校企环境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构建“真实企业化管理”的培训模式,实现对高职教师技术、观念、服务全方位培养、培训,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合乎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教师培训与实践管理制度。强化校企合作机制,依托企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结合“双师型”教师培训与实践实际,制定相应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提高培训与实践质量和实效,校企共同开启双师培训项目,合作企业与学校基地共同承担教师培训与实践任务。
培训师资的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成效,在师资培训工作中,一是聘请园林行业专家、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具备熟练技能的人员;二是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三是任用校内专业带头人,要求高级职称并在园林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学校要选派教师赴职教发展发达国家开展培训考察,深入企业实践锻炼,促进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为提高培训质量,一定要加强优质“师资库”建设,保证这一机制得以持续发展。建立并不断完善师资库,既能保证师资库培训专家队伍的相对稳定,又能及时更新和增加新的师资培训专家,为师资培训提供保障。
定期进行市场调研,把握培训需求,加强培训项目的开发。建立由教师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师资培训学校与基地负责人组成的专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以讨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需要、新动向、新目标[6],为培训基地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策略。
在师资培训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园林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多方面需要。立足于园林技术专业课教师培训时间短、见效快、内容新、技能强的特点,要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如案例模拟操作、实地互动等,在培训实施过程中,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培训教师,使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模式要符合园林技术专业课教师短期培训的规律,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取得较好培训效果。
加强基地软硬件建设,使培训基地的办学条件和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如园林施工场建设,根据教师培训与实践规模、学生竞赛规模,建设可承担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50 个工位以上的施工场,打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培训、训练、竞赛基地。如相关实训室软硬件建设,升级现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园林规划设计室,更新AotoCAD、Lumion 等软件,满足70 个工位以上培训与实践需求;更新园林规划设计室出图设备。如教练员、裁判员工作室建设,成立世赛和国赛教练员、裁判员工作室,建设面积不少于60 m2,满足世赛和国赛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交流、研讨和工作的需求。
加强基地文化建设,一流的硬件设施配套,更需要一流的软环境保障。结合园林技术专业和行业特色,营造良好的基地文化氛围,提升基地教育的精神性,呈现基地特色,培训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基地要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基础能力,实现培训内容与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相对接,培训规模、结构、质量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接,提高教师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7]。基地在不断发展中应注重提炼培训特色,打造良好的培训品牌,拓宽培训思路,依托专业优势,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如新型农民培训、单位园林技术培训、社区公益培训、精准扶贫公益培训等,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基地影响力,提升社会服务效益。并最终将基地打造成集师生技术培训、学生实训、职业技能大赛、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全方位服务的一流教学实践与培训基地。基地要实施品牌化发展,充分体现自身的培训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园林技术“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未来用于提高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园林技术“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够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从而不断完善,推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