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新 郭艳青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科研事业单位肩负着促进科技进步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随着我国财政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财政部制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政府会计准则》,要求各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使用和合理处置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和节约型省级科研事业单位已成为必然要求。但是由于科研事业单位不断投入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使得资产规模越来越壮大、资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这就使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笔者基于财务管控视角,梳理省级科研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存在的短板,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促进保值与增值。
2019年3月29日,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修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明确指出省级科研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单位占用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类资产总称[1]。
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事业的支持,省级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规模持续扩大,从中央财政部和地方财政厅对科研事业单位下达的专项经费预算和补助资金情况来看,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化,2021年河南省33 家省级科研事业单位财政科技专项经费预算28 242.3 万元,占总预算的14.2%。其中,重大科技专项1366 万元、科技研发专项5641 万元、科技创新体系(平台)建设专项13 198.3 万元、科技基础条件专项3737 万元、中央引导地方资金专项1 250 万元、其他专项3 050 万元。这就要求省级科研事业单位在做强做大国有资产的同时,避免资产流失。
省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指导,科学合理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并控制和监管科研经济活动[2]。其包含依据科研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管理、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等收入管理或发生的资金耗费损失等支出管理、单位年度收入和支出相抵后余额的结转结余管理、以及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监督等。
随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推进,省级科研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布局调整以及科技资源的配置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整个过程中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清理不及时或交接工作不彻底现象,导致单位产生财务经济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措施,使省级科研事业单位稳步推进资产工作开展。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也有了明确的“任务表”,要求省级科研事业单位要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基础,为国资报告提供数据支撑,准确反映科学评价运营绩效,推动建立“国资报告”制度这项中央改革任务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向社会交出国有资产“明白账”“放心账”[3]。
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要部分,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紧密挂钩。省级科研事业单位要在财务决算工作中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其国有资产收入、支出以及国有资产存量情况,完善配置手续,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与单位财务预算编制有机融合,增强内部管理质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从河南省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上来看,单位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制定本单位资产管理具体办法,负责本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主管部门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按权限审批资产购置、处置事项,督促科研事业单位缴纳国有资产收益,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财政部门制定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及实物资产配置标准,按权限审批科研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事项,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
省级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立项之际,不能仅单纯依靠所谓的会议纪要,而是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和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公平、客观地进行项目论证,综合分析技术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实施是否可行,集体决策后编制项目预算,引入竞争机制优中选优决定科研项目的采购活动。特别是仪器购置类、修缮类、自然种质库等大额经费项目,要通过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流程,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2019年12月开始,全国各省财政系统资产部门扎实开展培训工作。2021年度资产管理和资产报告编制工作培训会上,河南省相关部门单位的资产管理负责人和经办人员共300 余人参加,云南省负责资产工作人员共400 余人参加,青海省共260 余人参与培训[4]。省级科研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会计记账核算等资产管理日常基础性工作,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国有资产。
笔者统计河南省近两年30 家省级科研事业单位资产总额显示,2020年资产合计173 367 万元,其中,流动资产78 940 万元,固定资产60 618 万元,无形资产7 272 万元,在建工程23 565 万元,对外投资2 965万元;2021年资产合计182 145 万元,其中,流动资产74094 万元,固定资产58 427 万元,无形资产21 119万元,在建工程26 833 万元,对外投资1 665 万元。总体来看,省级科研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类别多样,数量也很庞大。但是这些资产却由单位不同的部门分头进行管理,例如,土地、房屋、车辆等重点国有资产归后勤部门负责,流动资产、货币型资产归财务部门负责,大型设备或先进仪器归实验室负责,而通用类家具、计算设备、打印设备等归办公室负责,资产管理机构分散管理带来的结果便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资产管理工作链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省级科研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资产系统和财务系统版权所有均为财政部门。单位每年度资产报表、分析报告、卡片录入、资产处置等使用财政部开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操作;每月度资产报表、减免房租统计表等填写需要通过“财政统一报表系统”进行,而财务决算编报、预算编制、会计核算、项目库管理等则需要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完成。因此,省级科研事业单位每年度和每月度的资产报表都无法有效地对接预算、决算、政府采购等财务管理系统。
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文件,比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管理办法》《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但是,在这些政策中财务人员并没有详细的专业权责。有的时候,当财务人员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水平后,又会被上级调动职位,并且让新的人来接手,新手知识掌握又不全,熟悉流程又要有一段的时间,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会存在疏忽[5]。与此同时,笔者从河南省30 家省级科研事业单位中了解到财务管理人员在本单位在职人员的平均占比不足8%,大部分在职人员为专业技术岗,财务专业人员队伍单薄。
建议优化省级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比如,可以成立国有资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整个国有资产工作;另外,国有资产领导小组可以下设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共计四个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单位日常资产的管理;预算部门负责以单位资产现状为基础,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实施科学的资产配置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物资采购、绩效评价及其他财务管理计划;审计部门负责财务审计、内控审计和国有资产的监督。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理想中的资产管理能够打通目前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梗塞”,保持和财务核算的统一口径,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一并纳入一体化信息平台,探索建立资产的共享共用和调剂机制,形成全过程资产管理覆盖动态监督体系,并且,最终实现与预算绩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年度财务决算等有效对接,确保信息的唯一性,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更好地完成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省级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要加强对财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和考核。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培训单位具体的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要求财务人员积极进修专业内容,明晰自身的工作内容,打破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过于随意化的僵局,定期清查资产和盘点卡片,及时做好账务核实,并建立长效机制,减少资产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保证资金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具有科学依据[6-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省级科研事业单位是创新科技的摇篮,其在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管理对省级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优化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进作用,合理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加强国有资产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与财务管理保持一致,切实保障科研事业的资金需求,促进单位稳定运行和有序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