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娇
(徐州医科大学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所,江苏 徐州 221002)
神经外科学是研究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以及与其有关病变的临床外科专业。临床技能与科研齐头并进是当代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目标[1-3]。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遵纪守法、德才兼备的高学历医药人员,更是为了培养在掌握本学科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能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进行科研、教育并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级医药人员[4,5]。当前的研究生学位类别主要包括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学术学位的医学研究生培养主要着眼于科研素质的养成,培养学术型研究生能够独立自主开展医学科研的能力[6-8]。医学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就是为了今后医院内高级科研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笔者依据工作10年来的带教经验,对神经外科学术学位硕士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以下思考。
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是目前对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9,10]。神经外科专业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分为理论知识的学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学制是三年,在第一学期学生需要在网上提前选课,完成主要理论课程的学习。这个阶段仍与本科教学模式相似,即“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从研究生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准备进入实验室,以后的两年半时间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硕士期间的培养需要学术学位研究生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学位论文的课题设计,开题报告,开展实验,中期考核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研究生在研三下学期一般会进入临床科室进行临床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过三年培养的学术学位研究生能够达到独立设计课题,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实验方法。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更倾向于报考专业型硕士,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学术学位硕士相比,专业型硕士可以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规培证)[11-13]。而学术学位硕士生的来源主要是应届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参加过住院医师规培,所以因缺少规培证,研究生毕业后仍必须参加2~3年的住院医师规培才能独立从事临床工作,这也是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报考人数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14-16]。另一个方面,与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相比,学术学位研究生再在毕业后到医院工作时,因没有规培证书,某些不具备规培资格的医院还要外派这些年轻医生到其他医院参加培训。与此同时也要支付工资报酬给外派的人员,这也是各大医院更倾向于招聘具有规培证的专业型硕士毕业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7,18]。这些问题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也是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的原因所在。目前,医学院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毕业去向主要还是以出国深造、高校就职、攻读博士等方向为主,也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参加就职医院的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学术学位研究生在攻读硕士期间,除了第一学期的理论学习外,大多数时间均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临床实践的时间也很有限,因此临床技能上的锻炼机会相对较少。倘若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不突出,再加上缺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对于学术学位的学生本身也会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因此,对于攻读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努力提高科研素养的培养,熟练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科研上争取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根基。
虽然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毕业后要面临规培的问题,就业前景也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但学术型研究生在科研思维与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今后工作上从事科研有一定的帮助。首先要扭转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错误认识,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价值导向[19]。既然选择了攻读学术型研究生,就应该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硕士期间的培养目标。导师也应该多了解学生的研究兴趣,协助学生选题与立题。鼓励学生继续深造,让毕业生对自身的科学研究价值得到认同。学校层面也应该多设立学术学位研究生专项研究基金,以资鼓励有潜力,热爱科学研究的学生。
经过第一学期公共知识的学习后,神经外科专业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应进一步加强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学习,逐渐培养神经外科专业科研的思维能力。日常多关注本专业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从临床角度出发,发现本学科临床上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学生自身研究兴趣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关注的研究热点,导师协助研究生设计相关的课题,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的设计。日常导师也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调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实验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调整课题的难易程度。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导师不仅要从学习上关心学生,更要注重从情感上关心学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做到因材施教[20]。
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查阅文献。通过查阅文献能够了解本专业、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学生立题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21]。但对于刚入学的医学研究生而言,本科期间接触科研比较少,对文献检索方法及文献筛选等有一点困难。学校应开设这方面的相关课程及讲座,导师也应该对刚入学的学术型研究生进行最基本的文献检索培训,让学生尽快熟练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目前研究生的课题大部分是导师已立项或已制定研究内容的课题,从课题设计上来看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对课题有基本了解后,导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从事查阅文献,设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结合研究中的不足与未来展望,导师与学生可展开讨论,给予学生积极探索课题科学问题与意义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学术观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听取本研究领域专家的研究报告,多学习,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提高研究生对科研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可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拓展思路[22]。日常,也要定期组织课题汇报。就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而言,要每周举行一次工作汇报与文献汇报,由研究生轮流汇报一段时间的研究内容与实验结果。组会上要求每位学生都积极发言,探讨科学问题,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科研思维。学校也要求定期组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预答辩来检验学生的科研进展,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医学院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导师以及学生共同努力而实现。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提高科研思维,增强学术自信心,明确科研目标,尽早为自己的科研课题做好规划。导师协助与指导研究生完成课题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主观能动性,多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发挥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优势充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