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娥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8)
全国高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简称CET4)作为衡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考试,笔试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听,读,写和翻译能力,其中听力理解部分占总分比 35% ,也是学生最薄弱的部分。笔者尝试探究语域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积极作用,讨论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怎样在听力学习中进行语域分析,通过已知信息和自身文化背景等获得未知目标信息,提高听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文化素养[1]。
韩礼德认为,语域是个意义概念或者说是一种语义模式,它由意义结构来体现,意义结构和一定的情景类型相联系,某个情景类型通常由语场,语旨和语式组成。特别指出,语场,语旨和语式不是语域的组成成分,而是决定语域的情景变项,三者结合在一起,决定着在特定语境中的交流意义类型[2]。
马丁(Martin)在20世纪80年代和他的学生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发展了韩礼德的语域理论,解释了语场,语旨和语式以及他们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联系。语场(field of discourse)可以包括科技,社会,历史,生活等领域,指的是语篇的内容范围,如新闻,日常对话,演讲,广告等等。话语内容与话语的主题和说话人的说话意图相联系,即说话人所进行的活动是要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来表现的。所以,语场决定话语主要范围,影响词汇和话语的选择和使用。语旨指的是不同的说话人在不同的交际过程中因为角色和身份变化而采用的不同的语言变体。通常分为正式,极正式,商议等,随便和亲密五个等级。语式指语言的参与者期望一定的语言在某个情景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能达到什么样的语言效果,如说教,说明等。
这样,我们就理解了语域的两个功能,即“语域反映文化”和“预测语篇”。通过可以分析语域来预测语篇结构,语篇内容和词汇等;反之,学生也可以通过已知的语场预测未知的文化语境进而理解语篇[4]。
在完成语域理论的概述基础上,包括语域概念的理解;影响语域变化的三个重要因素;以及语境决定语言变体,语境和语域之间可以双向预测,本部分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利用语域理论具体分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材料,指出听力课堂不只局限于教授学生听力技能,单纯的操作练习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听力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以赢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1利用已知的文化语境预测语篇信息
通过已知信息用语域分析的方法来预测未知信息,语域可以反映文化,可以通过已知的语场信息预测未知的文化语境,反之亦然。学生也可以通过已知的文化语境预测未知的语场信息。在此,作者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真题2019年6月第一套的短片新闻听力第3题和第4题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已知的文化语境预测语篇信息。
Questions3 and 4 are based on the news report you have just heard.[5]
What was the purpose of the annual leave bonus in China?
A. To end the one-child policy.
明代思想家罗钦顺有诗写道:“千驷景公身易朽,一瓢颜氏乐堪寻。行藏自喜山林邃,清苦谁知意味深。”党员干部继承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搞铺张浪费,不图安逸享乐,多些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才能不使初心“惹尘埃”。
B. To encourage late marriage.
C. To increase working efficiency.
D. To give people more time to travel.
(本题选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2019年6月第一套的短片新闻听力第3题。)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new regulation?
A. They will not be welcomed by young people.
B. They will help to popularize early marriage.
C. They will boos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D. They will not come into immediate effect.
(本题选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2019年6月第一套的短片新闻听力第4题。)
此处第3题和第4题作为针对同一个新闻设置的题目,要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参加中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考生都是在校中国大学生,了解这个语篇的“文化环境”,在这里指中国文化和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题目所给信息以及学生所处的“文化语境”进行预测语篇的“语场,语式等”即语篇主题和内容,书面语还是非书面语。这个语篇的“文化语境”具体指的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晚婚晚育政策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后期,计划生育政策在1978年被正式写入宪法。政策起因是中国五六十年代急剧增长的人口数量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时隔将近40年,中国经历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逐渐面临人口老龄化,新生人口增长速度慢的问题,所以中国政府于2016年1月正式施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指出只要是合法的夫妻就享有生育二胎的权利。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以及2021年陆续开放的三孩政策鼓励年轻人生育,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缓解人口老龄化,但是年轻人因为各自现实的原因并不想要太多孩子,所以二孩三孩政策效果还不明显,没有立竿见影。
把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作者认为这里是把和这个语篇相关的文化语境和语言信息,即第3题和第4题选项中的一些词汇和短语结合起来,学生就能预测本篇听力材料的内容。“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晚婚”“使早婚”“不受年轻人欢迎 ”,“没有立竿见影”,这些已知信息看起来比较复杂,因为既有“晚婚”又有“独生子女政策”,还有“使早婚”。如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把这些词串起来预测听力材料内容,学生就恍然大悟了。第3题题目考察新闻事件的目的,中年假奖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独生子女政策,鼓励年轻人晚婚。第4题题目考察新闻事件的结局,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效果就是没有立竿见影。在此基础上作者可以推断“提高工作效率”“给人们更多旅游的时间”可能是二孩三孩政策效果还不明显的原因吧。
2.2利用语域分析预测语篇信息
语篇的语域可以通过语言信息来体现和预测。话语内容和主题与说话人意图相联系,即说话人所进行的活动是要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来表现的。语旨指的是不同说话人在不同的交际过程中因为角色和身份变化而采用的不同的语言变体。此处,作者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真题2019. 12第一套新闻听力第1题和第2题加以分析。
Questions 1 and 2 are based on the news report you have just heard.[5]
What happened in New York Prospect Park on Tuesday?
A. Many facilities were destroyed by a wandering cow.
B. A wandering cow knocked down one of its fences.
C. Some tourists were injured by a wandering cow.
D. A wandering cow was captured by the police.
(本题选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2019年12月第一套的短片新闻听力第1题。)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cow from the end of the news report?
A. It was shot to death by a police officer.
2.It found its way back to the park's zoo.
C. It became a great attraction for tourists.
D. It was sent to the animal control department.
(本题选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2019年12月第一套的短片新闻听力第2题。)
作者可以从第1题和第2题题目所给语言信息预测题目2中的“it”应该指代“公牛”,并且进一步预测这个新闻语篇的语场,即这一事件的发生的主题是关于“一只到处游荡的公牛发生的真实情景”。事件起因可能是公牛冲破栅栏,公牛可能毁坏了很多公共设施,公牛可能伤了游客,事件的结局是公牛可能被警察抓了,公牛可能被击毙了,公牛找到了回动物园的路或者公牛被送到动物管控中心。语旨包括应该呆在动物园里的公牛,负责治安的警察,那么警察应该为了维护治安抓住公牛,在公牛尽可能被现场抓获的情况下交给有关部门处理,我们应该保护动物而不是杀死它。短片新闻听力的语式属于口头的正式语体形式,特点是内容简短,真实有效。
3结语
本文作者通过对相关概念简单明了的阐释,包括语域理论中的重要因素,即语场,语旨,语式以及对语域“反映文化”和“预测语篇”两大功能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近年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要求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选出部分新闻听力真题进行语域分析,引导广大英语教师改变传统听力课堂,教师不仅要注重分析听力材料中的英语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培养学生英语听力技能,还要利用相关语域知识,引导学生对听力语篇的语场,语旨,语式等,即语篇的主题,背景和文化知识进行分析和预测,使学生能够熟悉类似语篇的结构,以期提高听力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