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绿枝
江苏省无锡市张绿枝名师工作室在组织建设中,从问题出发寻求突破,紧紧围绕“骨干培养、教育研究、资源共享、发挥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内涵建设,结合区域“新理念、新方法、新能力、新素养、新形象”的“五新教师”培养目标,通过“基础培训促进业务能力达标,搭建平台畅通专业发展”,探索出了工作室建设的崭新路径,优化和创新教师培养策略和路径,使工作室成为无锡市新吴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摇篮、教育研究的基地、资源共享的平台、交流互动的示范,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师资支持。
在对全区学前教育状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工作室不断完善全区学前教培计划。通过学校、集群、区域三个层面对新任教师进行职业认知、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定制式、系统化培养,形成育才氛围,提高培训实效。
工作室以三年为培养周期,以班级常规管理、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基础素养为重点,对新任教师提出全体业务达标的基本要求。原则上,每一位新任教师将配备教学、管理两位导师。导师们聚焦“常规入门”“上课过关”“能力达标”三个目标对新任教师进行阶梯式培养。第一年常规入门,从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长工作等方面入手,完成新任教师的入门转变。第二年课堂过关,从教材分析、教学活动、观察记录、信息技术、理论学习等方面入手,聚焦提升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第三年业务达标,从师德师风、主题课程、教学活动、游戏指导、保教质量、论文写作等方面入手,全面落实“育人至新,新益求新”的教育理念与发展愿景。
作为新任教师的导师,在承担带培任务的同时,也兼具考核与汇报任务。工作室对标每个条目,详细梳理出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以“教学活动”为例,第一年的入门要求为:(1)备课,手写教案,教案设计要规范,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教学反思,每学期工作室以备课情况赋分;(2)听课,每学期听课20节,工作室根据听课笔记直接赋分;(3)上课,每学期邀请导师听课10节,由导师根据课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赋分。工作室依托区教师发展中心为每一位新任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信息库。工作室参与规则制定和考核评分,并根据培训情况对导师进行奖励,提升导师与新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名师工作室倾向于打造首席专家的工作室、名师个体的孵化室,偏重于工作室构成个体的素养培育和技能提升。张绿枝名师工作室成立后将工作室的建设目标定位为“带着所有愿意成长的人一起奔跑”,将影响力指向全体老师,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员的专业成长。
工作室重点搭建了三个教师能力进阶培养平台:“教学种子营”“教学领雁队”“教育研究院”。平台由工作室主持人、各级项目主持人担任导师,带领教师围绕课堂实践、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项目实践四个方面参与研究实践,在教育教学研究中锤炼新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课堂教学研究能力、课题研究能力、成果总结提炼能力,进一步加速了教师专业成长。
1.组建课堂种子营,助力课堂能力进阶
由工作室聘请市、区学科教研员为专家导师,组建课堂种子营,立足课堂教学,从修满常规入门课程的教师中,优选组建课堂种子营,以年为周期,每月一次,围绕“指南标准”“教材研究”“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内容开展现场式、专题式培训,提高新任教师专业技能,为骨干孵化积蓄专业力量。
2.组建教学领雁队,助力教学研究能力进阶
将课堂教学能力强的新任教师组建成教学领雁队,由导师亲自带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加强培养,逐渐形成教学特色与风格。邀请苏派教育名家工作站进驻,定期组织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为培育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储蓄力量。
3.组建教育研究团,助力科研能力进阶
遴选优秀新任教师加入课题研究团队,由课题项目主持人担任导师,充分发掘学术研究潜能,在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研究中,通过课程孵化、资源研究等培养才干,参与实践研究,参与成果提炼转化。结合区域培训,邀请省、市课程教学等知名专家进行专项培训,加速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并根据其在课题、项目研究中的贡献给予评优评先等奖励。
“主题研修”是张绿枝名师工作室重点打磨的特色教研模式,是延伸教师培养方案的有效实践。主题研修与传统的培训式工作室活动组织相比,破除了工作室主持人单边经验输出的弊端,通过多边引领,能有效聚焦核心能力的培育,提升研学的能动性,实现共赢性成长。
1.聚焦“主题阅读”的学习活动
沉浸式阅读,一种内化的思考方式。工作室每月开展一次“月月读一本”的研修活动,选择幼儿教育类书籍或者文学类名著,着重抓好数据、金句和故事,刻意锻炼工作室成员的专注力、记忆力,以提升阅读的效率。
诊断式活动,一场思维的深度碰撞。基于沉浸式阅读,教师们提出自己在阅读中的思考,交换相关经验和知识,为自己和团队打开一扇诊断与被诊断的窗口,从而取得共同进步。
学术式写作,一次内涵的凝练对话。工作室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写作交流活动。活动采取老带新或强带弱的形式,强调论证与逻辑,重理性思考而轻感性抒发,逐渐提高要求,促进教师在写作能力方面的提升。
2.聚焦“主题教学”的研讨活动
体验式说课,展示多视角的教学思想。在体验式说课的过程中,教师之间能够互相模拟观众和现场,用现有的方式去创设丰富的情境,进行有主题、有针对性的互相评价。
实战性展课,进行多维度的活动设计。实战性展课是不定期开展的活动,随时根据需要开展。主题不定,可以更好地考核教师对教材五大领域的把握,为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导师制评课,开展多途径的分析评价。基于体验式说课与实战性展课的基础,导师将会整体评课,指出教学环节的提升点,帮助教师理解、学习和操作,促进教师有成绩、有成长。
3.聚焦“主题展示”的项目活动
工作室每月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主题教学观摩活动,包括优质课评比、区内外名师教学、骨干教师优秀课例巡展、课程设计讲座等形式,观摩活动中加强双向互动,为教师提供学习模板,使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工作室每三个月组织一轮教学研讨专题系列活动,活动将学习、答辩、互动融为一体,由骨干成员平等地为他人提出意见诊断问题,交换经验和教训,实现思维破冰。通过双向交互的指导实践,进一步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能力,引领团队共同提升。
工作室每学期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参与的主题性教学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交流心得、分享收获、表达观点的机会。全体教师在组织者、实践者、反思者等角色中不断轮换,最终实现了人人都是引领者、人人都是学习者的共赢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