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35年,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实现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新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力军。新任教师能主动自觉地规划和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加上外在支持适时恰当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两者合力构建成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双路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意识、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积累、丰富的过程。
1.做个有心人,理性规划引领专业成长
新任教师应该做自我专业成长的有心人,要对当下的个人成长条件和所处的外部成长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自我专业素质结构存在的优势和短板,了解入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了解外部环境能够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的专业成长目标与相应的实施策略。成长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近期目标。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有机结合交互作用的,任何一个方面素养的提高,都会引发专业素质结构的整体变化,使其专业成长成为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提升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新任教师要自我督促、自我改进,主动进行自我成长评估,成为专业成长的理性规划者和主动践行者。
2.做个用心人,躬行实践推动专业成长
新任教师入职后,存在着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转换的“现实冲击”。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相得益彰;如何恰当地管理课堂教学,适时得当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合理地安排工作和生活,有效地缓解各种现实压力;如何较快地融入学校文化,提升教师角色的责任意识和主体观念等,都是新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仅仅懂得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新任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亲身体验,在实践中优化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机智及丰富教育智慧才能解决。实践是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的生长点,新任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积累、打磨、反思、重塑,才能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生成其教学智慧。
3.做个尽心人,学习积累促进专业成长
新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不是其学习活动的终结,而是根据自身专业成长需要进行自我导向式学习的开始。新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处于“边缘人”的身份,如何能够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追求者”,需要主动地持续学习和积累。因为理论性知识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新任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还是非常匮乏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审视思考后提炼形成的。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载体是问题情境,这就更需要新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和积累。每位新任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入职前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同,在入职后遇见的具体教育情境又各异,所以要根据个体的实际学习需求确定目标,规划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程,把控学习成效并适时进行合理调整。新任教师自主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在阅读中学习、在案例中学习、在对话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在研讨中学习等,处处留心皆学问,做个成长路上的尽心人。
4.做个知心人,深入省思追问专业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取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他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新任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和效果与其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息息相关。新任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活动和行为开展主动的批判性反思,如以个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审视对象展开反思,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丰富,专业能力是否扎实,对个体专业理念进行追问等。新任教师还应该对自我专业成长本身进行反思,把自己当下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应该达到的水平进行比较,自我剖析,发现存在的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新任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反思的形式对教学活动进行回望分析;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周记的形式,对经历的关键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可以通过和其他教师研讨交流,进行反思对话,等等。新任教师要做自己的知心人,确保自我反思的常态化、系统化。
新任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关系到其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整体发展走向。有针对性地为新任教师提供客观支持,为新任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培训部门、教师从教学校等多方面通力协作完成。
1.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合理完善的助力体系
新任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个体主动规划、主动实践,更需要不同层次的教育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给予其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化、体系化的专业成长帮助。目前我国对新任教师的入职教育是纳入职后教育的规定之中的,并未单独列出,主要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制定标准和具体实施。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结合所在地域的教育实际,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新任教师在入职初期可能遇见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化需要,全面统筹合理安排,构建分层级分类别的培训体系,帮助新任教师尽快度过入职适应期并获得专业发展持续成长的能力。
2.提供有效培训,给予及时相应的专业指导
对新任教师培训要提供系统性、支持性的辅导,那么,应该提供怎样的培训内容,用怎样的方式展开培训,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帮助作用呢?应该如何跟进培训指导,持续提升培训效果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对新任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新任教师入职初期在教学活动、班级管理、人际沟通、环境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以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要了解新任教师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培训管理、培训师资的需求,以确保培训安排合理恰当。在开展培训的具体过程中,培训课程要丰富多样,可以采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对新任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培训提升,又能够让新任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如集中研修型培训、自主研习型培训、在岗实践型培训等。培训方式要丰富多元,可以采用主题报告、专题答疑、案例研习、名师示范、微格培训、实操展示、同伴研讨、师徒结对等多种方式。要重视培训评价,对参训教师的培训效果的评价,可以根据新任教师的参训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新任教师完成培训作业或专题论文、撰写培训心得或反思、进行培训汇报与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还要注重采纳参训教师对培训本身的评价,通过对参训教师的学习状态观察、问卷调研、访谈调研、成果跟踪等形式收集意见,以评促改,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3.畅通交流渠道,汇聚集思广益的成长合力
新任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其逐渐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新任教师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有研究表明,与同行、学生、家长、专家等交流对话、分享合作的过程,是新任教师建构专业知识和职业意义的必然途径。新任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寻求合作与帮助;学校也应该为新任教师创造交流的机会,畅通交流渠道,丰富交流形式。
4.搭建展示平台,彰显各具特色的成长风采
创造展示机会,搭建展示平台,能够挖掘新任教师的教学潜能,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加快其专业成长速度。学校可以为新任教师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展示活动或竞赛活动,如举办新任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从粉笔字、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制作、说课等多方面夯实其专业能力;举办新任教师的汇报课展示活动,锻炼其教学实践能力;举办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故事分享活动,促使其学会积累和反思。如果新任教师承担了班主任工作,还可以组织相关的主题班会展示活动,提升其班级管理能力等。这类展示汇报活动给新任教师的日常专业发展提供了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情境,是促使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在动力。而新任教师在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仅是“台上几分钟”的活动展示,更重要的是在准备阶段结合具体要求精心设计、虚心请教、反复打磨,在活动结束后结合实际表现自我剖析、比较分析、交流研讨、深入反思。这样就有利于把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充分调动起来,把彰显风采和促进特色形成结合起来,让新任教师在活动中获得有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