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时贤(临洮县红旗乡灵石学校/甘肃省定西市)
家国情怀的崇高之处,在于它是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体现。而作为整个教育结构中的关键环节,初中阶段的家国情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生理上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迈进了青年时期,开始对未来有了一定的憧憬;从实际角度出发,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接受的教育能够对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精神层面来说,初中学生需要通过家国情怀构建较为完善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从长远来看,初中生也具备成为优秀人才的潜质。可见,在初中阶段,尤其是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与精神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家国情怀,顾名思义,就是指公民面对国家与家庭时自然而然产生的仁爱之心。在宏观上,家国情怀体现在为国尽忠、为家尽孝、心怀天下、爱国爱家等方面;在微观上,个体对群体产生的尊重、热爱与维护之心都可以算作家国情怀。可以说,家国情怀正是爱国与爱家情感的有机结合体。
追根溯源,家国情怀随着儒家思想的发扬光大而代代相传,历经数千年的风云变幻,渐渐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气节殊途同归。在现代社会,家国情怀在每一位龙的传人身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体现,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心中高度统一的精神文明理念。除了长辈的教导与媒体的宣传,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将家国情怀代代传承。如今,家国情怀需要在广大青少年学生身上实现继承与发展,因此家国情怀教育开始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崭露头角,焕发新生。
在国际化交流频率只增不减的今天,西方国家许多有关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思想也在我国社会中有所体现。然而西方的许多腐朽思想也乘虚而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等,开始腐蚀我国青少年的世界观。不少青少年开始崇洋媚外,粗暴否定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有不少学生本身没有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我国的先进文化与思想持鄙夷态度。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对我国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多多学习爱国主义文章,融入家国情怀教育,那么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现如今,不少青少年学生受到纷繁复杂的思想的影响,逐渐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比如说,有些学生认为国外的产品要优于国内,国外的风景比国内优美等,产生严重的崇洋媚外心态。此外,不少青少年在应当努力学习的阶段攀比吃穿,社会责任意识严重缺位。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既能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的身上得到继承与发扬,又能强调亲情与爱国主义情感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对汉语和汉字影响力的挖掘与发挥。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内心深处都能对汉语和汉字产生深刻的共鸣。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热爱汉语和汉字的情怀,在教学中将语言文字的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与独特性娓娓道来,将汉语和汉字的生动特点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通过教习散文《春》,教师可以同学生一道,筛选出生动描写春天的词句,并通过赏析让学生深入体会汉语的美感,从而不断增强文章学习的真情实感。
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同样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继承与弘扬。在社会层面,约定俗成的公约与美德被认为是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同样应当充分利用好手头上的教材资源,深度学习与考量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文本内容背后的深刻内涵进行挖掘,并针对性做好教学设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比如,在讲解文言文《陋室铭》与《爱莲说》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初期简要介绍写作背景与古代士大夫气节的主要特征,还要在讲解生字词的基础上,同学生一道深刻领会作者对国家、对人民的牵挂与忧虑。这样的家国情怀必然能够有效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强化它们传承文化的决心。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方面有所改进,已经容纳了许多经典的、描绘中华儿女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学习内容。他们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集中代表,在保卫国家和人民的过程中,他们敢于舍弃个人利益,勇往直前,尽全力维护国家的尊严,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所以,语文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这些教材内容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为了国家挺身而出的英雄们身上的可贵品质,要让他们意识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解决大大小小的困难。例如,在讲唐诗《春望》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切身体会诗人字里行间的亡国离别之痛,教导他们要牢记国家的伤痛历史,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一个个微小的家庭,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国家的壮美河山、唯美建筑都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因此我们说劳动人民是最可爱的人、最值得尊敬的人。例如,在教习文章《藤野先生》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多阅读有关鲁迅取得高分却饱受猜忌的段落,再结合后文所叙述的有关鲁迅先生拯救国人灵魂、弃医从文的内容,充分领悟这种为国献身的高尚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激励;又如,在教学文章《邓稼先》时,教师也要在教学中着重强调邓稼先鞠躬尽瘁、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赏析词句,从而形成榜样的力量,感受家国情怀的伟大之处。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日益精良,教学案例层出不穷,许多文章内容都彰显着家国情怀的现实价值。教师应当从自己做起,从教学设计做起,从挖掘与利用好教材资源做起,增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可能性。例如,对于《春望》一诗的教学设计,一句“国破山河在”就将国破城荒、物是人非的凄凉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则将亡国的悲伤充分表达出来,蕴含着作者浓厚的忧国思乡之情。顺着这个思路,可以发现许多课文中都蕴含着家国情怀,值得深度挖掘与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课堂实践,有关家国情怀的教学资源挖掘工作必然能够取得出乎意料的进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古诗词与文言文的教学工作时,不需要过分关注生字词的讲解与考查,而是要将侧重点转移到对文章内涵的分析上,确保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有关家国情怀的教育内容。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家国情怀的教育大都局限在教师对生硬道理的阐述上,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与学习兴趣。因此,在新课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优秀资源,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播放有关家国情怀的内容,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且精准的刺激,帮助他们找到家国情怀教育与语文学习之间的共鸣点。例如,在教习课文《黄河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就播放关于黄河壶口瀑布壮观景象的记录性视频,让学生对黄河的壮美奇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家国情怀”的教育中,若是教师没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学引导与辅助,只限于纸上谈兵,那么学生将会在短时间内产生严重的厌倦感,理解方面的困难与阻碍也会日益繁重。例如,在《黄河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如何欣赏与描述黄河的壮美景观。但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与综合理解方面的能力依然有限,无法自主对黄河的壮美奇观进行深刻的认识。如果能够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就播放有关黄河的纪录片片段,那么学生就能够对黄河的景色产生敬意,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敬畏与喜爱之情。此后,教师可以适当分享或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或是展示旅游图片,领略祖国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风景,从而帮助学生对家国情怀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由衷的欣赏与热爱之情。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也可以围绕家国情怀的主题展开,致力于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加深对家国情怀的情感体验。例如,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围绕思想主题的形式,开展“诵读经典,品味历史”的学习活动,确保活动内容与家国情怀教育实现高度契合。此外,如果学校条件允许,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专业讲解员的讲解与引导,学生能对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更全面的学习,有效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家国情怀教育还可以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家国情怀有关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讲述故事、分享故事,受到故事中人物的精神熏陶,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产生源源不断的积极影响。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开展写作训练同样是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说,写作训练无疑是对学生表达感情与想法的支持与鼓励,能够让学生有效思考如何利用文字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可以在专门的写作练习课上对家国情怀的写作内容作出规定,鼓励学生自由抒发对国家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写作主题的选择与规定不应过于细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写作发挥空间。也就是说,有关家国情怀的写作训练需要打破素材、题材与角度的限制,致力于让学生在家国情怀的框架下开展自由创作。其次,关于家国情怀的写作练习也需要立足于真情实感的表达,避免学生出现辞藻堆砌、华而不实的写作现象。具体来说,学生基于家国情怀主题的写作既可以从宏观层面切入,详细叙述爱国主义精神,又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出发,挖掘生活中的点滴,描写温馨的家庭与朴实的乡土等。其次,学生在上交作品之后,教师更要关注写作热情的培养,从提升家国情怀的抒发效果出发,鼓励学生大胆分享习作,并通过有感情朗读与用心欣赏强化家国信念。例如,在教习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后,教师便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基于课文中体现的家国情怀进行创作。而学生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将创作的灵感放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选取最喜欢的风景开展自由描绘,抒发感情。由此可见,学生开展写作训练的过程,就是将家国情怀教育化为情感抒发的过程。他们需要在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感情,才能让这份可贵的情感铭刻在心。同时,在家国情怀主题的写作环境下,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脉络进行一定的事先构思,有效搭建写作框架,再依靠情感表达与写作框架不断丰富写作内容。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对写作的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理解,再下笔创作,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升华家国情怀。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训练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接受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在后续的教学中给予更详细科学的指导。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是每一位中国公民需要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个时代继续延续的重要思想基础,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关键法宝,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彰显应有的思想教育价值。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机结合,既有效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又深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简言之,要想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强化家国情怀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更应当高度关注家国情怀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效结合,努力实现家国情怀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为初中学生文学素养的优化与身心健康发展添砖加瓦。